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表彰大会发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表彰大会发言.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表彰大会发言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而求索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发言 各位领导: 首先,我在这里作个自我介绍。我叫邓祥光,现年43岁,土家族,中员,恩施市沙地乡人,现任沙地乡农业技术员。今天,给我这样好的机会,让我发言,我在此谈几点感受。 一、凡是看准了的事,既使是上刀山,也要做下去。 我14岁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种田。当时,我们家里很穷,往田里投入也就不多,再加上种植方式粗放,一年的收入总是很少。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从田里挖出点名堂来。从那时起,我很少出门,赶集、串门、走亲戚,这些事基本不沾边,遇到非去不可的地方,我必须当天返回,无论路程多远,无论时间多晚
2、,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看科技书和作笔记上,用在观察庄稼的长势上。周围的邻居都说我怪,种田就种田,书里头难道长得出苞谷、洋芋来?家里的人对我也不太理解,我一度成为当地的“怪人”。 凭着我在科技书中学得的常识,我开始了对马铃薯传统种植方式的挑战。当地的人种植马铃薯每窝播3个种薯,长出的苗又多又细,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争肥现象严重,产量低,大薯少。我先是试着把3个种薯改播为2个种薯,最后只播1个种薯,我发现,这样还是存在有的苗多,有的苗少,甚至还有空白窝的现象,生长很不整齐,要保证产量,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控制马铃薯苗芽数。1989年,我选了1亩地进行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实验,这种想法是我从苞谷营养钵育
3、苗移载技术中受到的启发。这年,由于育芽时间太迟,又没有掌握好最佳移载时间,当年的产量与直接播种没有多大差异。但我没有放弃继续试验,1990年,我说服家里人,在自家的2.5亩地里全部实行了育芽带薯移载。在育芽期间,我饭也吃不好,觉都睡不着,整天围着苗厢转,对长出的芽苗,我就象看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终于成功了,产量每亩增长了50%,个个大得像红苕!当地村民们看见后,说:“真是神了”! 至此,我为改良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已苦苦奋斗了7年多。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这项技术,受到了时任恩施自治州副州长、农业技术高级专家刘建武,全国马铃薯专家、天池山农科所研究员刘介民和州农学会,州、市农
4、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及专业技术员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州大面积推广。专家们估计说这项技术普及之后,仅洋芋一项全州可年增主粮1亿公斤以上,节约种薯0.5亿公斤。 我不仅是对马铃薯潜心探索,对烟叶、魔芋,我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成功。80年代种植白肋烟,周围的烟农每亩都要栽上20_0多株,这样,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我改变种植方式,每亩只栽120_株,结果产量达到250公斤每亩,质量也高,卖的价格也好。1988年,全乡烟叶栽培技术现场会在我的大田召开,并把“密栽技术变稀栽技术”在全乡进行推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我的座佑铭,只要是自己看准了的事,无论花多大代价,付出
5、多少艰辛,都要做下去,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二、自己富了,身边的人跟着富,是我最大的快乐。 从我开始依靠科技种田后,我家渐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年收入逐年递增,特别是烟叶种植,给我家增加了可观的现金收入。周围的乡亲们开始认可我了,说这个种田娃真不错!自那以后,每天都有到我家取“经”的人,我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对他们的求教,我非常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对关键环节,我还要重复好几便。对路程特别远的人,我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有人笑我说,你们家成了免费招待所了,这种话,我感到非常亲切,这证明我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认同。1998年,我一共接待了1000多人次的求“经”者。 1996年秋季,我应
6、聘当上了沙地乡教育站既不占编又不领补助的劳技课教师,负责沙地乡两所中学实验点的技术指导,培训全乡的农技课教师,每年有3500名小学生直接接受我的实用新型种植技术讲座。 我的左邻右舍由于采用新型种植技术开始富起来了,有的还拿“东西”来感谢我。我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我最大的快乐,没有白活一回,是我最大的满足! 三、荣誉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推动我走向成功的起点。 1996年12月,恩施州人民政府下文通报表彰我在粮食生产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我“优秀农民技术员”的称号,1997年1月,我又被评为恩施市特等劳动模范,并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同年2月,新华社专题播发了我的事迹,我这个土家青
7、年的名字,还传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科研单位,他们还多次写信和我联系。1998年12月,我被评为恩施市“十佳杰出青年”。 这些荣誉,给了我不懈追求的信心。荣誉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推动我走向成功的起点。党和政府给我这样高的荣誉,并在政治上给我待遇,使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我深知任重而道远。 魔芋是沙地的特色产业,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1997年,沙地乡动员部分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魔芋,组织了15万公斤种芋投放到农户,由于没有现成的栽培技术,加之又是种芋远距离调运,创伤严重,损失惨重。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年冬季,我开始用鞭芋进行种繁试验,创造了鞭芋“二年促成栽培法”。同时,针对高山地区凌冻大,种芋越冬难的问题,我发明了“厢式增温催芽法”。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认为这两种方法是解决大面积发展魔芋的最佳方法。根据推广试验,非常成功。我根据实验记录,撰写了魔芋覆膜增温催芽带块移栽一书,州科协将此书翻印数万册赠发到全州各地农户手中,我还非常荣誉地被邀请到全州很多地方,现场为群众传授技术。 当地魔芋种植户非常信任我,说有我的技术作保证,有当地政府对魔芋产业发展的重视,他们放心发展。现在农民的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