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设计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张春婷.docx
《基于问题设计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张春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问题设计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张春婷.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木人郑重卢明:所 M交的论文 S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采。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K 他个人或体已经发表 或撰 1的成采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叨确方式 标叨 .木人完全盘识到本声叨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s 作荞签名: 丨丨期 : (5年 ( 5 年月 口 导师签名: R期: / 5 年 6 月 /| n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问题设计的学生问题意识的 培养 作者姓名:张春婷 第一导师:范永顺教授 第二导师:郭洁中学高级 学位类别: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
2、:学科教学(数学 ) 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二一五年六月 A Thesis Submitted to Ludong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Problem-based Design of th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Cultivating M. D. Candidate: Chunting Zhang Supervisor: Yongshun Fan Category of degree: Master of Education field of research: Subject Teachin
3、g(Mathematics)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cience, Ludong University June, 2 0 1 5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在这样的教育 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 生问题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 “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 建立学习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直接 影响学生的思维,通
4、过良好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常使用问题 或问题链组织教学,问题的类型和质量决定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也就决定是否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 第一,整理和总结与问题类型、问题设计、问题意识相关的己有研宄。 第二,培养学生问题意 识的理论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生思维,什 么类型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成为研究要点,通过整理得出问题的设计包含建构 性、人本性、最近发展区和再创造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理论 为后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宄提供支撑和指导。 第三
5、,利用量与质相结合的研宄方法,分析公开课和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 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其中日常课堂教学中涵盖新授课和习题课两种常见课型。 量研究的是问题数量,分析整堂课教师各问题类型的数量;质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片 段,以核心问题及其生成的 子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师的核心问题设计及生成的子问 题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研宄问题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研究的理论基础为逻辑起点, 以分析教师问题设计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为依据,探宄以问题设计来培养和发展 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机制。通过建构性的问题设计、人本性的问题设计、最近发展区的 问题设计、再创造的问题设计来培
6、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 i司:问题意识,问题设计,培养策略 Abstract Question is a source of innovation and 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effective learning. Issu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s we l l a s t h 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nov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b
7、l e m a s a s t a r t i n g point, to resolve the issue for the end of the process,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 o h a v e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is kind of education for the tr a i n i n g o f students cre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s especially im p o
8、r t a n t .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 the thousand years. In particular, teachers affect students thinking of the issues through good questions to stimulate stu d e n t s t h i n k i n g and
9、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Questions-ask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 t u d e n t s in the classroom. Problems or issues are commonly use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type and quality of questions decide whether to help
10、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they will decide whether or not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of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s follows based on the above: Firstly, collate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type of problems , p r o b l e m consciousness, problem des
11、igning. Secondly, cultivate students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consciousness. Que s t i o n ii teachers issue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Finally, make a research about cultiva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a w a r e n e s s strategy. We regard the theore
12、tical basis a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sis question desig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We train and devel o p s t u d e n t s problem awareness of effective mechanisms on the basis of inquiry . Key Words: problem consciousness, problem design, developing strategies H
13、I 目录 m w . I Abstract . II g m . IV 第 1章绪论 . 1 1.1问题的提出 . i 1.2与问题设计相关的己有研宄 . 2 1.3与问题意识相关的己有研宄 . 5 1.4本课题研宄的意义 . 7 1.5研宄的内容与方法 . 8 第 2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 . 11 2. 1建构主义理论 . 11 2. 2人本主义理论 . 12 2.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12 2. 4弗莱登塔尔的 “ 再创造 ” 理论 . 13 第 3章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状况的分析 . 15 3.1公开课问题设计的分析 . 15 3.2日常课堂问题设计的分析 . 25 第
