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项目行业调研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防护服项目行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护服项目行业调研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防护服项目行业调研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防护服项目行业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三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四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产业背景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5日期间,我国新增经营范围含“防护服”的企业共82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较,防护服企业的增速高达2565%。其中,广东省数量最多,其次为山东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用防护服用量激增,成为一线抗疫迫切需求的重要医用防护物资。医用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的渗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
2、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穿用舒适、手感好、抗拉力强、透气防水、无交叉感染等。从产业链来看,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上游材料供应、中游生产以及下游应用环节。防护服通常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纺丝成网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织造布复合,或采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或采用木桨复合水刺非织造布。目前广泛使用聚乙烯闪纺法非织造布及纺黏/熔喷/纺黏(SMS)或纺黏/熔喷/熔喷/纺黏(SMMS)复合非织造布与微孔薄膜复合,并经“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功能性后整理。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3、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较2008年增长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7%。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上游: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较2008年增长
4、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7%。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现阶段是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行业秩序逐步规范,在继续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国外市场,少数优秀水刺非织造企业通过引入国外水刺生产设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研发,自行设计技术参数,专业化定制生产设备,从而脱颖而出。截至2018年末,全国水刺非织造布实际产量约为64.26万吨,比2010年23.20万吨增长176.98%,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5、8%;水刺非织造布占国内非织造布比例达10.83%,比201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显示,目前在我国,非织造布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中游: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批文总数为48个,涉及43个生产企业。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为主的华中地区,区域获批企业总数为21家,占全国资质企业总数的48.8%;华东地区获批企业总数为12家,占总数的27.9%。其中河南省是我国医
6、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区,区域企业数量为15个,湖北省获批企业数为5个,安徽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4个,山东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3个,江西、河北、天津、广东四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仅为2个。下游:医用防护服主要用于医疗卫生人员,集中在医院、诊所等地。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4万个。与2018年11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9489个,其中:医院增加1496个。截至2019年11月底,医院3.4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近年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在疫情扩散前呈稳定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的市场
7、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由542.5亿元增长至87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0%。2020年初,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在突发疫情的短期内出现产品脱销与价格哄抬现象,迅速拉动市场规模与增速增加。预计规模将近1000亿元。伴随疫情扩散,供需缺口出现,行业增长速度大幅提升。但未来自疫情稳定后,供需紧张局面将缓解,市场规模与增速回落至以往的平稳水平。疫情冲击下,医护人员对防护服需求大幅增加。2018年全国共有952.92万个卫生技术人员(含医师、护士、药师)。假设全国10%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疫情相关工作,每日消耗防护服2个(脱下不可再使用)。假设从1月20日开始,直到1季度末,这部分医护人员一直需要使
8、用防护服,则防护服需求总计162.39亿元。随着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防护物资供应面临断层。为缓解当前市场供应紧张局面,除了原防护服生产企业加速生产保供应外,不少服装、医药等行业企业转产防护服生产业务,这些公司有的调整生产计划,有的改造、增设生产线,纷纷转产紧缺抗疫物资。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一)中国制造2025高质量发展是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往复
9、、相互促进,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绿色低碳,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铸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动能。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融合发展为主战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进绿色发展,大势所趋,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
10、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守住绿水青山、为实现资阳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而共同努力。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增长动力在逐步减弱,需要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因此,发展创新型的战略
11、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当前,中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逐步产生效果,并增强中国经济蓄势前行的新发展动力。(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其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全面突破和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渗透融合,尤其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加快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作出的重
12、要判断,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推动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切实发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强化基地建设,提升集聚水平。首先是推进载体和重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传统产业基地和园区创建国家、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次是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移。设立传统产业转移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对产业转移和异地改造项目、城区企业一律进园,重大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同时,争取国家和省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三是全力推进煤炭资源的
