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一等奖.doc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一等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一等奖.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一等奖教学构想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 ,体会情感的变化美。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
2、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2、品味文章
3、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 握节奏。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5、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教学步骤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背景 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2、导言: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
4、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关于作者】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
5、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 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关于水经注】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
6、、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 0 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
7、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二读课文,疏通文意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四、 想象意境,体会写法三读课文,想象意境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 感的语言,
8、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图、夏水图、春冬图、秋景图),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_,我从文中的_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
9、,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四读课文,体会写 法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 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师示范说话:文章 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两岸连山”是正面 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4、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
10、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五、 拓展延伸,积累思考1、多媒体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图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4、积累文言词汇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
11、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三、教学过程: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一等奖 优秀 教案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