14、4章问题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 37 4.1建构性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37 4.2人本性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41 4. 3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42 4. 4再创造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43 第 5章总结与反思 . 47 参考文献 . 49 酬 . 51 IV 第 1 章绪论 1. 1问题的提出 发现自然的秘密一般是挖掘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说 过的 “ 发现比解决更重要 ” 。解决问题仅仅是一种技能,而发现问题却是用新的视 角看世界,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它是科技进步的一种标志。杨振宁说过 “ 中国 学生
15、的优势在于学习成绩较出色,特别在数学推理运算方面,但遗憾的是不善于 提出问题,缺少立异创新精神 ” 1。就目前来看,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比较薄 弱,而且存在一种现象,学生会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对提出问题的欲望呈下降 的趋势,因此,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尽早抓起。 发问即使很幼稚,却蕴含着创造。提问是向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在心中始终 保持敢想、敢问的好奇心,使学生具备提问的个性,需要从小陪养,其中培养其 对学习的热情,关键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新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 版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修改,从前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
16、原来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是 非常重要的,折射出国家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 在国家极力号召学校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部分学校还是存在一切 围绕中考、高考转。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讲解例题、习题, 学生则是被要求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有思考的 时间,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我们学习数学是学习方法,而不是某一道 题的解法,大量的题海战术确实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考试 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但是这种单 方面的教师主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辛苦 的,教师反复讲解题目,学生反复做题,这也不符合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要求。 在课堂
17、教学中,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好的问题设计不仅帮助学生 开拓思维、积极思考,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课 堂上提出的问题有难度、有跨度、有坡度、有密度,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 中来,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设计上,以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问 题意识。 本章通过整理文献,以两个方面为主要研宄内容,一是与问题设计相关的己 有研究,包括问题的界定与功能、问题类型、问题设计的原则;二是与问题意识 相关的己有研宄,包括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研宄状况综述。 1.2与问题设计相关的已有研究 1.2. 1问题的界定 对 “ 问题 ” 一词概念的阐述,历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
18、见解。现代汉语词典的 解释有四层含义:一是要求解答的题目;二是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三是 关键、重点;四是意外事故。 目前来看,从心理学角度对 “ 问题 ” 界定的阐述被更广泛的认可,心理学角 度阐述,问题使人感到疑惑,个体不能根据己有经验解开疑惑。而实际生活中的 问题林林总总,一些学者偏向根据有无结构来区分问题。有结构和无结构问题的 区别在于条件和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获得答案。在教育界对问题界定认同度较高 的当属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他们指出,问题是一种疑惑的情景,个体不知选 择何种行动能达到目的。换句话说,问题就是指个体在己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无法解决,使得存在一种无法消除的 “ 差距
19、 ” ,个体需要重组认知结构,采取一定 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一种状态。同样,问题也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人的主体意识 之间的 矛盾在思维过程中的反映。 对于问题定义的解释,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道理。尽管说法多样,但 任何问题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第一,初始状态:给出己知问题的条件;第 二,目标状态:达到问题结论的描述;第三,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在己有知识和 经验基础上无法解决问题,需转换思维达到目标状态,或无法达到相应的认知结 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问题的 条件和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需要个体积极的思维活动,消除它们 之间的障碍,从而达到解决问
20、题的目的 3。 1.2.2问题 类型已有的研究 在收集的资料中关于问题类型的分类很多,不同的专家提出的角度不同,有 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分类,有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分类,有依据教学经验进行分 类,等等。 首先是认可度比较高的布鲁姆对于问题分类,以知识的掌握水平由低到高进 行六大分类:一、认知性问题: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二、理解性问题:指学 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三、应用性问题:指学生对理解了的知识进行运用;四、 分析性问题:基于了解和分析学生,用知识来捍卫自己的观点;五、综合性问题 : 2 指知识点的集合, 学生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六、评价性问题:对个人理想和 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的价值
21、作出令人信服的判断的性质。不同问题类型 对认知的高低要求不同,前三类只需要学生低层次的认知,对于问题的答案不存 在歧义,后三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就高了,问题的答案也是多角度的,学习 者可以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4。李士锜教授在布鲁姆问题分类的基础上,将问题分 为管理性问题、机械性问题、记忆性问题、解释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批判性问 题这六类。其中管理性问题基本不涉及学科内容,其余部分的问题都涉及学科知 识 5。 美国人斯克维提出了 “ 问题连续体理论 ” ,它是一种问题分类方式。后来,亚利 桑那大学的琼 .梅克等人在斯克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问题进行了分类,构成了五类 问题 “ 连续体 ” 。问题的
22、 5个类型如表 1.1所示: 表 1.1问题类型 问题 方法 结论 师 生 师 生 师 生 I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II 已知 已知 已知 未知 已知 未知 III 己知 已知 系列 未知 系列 未知 IV 己知 已知 开放 开放 开放 开放 V 未知 未知 开放 开放 开放 开放 第一类型的问题作为一个单一性的问题,是一种事实的水平,目的是了解事 实的个别的例子,基于工作的认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第二类型的问题为重现 性问题,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解决这类问题;第三类型的问 题为引导性问题,强调从个别到 “ 类 ” ,再把握 “ 类 ” 背后的规律,目标是总结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问题 设计 学生 意识 培养 张春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