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共4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共4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共4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共4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第1篇)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河道管理综合整治,河长制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20_年3月,水利部督导检查组来我县督查河长制工作,认为我县在“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三个阶段力度大、措施好、效果好;20_年10月16日,省人大农业委调研我县河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_年度我县河长制工作在全省评为“全省河长制湖长制真抓实干先进县”,获通报表扬。现将我县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
2、开展情况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河长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做到了三个到位。1.组织体系到位,实现了“见河长”。县委县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成立了最高规格的河长制工作委员会,设置了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形成了书记、县长双总河长制。全县共设置县级河(库)长16名,乡(镇)级河(库)长246名,村级河(库)长1144名,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充分利用标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河长制工作。结合“世界水日”在县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册;20_年9月7日举行了“爱我隆回、保护湿地、保护魏源湖、从我做起”
3、万人签名_活动,并授予六都寨中学“河小青志愿者学生服务队”队旗和五十名“河小青志愿者”荣誉证书,为河长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机制建立到位,实现了“见行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隆回县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并相继出台了隆回县河长会议制度、隆回县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隆回县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隆回县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隆回县河长制工作信息报送制度、隆回县河长制考核验收制度等六项制度,并印发到各级各单位。严格按要求设置公示牌和台帐,全县共设置河长公示牌301块,库长公示牌243块。建立了“一河一警长”工作机制,设立县级河(库)警长7人,乡级河(库)警长26人,村级警长2
4、59人,实现与“河长制”工作无缝对接,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去年以来,“河道警长”认真履职、重拳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大水田乡派出所破获一起非法采砂案,刑事拘留2人。通过制度规范约束,各级河长严格按“县级河长一月一巡、乡级河长一旬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的巡河频次要求开展常态巡河行动,实行巡河app打卡制。去年以来,全县各级河(库)长已经组织巡河(库)上万人次1,其中县级河(库)长巡河(库)百余2次,县河长办开展河长制全面督查3次、专项督查5次,发现问题35个,并以“一单四制”方式交办整改。同时,我县扎实编制了五条县管河道“一河一策”方案,正式编制方案已出台。安排乡镇开展样板河库的创建,确保在20
5、_年底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条(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样板河(库)”。3.专项整治到位,实现了“见效果”。主要开展了七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河道保洁专项行动。建立了属地管理的河道保洁工作体系,纳入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范畴。县城10公里河道河岸保洁由县城管局负责,安排清理保洁经费每年85万元。农村河道保洁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村级保洁员2300名,全年落实经费35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实行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运作,去年建成垃圾中转站12个,金石桥镇、六都寨等25个乡镇530个村居的垃圾将得到集中收运处理,确保了生态安全。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6、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安排补偿养殖户退养资金550万元,全县纳入退养范围的151家畜禽养殖场全部拆除到位。开展了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整治,投入资金630万元,组织80余名工作人员,历时2个多月,对六都寨水库、木瓜山水库10万多平米的网箱和12处围网围坝全部拆除到位,水库和河流实行全面退出养殖,全面禁止网箱养鱼。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捕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查办渔政执法案件315件,没收非法电鱼、捕鱼设备795台。目前我县水库和山塘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县饮用水源水库均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三是开展非法采砂和非法砂石码头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建立了“水务交通牵头、部门配合、乡镇为主”
7、的工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115万元,对10处非法采砂场、28处非法砂石码头进行整治,已拆除非法砂石码头25处,取缔非法采砂场10处,刑事拘留2人。四是强力推进“僵尸船”整治。安排专项经费312.8万元,强力推进“僵尸船”专项整治,193艘“僵尸船”全部拆解到位,确保了航运安全、行洪安全。五是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按照省第4号总河长令和市总河长1号令的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和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和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决定(隆回县总河长1号令),20_年6月30日前完成我县县城自来水厂、木瓜
