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主要由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和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组成。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做事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过读课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期是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
2、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甚至他们根本从未注意过自己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
3、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三、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第三阶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课文的特点确定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句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3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活的启示,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舞台,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树
4、立“以生活为师”的思想。 四、单元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文中,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师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难点。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方法引领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了解时代背景;2、抓关键词语;3、联系上下文思考;4、思考言外之意;5、弄清修辞的意义。 四.单元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是说明文,而第四单元的内容则完全不一样,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
5、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 【案例】 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
6、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却没有人,你 注意: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大鲈鱼”被搬到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论一论,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纯真的想法,教师、学生以一平颗和的心去看待当时真实的想法,不管当初做的、想的是对是错,最主要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环节中,避免出现学生们都是说
7、大话、套话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诱惑人的大鲈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其他三篇课文中,也可以追求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结合点。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让学生讨论自己生活当中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办法的事例;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找找身边“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并谈谈此时对他们的看法;教学珍珠鸟时让学生谈谈生活实践中由于诸多的不信赖而造成的诸多尴尬 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
8、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在初读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对于一个垂钓爱好者来讲要放走自己钓上的这条大鲈鱼真是不容易,你从哪里感受到我是一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呢? 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比如做书签,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这其实只是三维目标里的
9、其中一个要求。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会看到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生活上的启示,更应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如在落花生中安排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在这个小练笔中,我们有这样几个点值得让学生来讨论: A、只要你细心观察,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这三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B、这样由生动故事和得到的启示所组
10、成的课文,你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C、生活当中哪些事物也可以引起我们的启发? 事:蚂蚁搬家、蜘蛛结网、与同学约会而我未能准时到达 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小草、蜗牛 那么通过这样的讨论之后,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胸中有数,就能有话可写、有法可依了。 五、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13.钓鱼的启示2课时 14_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课时 15.落花生2课时 16_珍珠鸟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13、钓鱼的启示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讲读取课文。这篇课文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 父子钓到大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从
11、而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并联系实际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3
1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通过质疑释疑,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
13、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把课文题目读一遍。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整体感知 1谁来把课文内容复述一下。并且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钓鱼- 放鱼-启示 5、课文中作者从钓鱼的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
14、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作者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初读理解 四、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
15、什么?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
16、”,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
17、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
18、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三、板书设计 时间: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地点:附近湖中的小岛 人物:我和父亲 钓鱼的启示事件:钓到大鱼放回湖里 启示: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
19、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
20、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
21、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
22、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教材 分析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