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压微水头膜下软管灌溉.doc





《自压微水头膜下软管灌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压微水头膜下软管灌溉.doc(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压微水头膜下软管灌 1目录序言4第1章 定义和原理51.1定义和原理51.2组成与结构5第2章 适用范围62.1作物62.2地形坡度62.3灌溉水质62.4水位压差6第3章 规划及田间布置73.1多孔软管铺设长度的确定73.1.1实验室测试成果73.1.2分析计算成果83.1.3推荐软管铺设长度103.2干管、支管的布置103.2.1三级管网103.2.2二级管网113.3多孔软管的布置123.3.1铺设间距的确定123.3.2软管组布设方式15第4章 多孔软管的水力学特性164.1多孔管的水力计算164.1.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164.1.2沿程压力水头的计算194.2多孔软管的水力计算2
2、04.2.1自压微水头软管灌软管的特点204.2.2入口流量和平均单孔流量计算公式204.2.3沿程出水孔流量计算公式214.2.4多孔软管流量计算公式224.2.5多孔软管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22第5章 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的水力设计235.1多孔软管的管型选择和铺设间距的确定235.1.1一般原则235.1.2验算多孔软管的供水强度I235.2水量平衡计算235.3多孔软管铺设长度的确定245.3.1计算法245.3.2经验法245.4灌溉制度的确定和轮灌组的划分255.4.1设计灌水定额255.4.2设计灌水周期255.4.3灌水历时265.4.4轮灌组的划分265.5设计流量与设计水头285
3、.5.1设计流量推算285.5.2设计水头285.6支、干管管径的选择29第6章 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系统设计实例306.1设计步骤306.2三级管网系统设计实例316.2.1基本资料316.2.2 系统规划设计326.2.3水力计算366.2.4验算426.3二级管网系统设计实例426.3.1基本资料426.3.2系统规划设计436.3.3水力计算476.3.4验算48第7章 软管灌系统的施工和运行管理497.1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的施工497.1.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497.1.2软管的铺设497.1.3软管的连接497.1.4干管与斗渠的连接507.2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系统的运行管理507.2.1系
4、统运行507.22软管灌灌溉制度51第8章 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的成本和效益528.1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成本分析528.2自压微水头软管灌使用效果55结束语57第1章 定义和原理1.1定义和原理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系统从渠道中水流供水,利用其与田间地面的水位压差灌溉水进入铺设于地表的三级(干管支管多孔软管)或二级(支管多孔软管)PE塑料软管系统,由毛管上的出水孔流出,通过作物根部附近地表渗入根层土壤,供作物吸收。该技术不同于传统地面灌,它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属局部灌溉的一种形式。灌水量比地面灌小,且灌水质量相对较高;其二,自压。利用渠道水面与田间地面的水位差灌溉,不需动力;其三,微水头。多孔软管入口
5、压力水头仅2030。它的主要优点是:无须动力,技术相对简单,用户易于掌握,一次性投入远低于喷灌和滴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系统一般是以一个自然农田地块为一个灌溉区。在播种时同时铺设多孔软管和地膜,而后人工铺设干管、支管(三级系统);干管(二级系统时为支管)铺设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处,与农渠直接相连,进水口需加纱网进行简单过滤;干管和支管用四通接头连接(三级系统),接头上部不密闭,以起到排气作用并防止管网中水压过大而爆管;多孔软管与支管用简易接头相连。1.2组成与结构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系统由水源、斗农渠、简易过滤设施、节制闸、施肥箱、干管、支管、毛管,即多孔软管等部分组成,田间布置形式分鱼骨形和梳形两