8、山水库、东风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治。对全县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登记,共登记入河排污口75个,其中规模以上排污口17个,规模以下58个,生活排污口61个,工业排污口11个,混合入河排污口3个。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集中整治。六是开展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为进一步加强河库管理保护,维护河库健康生命,根据省总河长5号令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与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隆回县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河库“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治理整治行动工作。各乡镇按要求开展“清四乱”行动摸底排查
9、工作和治理整治工作。乡镇摸排出5处“乱建”问题,其中3处已整治到位销号,河库面貌明显改善。七是开展湿地建设专项行动。为了加强水生态修复,我县开展湖南隆回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该湿地公园总面积711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458.3公顷,占湿地公园比重64.46%,是国家20_年批准试点建设,通过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建设,该湿地公园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行政交界断面下泄流量合格率均为100%,园内湿地生物物种多样丰富,是我国南北鸟类迁徙通道给迁飞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点,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多年的试点建设,今年11月28日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公园考
10、核验收组验收。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河库面貌不断改善,河库水质持续明显提升,河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干净、整洁、生态、美丽的河库景象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县河长制工作推进总体平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河长制工作开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个别乡镇特别是村级因对政策掌握不到位,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存在处理不当,或延滞处理,还有少数乡镇因增加工作量而没有相应工作经费,从事河长制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二是从事河长制工作人员机构不明确。河长制工作是一项新兴的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去探索,现在由于机
11、构编制没有明确,人员不稳定,河长制工作能力水平难以提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难以实现。三是巡河及监管力量薄弱。各级河长作为党委、政府主要责任人,由于还有其他大量的工作,在巡河方面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河库突出问题监管力度不够,履职很难到位。四是河长制工作经费保障不足。县管河道的“一河一策”已完成编制,要实施需要大量的治理资金,又加上我县河道治理工程历史欠帐多,治理经费筹措难,“一河一策”将难以付诸实施或难以全面实施到位。五是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还存在一些粗放性的生产生活习惯,与实现河畅水清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全面推行河长
12、制工作情况的汇报(第2篇)报按照省市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县紧扣黄金生产转型和旅游兴县的工作实际,以清障、治污、推进柔性治水,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河网水系为目标,全力以赴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现将我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潼关南依秦岭,北临黄渭洛河,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秦岭山地,中部为黄土台塬,北部为黄渭河滩地。南部秦岭山区因地势变化汇集成了8条支流,中部塬区被862条支毛沟割裂的支离破碎,北部地势较为平坦,为黄渭河滩涂及一级阶地富水浅水区,全县总计有大小河流12条。发源于南部山区的8条支流,形成双桥河、潼河、列斜沟河三大水系。
13、其中,西峪、东桐峪、善车峪、太峪、麻峪五条南山支流在太要镇寺底村东汇入双桥河,从河南境内流入黄河;蒿岔峪、潼峪两条南山支流从南向北穿过黄土台塬,在秦东镇苏家村归入潼河于南街村流入黄河;列斜沟河位于县域西部,发源于南山峪道,穿越黄土台塬汇入渭河。北部为黄、渭、洛三河交汇区,黄河在潼关境内由北向南急折东流,河宽从4千米突然缩减为850米左右;渭河在潼关境内呈弯曲型,北岸为黄河漫滩,南岸居住着秦东镇四知村3764人,洛河在汇流区上游10公里左右处汇入渭河(仅入洛口左岸较小区域属我县区域)。二、工作进展情况一是高度重视,搭建有力落实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针对
14、我县位于黄渭洛三河交汇区和南部山区河道设障隐患多的实际,确定了县委常委和分管水利工作副县长担任境内各条河流县级河长,并落实涉水涉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各县级河长办公室主任。全县共落实县级河长12人、镇级河长21人,县级警长9人,镇级警长15人,村级巡管员24人,县级河长办公室7个。二是积极推动,不断规范工作落实。4月23日印发了潼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各级河长及其办公室职责。4月24日召开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参加的全县推行河长制暨防汛工作会议。5月15日明确了县、镇、村(社区)三级河长名单及主要任务,并进行了公示。各县级河长在5月初即开始对各自负责河道进行了巡查检查,及时处理了河流不畅不清
15、及排污问题。同时,完成了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河长制县级会议制度、河长制基层河长巡查制度、河长制县级河长及办公室工作制度及河长制信息通报制度等各项河长制相关制度,基本健全了日常巡查监管、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相关工作制度。三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铁腕治霾、环保治理、防洪保安等工作实际,着力强化对河流水系环境保护和防汛设障隐患整治两大重点问题的治理,县政府印发了水污染治理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对全县非法的采石厂和黄金企业进行了关停整顿。大力开展了南部山区河道隐患整治,建立了顺畅的废渣弃石清运机制,仅20_年清运废渣弃石50余万方。对西潼峪、蒿岔峪、太峪和双桥河寺底段进行了综合治理,初步
16、解决了河流污染和重点区域防洪保安问题。正在按照“柔顺水势、柔养水源、清柔水质、柔承水韵、柔润水生”的总体要求,编制秦岭北麓生态治理规划和“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三、“三河口”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黄河、渭河、洛河分别自北、西、西北流入潼关境内,在潼关北部秦东镇交汇,俗称“三河口”。按照原有的划界规定三河口在我县涉及黄河和渭河两个河长。吊桥渡口以西为渭河,吊桥渡口以东为黄河。渭河由县委书记樊正学任县级河长,黄河由县长严晓慧任县级河长。渭河目前已完成了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投资1.6亿余元,累计加宽堤防4.483km,新建堤防3.32km,铺筑路面7.8km,新建堤防交通桥一座、滩面生态整治景观一处,
