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知识教学点1.酸的分类、命名。2.酸的通性。3.金属活动性顺序。4.pH酸碱度的表示法。5.碱性氧化物。6.中和反应的概念。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2)酸碱性与酸碱度。4.解决办法:(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3)通过学生自
2、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第二节的内容。板书:一.酸的分类和命名教师活动: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最后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板书: 含氧酸:HNO3、H2CO3、H2SO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三节 通性 pH 初中化学 一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