6、种方式。现将主要组成部分介绍如下(以下均以三级系统进行描述):1、节制闸、施肥箱:节制闸是农渠与主管连接处的重要设施,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控制渠道水位以调节和控制主管进水量的大小。在节制闸上方设置一个施肥箱,需要施肥时通过施肥箱将肥料溶液均匀连续地注入主管,肥料随水通过灌溉管网系统进入作物根区土壤。施肥量的大小根据作物需要量和水流大小,由施肥箱上的流量表控制。2、干管:一般沿条田中心纵向布置,干管的首端与斗农渠上的节制闸相接,入水口装有过滤网和量水设备,尾部与条田最后一个灌水地段的支管相连。干管直径一般为380和330两种规格(折径分别为600和520),壁厚0.170.18,用高压聚乙烯吹塑而成
7、。3、支管:一般沿条田横向布置,用四通或三通与主管垂直相接。支管直径一般为240(折径380),壁厚0.130.15。支管间距取决于多孔软管的最大允许铺设长度,一般按4060m进行排列。4、毛管(多孔软管):毛管是软管灌的核心设备,在播种时与地膜同时铺设。多孔软管用高压聚乙烯吹塑而成,直径规格目前有30和50(折径50和80)两种,壁厚0.050.06,孔径1.01.2,孔距150、200两种规格,孔眼呈三角形布置对穿。多孔软管用简易接头与支管相连,多孔软管间距取决于播种行距和土壤质地,常用一管两行和一管四行布置方式。目前软管灌设备规格型号比较混乱,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是该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
8、问题。应根据软管水力学试验成果和近两年示范、推广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和研究,制定出科学的软管灌设备规格、型号及产品质量标准,以利该技术的健康发展。4第2章 适用范围2.1作物 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灌溉技术比较适合于行距较大的条播作物,如棉花、加工番茄、蔬菜、部分瓜果等。对于密植作物,适当改变种植方式也可采用。同滴灌一样,软管灌条件下的作物栽培模式应该相应地改变,做到协调一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用量,提高作物产量,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2.2地形坡度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对地形的坡度和地面的平整度要求甚严,田面必须平坦,不能有局部起伏,要求土壤要松碎。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系统的多孔软管对地面坡度的要求
9、比较严格,若i表示作物条播方向的地面坡度,则:当i=13时,在此坡度范围内多孔软管的铺设长度最长,是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的最佳使用坡度;当i=0、i=0.5、i=35时,可以使用,但多孔软管的铺设长度较短;当i5时,多孔软管铺设长度很短,系统不经济,不宜使用(如果每隔510m用绳子将多孔软管绑扎一下人为地增加局部水头损失以消除因地形增加的压力水头,也可采用);当i0时,多孔软管铺设长度太短,系统将很不经济,不能使用。2.3灌溉水质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对水质的要求比滴灌要低得多,但实践业已表明,倘若忽视水质问题,又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自压微水头软管灌管网中水的流速很低,特别是多孔软管,相当一部分管段
10、水流的流态为层流,泥砂极容易在管道中沉积,多孔软管上出水孔孔径仅1.01.2,极易被进入管中的有机、无机物颗粒所堵塞。因此,必须重视灌溉水的水质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对进入软管灌溉系统的水源进行必要和恰当的处理。2.4水位压差自压微水头软管灌对水位压差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压差范围比较小,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不但灌水均匀度会降低,而且会爆管;低了水流不能正常进入管网,无法进行灌溉。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成果资料分析,多孔软管进口处的压力水头为0.150.25m比较适宜。以此推算,一般情况下,干管(三级系统)或支管(二级系统)进口处的水头应控制在0.250.5m。6第3章 规划及田间布置3.
