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琵琶行》精品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琵琶行》精品教案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相关知识。2、朗读诗歌,掌握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内涵。3、研习文本,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掌握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内涵。2、研习文本,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时间: 2 课时学法指导:结合注释,解决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内容;有感情地诵读,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对诗歌进行评点鉴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继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人。1、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 “为民请命”的理想
2、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 长恨歌。2、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二、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 、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
3、可多次换韵。三、写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派人刺杀宰相,白居易认为此为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被权贵们指责越级奏事,被贬为江州司马。真正原因在于诗人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招致权贵嫉恨。 诗人心灵创伤极深,到江州后的生活更是让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诗人有满腔的怨恨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本是京城歌女的商人妇,听到富有感情的琵琶演奏,压抑很久的感情倾泻而出,成就了这首叙事诗。四、文本研习:诵读诗歌:结合注释,解决字词障碍,自由诵读,初步感知内容。序言和诗文对读、把握内容:琵琶行的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缘由,为全篇奠定了凄切的基调。序言和诗文在内容上有大致对
4、应的关系:“明年秋, , 铮铮然有京都声”与诗的第一节对应;“问其人, , 委身为贾人妇”“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 转徙于江湖间”与第三节对应“遂命酒,使快弹数曲”与诗的第二节对应;“予出官二年,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与诗的第四节对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1、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2、全诗五个部分,请概述每部分的内容:浔阳江头夜送客。首句“浔阳江头
5、夜送客”介绍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染环境,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十分强烈。惟其萧瑟落寞, 因而引出 “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寂寞。“忽闻水上琵琶声”就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也无怪乎主人要“忘归”,客要“不发”了。:江心聆听琵琶曲。:琵琶女自诉身世。“自言”以下, 诗人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 半生的轨迹让人欷嘘不已。琵琶女的自诉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一层:从“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相逢何必曾相识”,写“我”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及自己与琵琶女产生的情感共鸣。第二层: 从
6、“我从去年辞帝京”到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人述说自己被贬失意的生活。琵琶女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 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让他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琵琶女自诉身世,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第三层: “今夜闻君琵琶语”至“为君翻作琵琶行”。这是诗人对琵琶女的褒奖与请求,也是“天涯沦落人”谋求安慰和再一次感动的自然需求。:重闻琵琶,青衫湿透。3、通过叙事塑造琵琶女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诗眼”悟读,把握情感:1、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用原诗回答,
7、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请概述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庭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怨2)读序、第一节与第四节,概述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乐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凄3)诗人为什么说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呢?一个“本是京城女” ,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城来到路远地偏的江州;一个是“曲罢曾教善才服”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美名远播的大诗人,都具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一个有“平生不得志”之怨,一个有“取酒独倾”之愁,都怀有满腹“忧愁暗恨”
8、。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己,只能在“沦落人”中寻找知音,因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这两句诗不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且传达出两个境况相似的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深厚情意,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控诉。五、小结: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沦落的命运,并由此关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到自己被贬的遭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9、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就来得特别深挚, 因为是在贬所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就来得特别地哀婉、凄凉。诚如唐宋诗醇 所言: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 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 寄托遥深。”六、作业: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他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诗歌美妙的音乐描写艺术表现手法(一)鉴赏并融入音乐妙境:一、音乐是沟通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桥梁,诗中描写音乐共有几处?一闻琵琶邀相见(1节)再闻琵琶诉沦落(2节)三闻琵琶青衫湿(5节)二、诵读描写琵琶声的精彩诗节并分析描写层次。1)音乐描写层次:第一层:写琵琶女的出场江湖漂泊
10、天涯沦落自惭身世第二层: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校弦试音声中含情非同凡响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2) (诵读最精彩处)思考: 根据音乐的起伏和情感变化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美在何处?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以“急雨、 私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 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
11、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由“冷涩”到“凝绝” ,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静寂中让人回味逝去的琵琶之声。美在:美在摹写出了音乐的强弱徐疾之变化。急切、 愉悦轻松流畅而逐渐缓慢、暂歇热烈、紧张、戛然而止美在运用比
12、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以声绘声,以形写声。美在拟声、双声、叠韵等词摹拟琵琶曲声,如“嘈嘈”“切切”“间关”“幽咽”等,不但使人感到乐曲声如在耳畔,而且也增添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美在描摹名曲演奏前后的铺垫与衬托。在琵琶女演奏之前,先写她的调弦动作,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 说明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铺垫的文字, 无疑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演奏结束, 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三、三闻琵琶,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我” 的诉说, 又反过来拨动了琵琶女
13、的心弦,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结果是当她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一次拨动琵琶的时候,情感更加浓郁。“凄凄不似向前声” ,琵琶声就更加凄苦感人。这更加凄苦的琵琶语在“我 听来又愈加地动人心魄,再也忍不住,于是涕泪横流,直至青衫湿透。(二) 、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1)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意境烘托人物情感。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将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 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 也使读者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2)、全诗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琵琶女的身世和遭遇,暗线是诗人的感受。一虚一实,虚实相生,最后两条线索交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既严谨又错落有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