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侵权责任法核心内容总结,推荐文档 .pdf





《2022年侵权责任法核心内容总结,推荐文档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侵权责任法核心内容总结,推荐文档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季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的区别(1)归责原则不同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适用无过错、过错推定、或公平责任原则(2)责任主体不同一般:个人责任;特殊:替代责任(3)构成要件不同一般:满足一般构成要件特殊:不要求具备一般构成要件(4)证明责任不同一般:谁主张谁举证;特殊:证明责任倒置(5)适用法律不同一般:适用一般侵权规则特殊:适用法律特别规定侵权损害的责任分担机制(1)自己的责任(2)管理的责任(3)减轻的责任(4)侵权责任与社会保障制度(5)侵权责任与保险制度历史渊源 (论述)1、从复仇到赔偿2、从加害责任到过错责任3、现代侵权责任法的发展(1)损害赔偿的社会化(风险分担、公平责任
2、)(2)保护范围扩大化(权益泛化)(3)损害后果规模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4)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多样化(直接、间接、推定:关联性)(5)归责原则多元化(过错、过错推定、严格责任)(6)过失的客观化(非心理状态:合理的注意)(7)免责事由的限制严格化(意外事故、自助行为)(8)侵权责任的形式多样化(侵权之债、精神性责任、惩罚性赔偿)(9)对人格权的救济(精神损害赔偿)第二季过错推定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区别(1)举证责任不同:“ 谁主张谁举证” 、举证责任倒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3、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能否确定过错的轻重程度不同:(3)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能否确定双方的过错程度不同:过错责任严格区分受害人的过错与行为人的过错,并确定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中难以确定行为人与受害人双方的过错程度,即使能够证明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也不能因此而免除行为人的责任,除非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的故意引起的。(4)保护的对象侧重不同:侵权人、被侵权人法律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情形侵权法意见第十条【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
4、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等。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 38 条) ;(2)患者因下列情形之一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违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侵权责任法第58 条) ;(3)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
5、法第81 条) ;4)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注意:建筑物倒塌适用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 条) ;(5)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88 条) ;(6)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90条) ;(7)地下设施致人损害的,推定管理人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91 条) 。(8)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的,推动所有人和管理人有过错。(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
6、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7、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一) 涵义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 3 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 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点1、仅限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1)作为一种加重责任,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
8、情形下,才能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2)受害人不能仅仅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作为起诉的法律依据,否则,法院应当判决驳回起诉(属于起诉无理由)。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2、不以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不管加害人是否具有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3、在免责事由上,加害人只能通过援引并证明法定免责事由才能免除侵权责任,加害人仅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过错的,不能免除其侵权责任。4、在举证责任上,受害人仅需证明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无需就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承担证明责任。公平责任原则(一)概念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没有
9、过错,法律也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公平地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二)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1、责任性质:将民法通则中的“分担民事责任”修改为“分担损失”,体现的是人道主义补偿。2、适用条件:(1)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因而不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2)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因而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3)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4)不适用公平责任将导致显失公平的后果。(三
10、)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有关法律规定1、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构成要件:(1)受害人从事了见义勇为行为。(2)见义勇为行为和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3)受害人的损害不能从加害人那里获得充足补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4)受益人因见义勇为而受益。受益可以是