11、1多孔软管铺设长度的确定多孔软管是本技术措施的核心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其铺设长度、孔径、出水孔大小及间距相互关联和影响,又受地形坡度、进水处压力水头的制约。必须十分重视毛管各项技术参数的合理选用。3.1.1实验室测试成果根据兵团节水灌溉建设办公室组织兵团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石河子大学于2002年1011月在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测试中心对农八师一四八团生产的两种多孔软管(折径79、壁厚0.06,孔径1.2,孔距分别为150和200)进行试验所得成果,由“相同地形坡度、相同水头情况下,两种管型软管的出水孔流量沿管长方向上的变化曲线图”,采用几何方法分析、计算确定的两种管型软管在不同管坡、不同水头情况下
12、流量偏差率分别为0.2和0.3时的最大铺设长度见表1。图3-1、图3-2是根据表3-1作出的所测试两种管型在流量变差20%情况下不同管坡、进口压力水头与铺设长度关系图。所测试的两种型号软管,铺设长度随着管坡的变化出现两端短、中间长的变化规律,即在平坡、负坡和i1情况下和i3情况下铺设长度较短,在1i3情况下铺设长度较长,测试软管存在一个铺设长度最长的适宜地形坡度范围,当坡度小于或大于它时软管铺设长度均减小,坡度越小和越大铺设长度越短。在适宜坡度范围内软管的铺设长度在测试水头范围内变化不大,但大部分呈现管首水头为1520时铺设长度相对较长,说明存在一个铺设长度最长的适宜进口压力问题,软管进口水头
13、小于或大于这个水头铺设长度均减小。在使用所测试两种型号软管时,可以利用表3-1和图3-1、图3-2初步确定软管适宜的铺设长度。表3-1. 不同水头、管坡情况下两种管型软管的最大铺设长度 (m)管型水头()i=-0.001i=0.000i=0.0005i=0.001i=0.003i=0.006i=0.009水箱管首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流量偏差率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2015.26.9101528344070515848629143022.412.5132020404551556352663134
14、14214026.217.620232841405251644855314120315032.724.926312848424953635668243329442014.36.1151938383646475148508113019.910.720253846444548526070323812184025.115.327373947434646505568425016245030.421.72536395344474755556043542030试验成果是在实验室试验条件下取得的,与现场实际使用条件有一定的出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铺设面的糙度差异较大造成的差别;压膜铺设与无膜铺设过流断
15、面和孔口出流条件不太一致造成的差别。因此,该成果用于生产现场还应考虑实际条件。3.1.2分析计算成果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微灌系统毛管上灌水器(对于多孔软管而言为出水孔)的流量偏差率按下式计算:860式中:软管出水孔流量偏差率,%;出水孔最大流量,L/h;出水孔最小流量,L/h; 出水孔设计流量,L/h。利用软管流量计算公式、软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和软管压力水头计算公式,可以计算不同管径、不同长度、不同水头及不同坡度条件下软管水流的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然后利用软管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最大、最小和设计流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偏差率。规范规定灌水器的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不应大于20
16、%,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可整理得到相应于流量偏差率为20%的多孔软管的铺设长度,见表3-2、表3-3。表3-2 软管进口装置水头H=0.30m,出水孔间距S=0.15m 单位:m软管折径()坡 度()-100.511.522.533.54754563.891.773.349.87042.258.88375.8526553.673.678.55439.86048.264.5815641.65542.555.2735843.55046.258.56045.14546.25646.74041.847.838.2表3-3 软管进装置口水头H=0.30m,出水孔间距S=0.20m 单位:m软管折径()坡 度
17、()-100.511.522.533.54754563.89273.249.870425983.576526553.573.578.55439.86048.64.58156.441.65542.555.2735843.55046.258.56045.24546.25646.74041.847.838.2由表3-2、表3-3,两种不同孔距的软管其铺设长度基本一样。地形坡度1、进口装置水头30、流量变差率0.2情况下,折径79、孔径1.2、孔距150和200两种管型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最大铺设长度见下表: 表3-4孔口间距(mm)软管最大铺设长度(m)实验计算1505391.72004792 二者的差
18、距太大。因为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加入了等流量连续出流、管径、孔径不变等假设条件,与软管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再加之生产工艺中的制造偏差二者之间差异较大是难免的。3.1.3推荐软管铺设长度根据实验成果和各师一些团场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可靠起见,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按以下数值选取软管铺设长度:当软管进口压力水头为0.150.25m时,软管铺设地面坡度i=12.5时,可获得较长的铺设长度, 软管铺设长度建议采用5060m;当软管铺设坡度为0.5i1和2.5i3时,软管铺设长度建议采用4050m;当软管铺设坡度为4i3和0i0.5时,软管铺设长度建议采用3540m;当软管铺设坡度为i=0 时,软管铺设长度建议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案 计划 范文 党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