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赤壁赋教案 .pdf
《2022年前赤壁赋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前赤壁赋教案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解读】此赋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谪居黄州时。全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感情起伏为主线,写景叙事生动有味,且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了作者浓郁的主观感情,显得神情飞动,诗趣盎然,尤其在景与情交融之外,从物我之间即主客观的契合之间生发出哲理的意蕴,可谓借景抒怀、寓情于理的脍炙人口的哲理小赋。因此,从“苏子愀然”从下主客对答的两个自然段,应是全赋的重心所在。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正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轼所发抒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
2、慨,后者则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达,而是诉之于赤壁之游的特定环境、条件和由此引起的感触,因而才有形象性、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秋江联想到与赤壁有关的一代枭雄曹操及其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挥兵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山川遗迹空自留的感喟,转而抱恨人生苦短,江山无穷,飞仙遨游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就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川水的逝去而河流依旧,月的圆缺而见消长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的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一个人对人生苦旅中所遭遇的荣辱得失、寿夭生死应该淡然处之,因为人只是大自然 的一部分,死
3、亡不过是回归大自然的另一种方式罢了,何不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以陶冶大自然的豁朗情怀去超脱无谓的苦恼。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这两方面的情理,无非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郁苦情结以及要求解脱郁苦情结的旷达态度的表露。然而,作为全赋重心的主客对答部分,如果没有前两段为之创造环境气氛,培养情绪,那么主客对答的感情宣泄和哲理阐发,就不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就失去了赖以生成的基础。首段是点题,描写赤壁泛舟的情景:清风
4、徐徐,月光溶溶,雾气朦朦,水光融融,主人举杯劝客,主客深情诵诗,彼此都陶醉在初夜江上的泛游之中,仿佛置身于神游太空的仙境里。接着, 第二段是由轻松到沉重,由快乐到抑郁的过渡,乐而扣舷而歌引出了幽咽抽泣的洞箫声,霎时就转向了不可名状的悲怆、惆怅,这一过渡宛如行云流水,自然圆转, 令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跌宕抑扬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倾听下面的对话,并且会心地赞同下文的对话乃是天然合成、入情入理,正如对话结束,愁结解脱以后的喜笑重酌也是情理所趋一样。全赋的架构谋篇堪称天造地设,无瑕可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 目标】1、识记掌握实词“属、如、和、遗、危”等,了解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等
5、词类活用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象,学习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文言句式。熟悉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及有关“文赋”的文化常识。2、理解(1)了解本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2)理解作者身处逆境、不计荣辱的旷达情怀。(3)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探究苏轼散文语言的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景、情、理交融一体的艺术特色。2、 学习苏轼清新流畅,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难点:1、理清
6、全文“乐悲乐”的感情线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2、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设计 思路】本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抒写江山风月的清奇和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又通过客与主的对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挫折时的苦闷心情和当他从庄子、佛家思想出发观察宇宙人生时的洒脱态度。基于此,教学时,首先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整体感知文中的画意、诗情、哲理,然后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重
7、点分析主答问答部分,仔细体味其“情”其“理”。【教学 过程】(一)导入人在逃离纷扰的世事,醉心于自然美景中时,往往会产生超尘脱俗的奇思和神往。那么,被贬他乡的苏子面对赤壁江天风月,又萌发了怎样的出世之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前赤壁赋,与苏轼共举金樽邀明月,叩问宇宙与人生。(二)整体感知1、题解及背景介绍。 由题目可明确本文的文体是赋。什么是赋?赋是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骈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前赤壁赋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体赋的写法,而把记游散文的方法运用赋中来了,将景与情、主观与客观、古与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名师资料总结 -
8、-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起来了。对背景的介绍应稍详些,要点包括: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对王安石某些新法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篇中摘引了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关押在御史台狱,在狱一百多天,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称乌台)。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 1082)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鼻矶游览,写了赤壁赋;同年十月他再游此处,写了后赤壁赋。2、注
9、重认知。第一步:教师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上标记。第二步: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第三步:学生根据注释默读全文,从字词句角度读懂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一词多义,如“属、如、和、遗、危”等。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舞”、“泛”等。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和初步探究苏轼散文语言的特色(语言生动精炼,前赤壁赋全文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和韵语,词采华美,音韵铿锵,亦文亦赋,严谨工巧;明快自然,不事雕琢,前赤壁中几乎没有一句难解之语,却能将难绘之景、难达之情、难言之理恰如其分地表达出
10、来;苏文还十分讲究修辞,使语言臻于至美,如 前赤壁赋 中使用的最多的是对比或对文手法,可结合练习二进行说明和品味)。3、理清思路。可设置以下问题导读:阅读首段,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幅秋江月夜图。作者面对美丽的秋江月夜之景“饮酒乐甚”,为什么又转乐为悲?“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作者借此形式,实际上是与自己进行思想的对话。说说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结
11、合上述问题,学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回答。最后达成这些基本的共识:七月十六的夜晚,赤壁江面,辽阔无际。清风徐徐,拂面而来,平展如镜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玉盘般的月亮从东山之上冉冉升起,在南斗和牵牛星之间流连徘徊。江上雾气弥漫, 水天一色。 作者毕竟经历“乌台诗案”不久,身处“江湖之远”,怎么能真正地“乐”起来呢?因而诗兴大发,“扣弦而歌”之后,对景怀人,不免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再则歌中哀怨淡淡,客人的洞箫如咽声声,更加重了伤感,渲染了悲情。作者借此手法,使文势形成波澜,将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效果。课文有两条线索,除了外在的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
12、乐悲乐”。(三)点击“重点” 让学生分扮主客角色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要求读出结构层次,读出情感色彩,读出哲理意蕴。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并找出表达客人思想感情和主人哲理顿悟的句子。 以六人为一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分小组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问题:结合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发了怎样的哲理?指定小组负责人。讨论中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作好全部发言人的记录。讨论结束后,要求各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整理发言记录,发表意见,陈述理由,并允许不同见解的出现。至于练习一的共识性答案要点可参考“文本解读”部分。名师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前赤壁赋教案 2022 年前 赤壁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