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doc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作者/徐亚青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了很大比重,这些童话富有情趣,深得童心。它是一种完全虚拟的文学,王泉根教授为童话下了定义:“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在童话里,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幻想性是它的基本特点。这是一种整体性的幻想,不是局部的一人一物。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创造了个“海底人鱼世界”,故事的情节有巧遇、有误会、有冲突、有高潮,将小美人鱼的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童话是给儿童看的,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应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阅读兴趣,特别是历险记一类情节曲折、充满神奇的故事,满
2、足了儿童热闹、快乐的天性,为儿童所喜爱。例如木偶奇遇记,通过一连串的奇遇使皮诺曹由调皮、爱说谎话的孩子转变为真正的小男孩。故事中古怪可笑的人物外貌、幽默滑稽的语言与动作,无不给儿童以快乐,同时张扬了儿童的主体意识。除幻想性和儿童情趣两个主要特征外,童话还具有艺术形象的新异性和神秘性,童话语言的幽默性和模糊性,童话的理想性和极致性等美学特征。童话教学,应该遵循童话的文体特点进行,而现实的童话教学中,存在着好多弊端。如,支离破碎的文本解读,让孩子看不见故事了;教师平淡理性的教学,让孩子远离人物形象了;成人式的说教解读,让孩子迷惑茫然了。那该如何遵循童话体的特征,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要遵
3、循儿童接受童话的过程与途径进行。“阅读活动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的一种能动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心理过程。一般来说,阅读心理过程的总趋势,是从感知文章的外在形式入手,通过解析品味和阅读客体发生同构感应,进而由浅入深地领悟、把握文章的内在意蕴和结构艺术。”儿童对童话的接受心理过程也同样要经历直觉、品味、领悟的三个阶段。一、直觉直觉,即感知,就是作品接受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体验。主要表现为阅读主体对文章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观(或直觉)把握。直觉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具有整体性特征。“在阅读实际中,文章总是作为整体感知的形式在阅读者的头脑中呈现出完整的影像的。”学生在阅读一篇作品时,不可先把作品
4、分成内容、形式两大部分,再把内容分为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形式再分为语言、结构、题材。因此,童话教学,不可入手就对微观某个局部去肢解作品,而应当从整篇作品出发,把作品视为一个格式塔,即知觉整体,在足够的时间里认真欣赏直接把握作品的主旨、情景、艺术结构技巧等。在实际童话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直觉,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树立“完型”阅读观念。具体而言,要指导学生搞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
5、的认知过程。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有教师这样设计: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天和冬天景色的词,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分别出示两列词语。阳光明媚 北风呼啸鲜花盛开 鲜花凋谢草翠花开 树叶飘落绽出绿芽 狂风大作开出鲜花 雪花飞舞鸟语花香 冰雪覆盖春意盎然 寒冷荒凉通过朗读这两组词语,学生意识到左边一组词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右边一组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左边的词让人很温暖,右边的词让人觉得很冷又模糊地意识到“这座花园变化多端”。(语文教学论文)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两组词,简单说说巨人的花园怎么变的。“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 )。他回来( ),花园( )。最后,巨人( ),花园又变成( )。”这样,在富有情趣的找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话 文体 特点 教学策略 探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