13、获取,建设国家级煤炭基地,形成规模效益,引领产业升级发展、高产高效发展。第四是全力推进规划电力项目进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火电机组。同时,以煤电为核心业务,新能源发电为辅助业务,电网通道建设为战略业务,实现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2016年7月,工
14、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5、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四、项目必要性分析防护服是一种为了抵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会伤害人体的工作服。自从知道依靠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病毒出现后,各国就开始着力开发医用防护服,使得医用防护服行业得到蓬勃发展。防护服按分类的不同一般有高温防护服、低温防护服、健康型防护服、特种防护服、军用防护服等。医用防护服主要材料为聚烯烃与PTFE:医用防护服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聚丙烯纺粘布、新聚酯纤维与木浆复合水刺布、SMS非织造布、高聚物涂层织物、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布。从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上游上来看,
16、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较2008年增长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7%。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在继续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国外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实际产量约为64.2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8%;水刺非织造布占国内非织造布比例达10.83%。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批文总数为48个,涉及43个生产企
17、业。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为主的华中地区,区域获批企业总数为21家,占全国资质企业总数的48.8%;华东地区获批企业总数为12家,占总数的27.9%。目前,我国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在河南省,区域企业数量为15个,湖北省获批企业数为5个,安徽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4个,山东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3个,江西、河北、天津、广东四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仅为2个。第二章 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26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9.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81亿元,增长9.55%;第二产业增加值1626.02亿元,增长8.65%第三产业增
18、加值786.79亿元,增长10.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70亿元,同比增长7.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4.80亿元,同比增长7.46%。国税收入376.39亿元,同比增长8.04%;地税收入亿元71.61,同比增长7.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6%。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0%,衣着上涨0.87%,居住上涨1.1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90%,医疗保健上涨1.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2%,交通和通信上涨1.05%。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50.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9.40%。规模以上AA、BB
19、、CC、DD(含防护服)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30亿元,增长5.65%。AA完成增加值474.54亿元,增长8.65%;BB完成工业增加值343.12亿元,增长8.20%;CC完成工业增加值241.80亿元,增长8.81%;DD完成工业增加值114.88亿元,增长7.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实现利润总额7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7.0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3.42亿元,比上年增长6.2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857.41亿元,增长11.5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6.01亿元,增长8.42%。在固定资产投
20、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9.17亿元,同比增长10.9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31.40亿元,同比增长9.6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32.85亿元,增长9.9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15.34亿元,增长9.08%。民间投资3350.03亿元,增长5.7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96.59亿元,增长11.70%。重点项目1561个,完成投资2244.76亿元,增长8.74%。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9.20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城镇实现零售额981.87亿元,增长5.31%;乡村实现零售额560.58亿元,增长8.4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462.66,增长5.4
21、0%。实际利用外资64804.24万美元,同比增长58.05%。外贸进出口总值213.99亿元,同比增长52.28%。其中,出口总值139.09亿元,同比增长51.33%;进口总值74.90亿元,同比增长56.55%。二、防护服行业市场分析(一)行业分析防护服一般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医用防护服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特殊材质制造(如聚乙烯),使防护服轻质柔软,透气防水,同时具备防毒、防病菌的作用
22、,部分防护服缝线处增加胶条密封,使防护效果更佳。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则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此外,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用于医用防护服制造的非织造布的方法主要有纺粘法、水刺法、闪蒸法、SMS复合材料等。纺粘法无纺布主要利用化纤纺丝的方法形成聚丙烯长丝,再借助气流或机械的方法分丝成网,其在手感和性能方面很接近于传统的纺织品;水刺法无纺布,是通过高压水柱高速水流对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纤网喷射,使纤网中纤维
23、运动而重新排列和相互结,以达到固结成布的目的;闪蒸法无纺布,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分丝,使丝条在拉伸过程中相互摩擦形成静电分丝,彼此相互排斥保持单纤维状态,然后靠静电装置使纤维凝聚成网,纤网再经热轧而成;SMS复合无纺布,就是将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纤网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等方式复合在一起,或者是结合不同的成网工艺制造的无纺布。近年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在疫情扩散前呈稳定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的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由542.5亿元增长至87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0%。2020年初,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在突发疫情的短期内出现产品脱销与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护服 项目 行业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