11、财产利益,也可以是人身利益。救济顺序:(1)如果有侵权人的,由侵权人赔偿;(2)没有侵权人,或者侵权人逃逸、无力承担责任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高空掷物)从建筑物中抛掷的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构成要件:(1)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坠落或者从建筑物的专有部分抛掷物品致人损害;(2)但不能确定是由哪一个专有部分抛出或者坠落的;也不能确定是由哪些专有部分抛出或者坠落的(若能确定是由哪些专有部分抛出或者坠落,则应按照共同危险行为处理);(3)存在可能的加害人。第三季侵权责任的构
12、成要件 是归责原则的具体体现。过错责任原则:加害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加害行为、损害、因果关系公平责任原则:加害行为、损害、因果关系隐私权特点是自然人对自己私人生活的秘密、安宁享有的自主决定而不受侵害的权利。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擅自公开患者患有淋病、麻风病、梅毒、爱滋病等病情,构成隐私权侵害。但向患者或其家属通报病情不构成隐私权侵害。侵害身份权1、侵害监护权所谓侵害监护权,就是以监护权为对象的人身侵权行为。(1)狭义的侵害监护权行为,是监护法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害监护人的监护权的
13、行为;如非法剥夺监护权的行为、非法抢夺被监护人的行为、侵害监护权具体权利的行为(2)广义的侵害监护权行为,还包括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监护人非出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擅自使用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虐待、遗弃;监护人剥夺被监护人的自由或者对被监护人进行精神上的伤害。2、侵害亲权(1)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抚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人身方面:主要
14、体现为保护教养权、惩戒权、住所决定权、身份行为上的代理权和同意权以及子女交还请求权等;财产方面:主要表现为财产上的法定代理权、财产管理权、使用收益权以及财产处分权等。(2)侵害亲权所谓侵害亲权,就使以亲权为对象的人身侵权行为。狭义上的侵害亲权:专门指第三人对亲权行使设置障碍。广义上的侵害亲权:还包括亲权人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侵害。3)侵害亲权的形式离间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感情;强迫、引诱未成年子女脱离家庭;无正当理由拒绝探视;非法剥夺亲权行为;侵害亲权权利行为;侵害亲权人的人身而致其未成年子女抚养来源断绝的行为:雇佣未成年子女从事危险工作;向有吸毒习惯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毒品;违背法定义务;滥用亲权;其
15、他使亲权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4)侵权责任法中确定的侵害亲权的类型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构成对监护权侵害。拐卖人口未经监护人同意擅自带走被监护人医疗机构错抱婴儿3、侵害配偶权(1)配偶权,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相互间所享有的表明配偶身份和其他相关权利的身份权。(2)配偶权的内容:同居权,即夫妻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以及维持正常的夫妻性生活的权利;贞操请求权,即夫妻双方有要求对方保持贞操的权利;感情联络权,即夫妻之间保持感情联络的权利;生活互助权,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的权利和义
16、务;离婚权,即依法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权;其他权能,配偶权还包括扶养权、财产管理权、日常家事代理权、监护权、收养子女权、住所商定权、继承权、行为能力欠缺宣告申请权、失踪死亡宣告申请权等。(2)侵害配偶权所谓侵害配偶权,就是以配偶权为对象的人身侵权行为。狭义上的侵害配偶权仅指第三人侵害配偶权的行为;广义上的侵害配偶权还包括配偶之间的侵权行为。(3)常见侵害配偶权的侵害行为与对方配偶发生性行为。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发生性行为或者非法同居;挑拨离间夫妻感情。即对夫妻感情进行挑拨离间,致使夫妻感情不和乃至分居、离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17、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人身伤害导致对方配偶性利益请求权无法行使。即行为实施人身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性功能丧失,从而间接造成了受害人配偶无法行使性利益请求权;其他侵害配偶权的行为。例如,向有吸毒习惯的配偶提供毒品等。4、侵害亲属权(1)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所产生的社会关系。(2)亲属权:指父母与成年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身份权。(3)侵害亲属权:指以亲属权为对象的人身侵权行为。狭义上的侵害亲属权专门指第三人对亲属权行使设置障碍,广义上的侵害
18、亲属权还包括亲属权人之间的侵害行为。(4)常见侵害亲属权的表现形式:侵害扶养关系。这种侵权行为最主要体现在对生命权和健康权侵害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侵权行为中;强迫、诱使具有监护关系的亲属脱离监护。即通过强迫手段或者欺骗等手段,使具有监护关系的亲属脱离监护,构成对监护权侵害的同时,也是构成对亲属权的侵害;第三人侵害亲属权中其他权利的行为。广义上侵害亲属权主要表现为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拒绝履行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等。精神损害(1)含义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是指受害人在受到侵害后所造成的精神利益的减少或丧失以及肉体上的疼痛。如恐惧、悲伤、羞辱、神经损伤等。精神损害只是非财产损害的一部分。精神损害与财产损
19、失无直接关系。(2)适用范围民法通则第120 条规定了姓名(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后扩张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造成的监护人的精神损害。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非法披露及利用死者隐私、非法利用及损害遗体或遗骨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损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使其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因使用具有不合理危险的缺陷产品或接受质量极端低下的服务,顾客受到精神上的损害。其他诉因(3)精神损害的救济金钱救济方式的必要性:须赔偿或补偿对精神损害采用金钱赔偿的救济方式不同于合同责任或侵害财产
20、权的赔偿责任:不具等价性,而具补偿性、惩戒性。金钱救济之有限性与辅助性:不赔或少赔除了适用金钱赔偿的救济方式之外,精神损害还适用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的救济方式。盖然性因果关系的证明(1)分清行为与损害的时间关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由原告证明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的可能性;(3)由被告证明无因果关系;(4)被告无法证明,推定因果关系成立;(5) “因果关系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侵权责任法核心内容总结 推荐文档 2022 侵权 责任 核心内容 总结 推荐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