17、堤顶和堤防边坡均实行了绿化美化,栽植树木1.39万余株,建设绿地8万,同时修建了渭河入黄口堤顶护基工程、四知弯道控导工程、堤顶外侧排水工程等。黄河近年来在修建了七里村控导工程的基础上,又先后修建了潼河口控导、渭河入黄口流路调整两处控导工程,有效地改善了黄河对黄河南岸西段和渭河入黄口的顶冲。按照目前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黄河、渭河的防洪问题基本得到缓解。境内也没有大的支流和污染源注入。主要任务在于提升改进。针对于此,我县结合全域旅游和维护河流生态的要求,由林业部门编制了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由水利部门编制了潼河口水生态治理工程和渭河生态治理工程两个规划。目前正在实施八百里秦川健身长廊
18、和裂斜沟口堤防建设工程。同时,加紧渭河综合治理已成工程的验收,积极筹建渭河生态区管理局,为从根本上保障渭河及三河交汇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打下坚实基础。四、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划分流域,全面强化水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以流域为单元,从水之源头抓起,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倒逼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全面清理整河道各类垃圾,做到河道无明显垃圾漂浮,河岸整洁干爽,无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点。根据排查河道的污染状况,实行标本兼治,力争明年年底整治到位,基本消除或有效缓解河道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整体规划,系统抓好河库水系联通工程。结合潼关骨干水源紧缺的实际大力支持潼关在南部兴建新的骨干性水源工程。编制综合利用南部山区雨洪
19、资源的总体方案,通过大小不同的工程和渠系最大程度的把水留住,使地下水资源得到补给,减少开发;满足河流、沟壑生态用水需要。今年要抓好太潼灌区的建设工作,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洪水资源。三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等措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涵养水源。禁止在河道、沟壑和低洼地区倾倒废弃物。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严厉打击在河道、沟壑内从事非法生产。严厉打击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挖、乱搭、乱建。在实施双美创建等工作时,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水环境整治更加衔接贯通,积极建设可排蓄兼顾的涝池,美化小环境。四是全面推行巡查工作。强化河长巡查,基层河长通过对责任河道巡回检查,对河道发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要求各级河
20、长对管辖的河道进行全程踏勘,摸清各河道、河段的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为更好的落实“一河一档”及“一河一策”打好基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第3篇)推行“河长制”,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我市“河长制”工作自20_年12月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总河长”、“副总河长”的直接指挥调度下,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下,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一、工作情况(一)总体情况: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上游鸭池河南侧,是贵阳市所属县级市,
21、东接贵阳的观山湖、乌当、花溪三区,西临织金县,南与平坝接壤,北与黔西县、修文县交界。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下辖6镇3个乡7个社区共181个行政村。涉及河流的乡镇有6个镇、3个乡、5个社区。根据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乌江珠江流域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全面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紧急通知(筑生态文明委通20_208号)的要求,我市于20_年12月22日下发了清镇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乌江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方案(清委办通字20_68号),及时部署,全面动员,各项工作就在有序的推进中。1、工作方案。20_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
22、的意见(厅字20_42号);20_年3月30日,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总体工作方案(黔委厅字20_22号);20_年5月5日,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贵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筑委厅字20_37号)。根据省、贵阳市方案的要求,结合清镇市的实际制定清镇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并于6月份行文下发;13个乡(镇、社区)全部依据县级以上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乡(镇、社区)党委、政府文件印发出台了工作方案,实现河流全覆盖、无死角,明确了成员单位、责任单位以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和任务。自河长制办公室成立以来,办公室就承担起河长制各项
23、工作任务,组建了工作群,具体承办上级文件精神的传达落实、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文件的草拟、基础工作的开展以及专项督查等工作。自河长办成立以来出简报15期、专报20期以及14条河流的情况调查、公示牌的校对安装,共开展工作调度6次,组建督导工作组深入乡镇、河道开展督促指导工作。2、组织体系。(1)河长设立和公告:根据省、贵阳市的统一部署,我市实行“双总河长”,由市委书记李瑞同志、市政府市长孙绍雪同志担任市(县)级“总河长”;分管生态和水务的副市长担任县级“副双总河长”;“河长”以市委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为主体,共16位副县级以上职务的领导担任市(县)级河长;明确了24个市(县)级责任单位、6
24、镇3乡4社区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各乡(镇)、社区设立“双河长”,由各乡(镇、社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行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1名副总河长,由1名具体分管领导同志担任;村级设立“双河长”,由村支书、村主任共同担任。我市市级工作方案和河流名录以及11个乡镇工作方案和河流名录,全部在市级门户网站和乡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告和发布。(2)办公室设置。成立了清镇市“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担任,市生态局、市水务局各一名副局长担任副主任,抽调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室,按照省、贵阳市河长制工作机构设置情况,我市已向市编制管理部门申请成立河长制工作科,市编办于20_年10月11日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 推行 河长制 工作情况 汇报 河湖长制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