《“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作者/ 丁维秀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头脑中有疑问,才会产生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结合教学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问题意识着手。因为只有学生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疑
2、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双基”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掌握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不了解句式变化、词类活用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不了解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不要说提出问题,就连基本任务的学习也无法进行。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句子、修辞等,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作品的内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摘录、圈点、简评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问题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解答、反思。另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加强学科联系,实现学科渗透,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和谐氛围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土壤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弱化的现状,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努力营造提问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为此,教师应放弃权威式教育,努力营造推心置腹的交谈交流气氛,使学生
4、敢于无拘无束地把各种感受、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过早评价,也不要急于给出完整的答案,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例如,在教过秦论时,有学生对“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中的“北”字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北”在句中为什么不解释为北方的军队,而解释为逃亡的军队呢?“北”与“败”有何关系?对此,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课下注释,而是鼓励大家开动脑筋,想想关于“北”的词语,尤其是与军事有
5、关的,有的学生立刻站起来抢答“是败北”,我继续鼓励:“那有没有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呢?”第二天,有学生通过查阅说文解字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北”是一个象形字,象两个人双膝跪着,背靠背,这是古代的一种受降仪式,失败的战俘双膝跪着,背靠着背表示臣服。于是学生茅塞顿开,不仅明白了“北”与“败”的关联、“背”中有“北”的原因,而且还提高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三、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明确探究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动脑动手,搜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最后引导学生交流独立思考
6、、探究的成果,互相评点并归纳总结成果。学生不喜欢提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有时即使对某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但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因而顾虑重重,选择沉默。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1.围绕课题寻找疑点课题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学生能围绕课题提问题,就会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从字、词、句等方面寻找切入点课文中有的词句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但有的词句含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这就要通过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难来突破。在学习选修课的时候,我每天早读前,布置要
7、复习的必修课文,尤其是文言文,建议他们从字、词、句入手,掌握重点篇目的知识点,并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由一位学生带领大家集体复习。他们互相呼应,互相问答,互相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复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为当堂新课程的学习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气氛。3.抓住课文的重点寻找疑点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课文记叙的重点,通过前后比较,发现疑问提出问题。通过寻疑解难,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点就会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努力营造提问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比如,可以设立“问题卡”;也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创设“你问我答”专栏,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老师既要像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又要对学生的“问”与“答”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学生长期受此训练,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形成。老师的有意识引导,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学生那种自发的、先天的,甚至带有一些盲目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同样可以喷射出耀眼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弄懂几个问题,也不再对教师和教材所说“照单全收”,而是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分析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时,他们敢于争论,敢于怀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12下一页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