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生理与功能ppt课件.pptx
《血小板生理与功能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小板生理与功能ppt课件.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血小板生理与功能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徐顺回顾 血液的组成?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与特性? 白细胞生理与特性? 血小板生理与特性? 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回顾 血液的组成?血浆(40-50%,水和溶质)和血细胞(50-60%,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浆:有纤维蛋白原;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与特性?生成?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ESR)、渗透特性 白细胞生理与特性?种类?变形 游走 趋化 吞噬 分泌 , 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 血小板生理与特性?功能?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红细胞/白
2、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血小板的作用)血液凝固 主要内容血小板组成与结构血小板生理与功能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生理特性 血小板功能血小板与疾病主要内容血小板组成与结构血小板生理与功能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生理特性 血小板功能血小板与疾病血小板历史p 1882年,Osler和Hayem发现血管损伤后血管壁的伤口是由一种类似白蘑菇的止血钉堵住止血口才导致凝血,以达止血的目的;p 同年,意大利学者Bizzozero发现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p 得益于电子显微镜的问世,1960年以后才认识清楚血小板与血栓和止血的内在关系;血
3、小板的来源p 所有的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 是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的一小块胞质;p 巨核细胞是骨髓的造血细胞中数量最少,仅占髓样有核细胞 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p 一个成熟的巨核细胞可产生1000-6000个血小板p 巨核细胞的增殖至少受两种调节因子的作用,巨核细胞刺激因子(Meg-CS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结构与形态组成:由表面结构(血小板外衣、血小板膜和膜下区域)、骨架(溶胶区)、细胞器、内含物及特殊的膜结构组成静息的血小板:两面微凸,椭圆形或圆盘形,无粘性激活的血小板:颗粒向中央集中、伸出多个伪足、有粘性部分
4、血小板膜受体血小板膜受体血小板膜受体配体配体表达表达分子量分子量功能功能糖蛋白Ib/IX/V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细胞膜结构125/22/82膜骨架链接结构糖蛋白IIb/IIIa纤维蛋白原、假性血友病因子、玻璃链接蛋白细胞膜结构、血小板激活和分泌时在膜表面表达125/95聚集,粘附(次要)糖蛋白Ia/IIb胶原细胞膜结构160/130粘附糖蛋白VI胶原细胞膜结构61聚集FcIIAIgG细胞膜结构/血小板-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蛋白酶激活受体-1/4凝血酶/P2Y1/P2Y2/P2X1二磷酸腺苷/血栓素A2受体血栓素/血小板内皮相互作用P-选择素P-选择素糖蛋白受体-1细胞膜结构,血小板激活
5、和分泌时表达140血小板-内皮相互作用血小板内含物血小板内含物特征主要成分与功能颗粒每个血小板中有几十个颗粒,呈圆形,直径0.15-0.30pm,外有界膜包围,呈中等电子密度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球蛋白,转化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胶原组织活化肽III、FIII、蛋白S等致密颗粒直径250-300nm,每个血小板中有4-8个致密颗粒,致密颗粒有较高的电子密度ADP、ATP、5-羟色胺、钙离子和焦磷酸盐溶酶体(颗粒)数目较少,有外界膜包围,在形态上很难与颗粒区别开来含有组织蛋白酶DEO,并含有十多种酸性水解酶 GP IIb/IIIa 受体有纤维蛋白原、假性血友病因子和玻璃链接蛋白等,人工合成的RG
6、D能够竞争性抑制GP II/IIIa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主要内容血小板组成与结构血小板生理与功能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生理特性 血小板功能血小板与疾病血小板生理 来源: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 块胞质 数量:(100300)109L 形态: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体积小,无细胞核,直径23m 妇女在月经期可减少50%75%,幼儿含量稍低 血小板约2/3在末梢血循环中,1/3在脾脏中,并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 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 TPO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肝实质细胞产生,通过作用于血小板上的受体
7、促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的破坏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寿命为714天,但只在最初两天具有生理功能,每天更新总量的1/10左右 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破坏 在生理性止血活动中,血小板解体并释放全部活性物质调节因子调节因子成分成分分子量分子量作用阶段作用阶段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低分子糖蛋白46000祖细胞阶段调节巨核系祖细胞的数量,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减少时促使该调节因子的生成增加促血小板生成素糖蛋白血小板生成阶段1、增强祖细胞DNA的合成和增加多倍体的倍数;2、刺激巨核细胞合成蛋白质;3、增加巨核细胞的总数,最终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主要内容血小板组成与结构血小板生理与功能 血小
8、板生理 血小板生理特性 血小板功能血小板与疾病血小板生理特性1.粘附(adhesion):与非血小板表面2.聚集(aggregation):与血小板之间3.释放(release): 释放内含物(ADPAA5-HT等)4.收缩(contraction):收缩蛋白5.吸附(adsorption):凝血因子(I、V、XI、XIII) 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粘附于内皮下组织。 需要结构: 血小板膜上糖蛋白GP I b是参与黏附的主要蛋白 内皮下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 血浆vWF因子血小板黏附的桥梁 过程:血管受损后,内皮下
9、胶原暴露, vWF与暴露的胶原结合 血小板膜上GP I b与变构的vWF结合黏附在胶原纤维上 GP I b受损、 vWF缺乏和胶原纤维变性都可能导致出血血小板生理特性粘附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血浆vWFvWF变构血小板adhesion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暴露 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需纤维蛋白原、Ca离子、血小板膜上的GPb/a 参与。 过程:在致聚剂的激活下, GPb/a分子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在Ca离子作用下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使血小板聚集。 处于活化状态下的GPb/a也能与vWF结合(次要粘附) 致聚剂 生理性:凝血酶
10、、胶原、TXA2、ADP、肾上腺素、5-HT、组胺等 病理性:细菌、病菌、免疫复合物、药物等 受cAMP调节细胞第二信使 能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提高游离Ca离子浓度的因素,均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浓度、降低游离Ca离子浓度的因素,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生理特性聚集GPb/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致聚剂Ca2+纤维蛋白原相邻的血小板连接血小板aggregation生理性:凝血酶、 TXA2、ADP、肾上腺素、5-HT、组胺等病理性: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血小板聚集图 第一聚集时相 第二聚集时相 发生迅速 发生缓慢 可逆性聚集 不可逆性聚集 低浓度ADP 中高浓度
11、ADP致聚剂凝血酶凝血酶胶原血栓烷A2(TXA2)最重要的致聚剂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形式可因致聚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有差异ADP:低浓度第一聚集时相; 中浓度第一时相结束后出现不可逆聚集,第二时相出现由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所致; 高浓度不可逆聚集;凝血酶:与ADP相似,呈剂量依赖方式,引起单向或双向血小板聚集胶原:单向不可逆聚集,与内源性ADP的释放和TXA2的形成有关血小板聚集曲线体外实验中,血小板聚集会引起悬液的光密度降低,因此可根据血小板悬液的光密度变化来动态了解血小板聚集情况A:ADP引起血小板聚集时血小板悬液透光度的增加呈双相变化,表面血小板先迅速发生聚集,然后解聚,进而发生更强的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生理 功能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