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经读书笔记 .pdf





《2022年道德经读书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道德经读书笔记 .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读书笔记第一章:道玄本章提出了“道”的概念(论道)中心句: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间存在的本源与实质,“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产生的根源。重点句1. 真正的得道之人清静无为,生活简朴却能满足,不以施舍者自居其功,自己贞正也能让他人贞正。2. 孔子是通过钻研“礼、仁义”和制度教化来寻求天道的含义,而老子是从阴阳二气的变化之中来寻求。而寻求“道”,重点在于内心的感悟。课外延伸: 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第二章:阴阳、无为本章阐释了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论道)中心句: 事物的两方面是相互存在、对立统一的。重点句1. “无为”之道方法论:任由世间万物振兴却不加以干涉,生
2、养万物不据为已有,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也不居功自傲。2. 处世柔和达练,一切顺应自然,不强求功名。只看到美与善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课外延伸: 作为君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作为准则来教化臣民,才能让国家得到根本的治理。 (治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9 页 - - - - - - - - - 第三章:兼德本章提出控制欲望的方法(修身)中心句: 我们成才需要德才兼备,随时随刻净化自己的内心。重点句:
3、方法就是不标榜奇异的才能,并且净化人民的内心,满足百姓基本的温饱需求,削弱人们的欲求,增强人民的体魄,总要使人民不怀有成见、不心生贪欲,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任意妄为。课外延伸: 只有抛弃浮华,减少欲念,以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标,才能从实质上实现天下大治。第四章:求衡本章列举了“道”在表象上的作用(论道)中心句: 我们需要由“冲”解“道”,道的功能就是求取平衡。重点句1. 理解“道”要先理解“冲”,冲是要居中守中,它的象形有在水中间之意,流入海中又蒸发再变成雨落入河流,如此不断循环,保持着平衡状态,这是“冲”的中和之理。2. “道”的本体是虚空,功能是中和。“道”的冲和,在于避免过和不及,防止物
4、极必反,它在维持平衡状态,调和万物的阴阳。3. 有容乃大的处世方法:不锋芒毕露,怨天尤人,心胸宽广,做事做人留有余地,不可执著求全。课外延伸1. 世间的君主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遵从“道”的原则行事。(治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9 页 - - - - - - - - - 2.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们不必为其费心,一切应当顺其自然。第五章:守中本章阐述了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思想(处世)中心句 :做人要守中,顺其自然,保持虚静,
5、心态平和,待人平等。重点句1. 道家中老子推崇的仁爱是偏爱的意思,说天地对于世间万物,是无所谓仁慈,对于一切都一视同仁无所谓偏爱。2. 对待事物要有平和、平等的心态,不因事物的外形而有偏见,一切都要顺其自然。3. 治理国家时,频繁发布政令,朝令夕改不如守中,保持虚静,在应该开口的时候方才开口,而且所言句句皆为精华真理。(治世)课外延伸: 在大道之下,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统治阶级只有放弃特权,与民众保持平等,才能使天下安定。(治世)第六章:虚无、繁殖本章描述了“道”的特征(论道)中心句: “道”拥有着如同母性的包容力和繁殖力。重点句: 道如繁衍,脱化众生,本身虚空,虽然产生万物,但是却不见踪影,这
6、体现了道的渊源不穷,绵延不断。课外延伸: 世界产生于一个母体之中,并为世间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9 页 - - - - - - - - - 第七章:利他本章阐述了圣人的处世哲学(处世)中心句: 统治者要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长治久安。重点句1. 一个领袖的统治得以长久维持的法宝在于谦退,只有将天下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利益。(治世)2. 苟求,不强求,以身作则是一种处世哲学。课外延伸
7、: 商汤的成功在于他甘于为争取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身,因此才能受到拥戴。第八章:若水、无争本章指出崇高的德行是具有水一样的品格(修身)中心句: 上善若水的核心在于拥有与世无争的美德,对自身的环境能够泰然处之。重点句1. 水自身柔弱至极,善于滋润世间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论长短;总是甘于停留在最低处,所以最接近“道”。2. 最完美的人,应该乐于从事别人所不愿从事的工作,坚忍负重,默默劳作,却不与别人争名夺利。3. 上善若水就是以自己所有的美好内在去感化众人,而不是处处表现自己,宣扬自己,所以拥有如水般品德的人可谓“善”!(1)居善地:善于选择下位而居。(2)心善渊:心胸像水一样深沉幽静。(3)与善
8、仁:待人真诚友爱。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9 页 - - - - - - - - - (4)言善信:说话要像潮水那样准时有信。(5)正善治:从政要像水那样在万物之间周旋调和。(6)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7)动善时:行动起来要像水的流势一样把握时机。课外延伸1. 统帅若做到训练时同甘共苦,战斗时身先士卒,生活时克制私欲,那么你的手下就会毫无畏惧地攻城。2. 用仁义得到天下,并用仁义治理天下,才可以传至万代。(治世)第九章:成退本章
9、对名利的竭力追逐进行阐述(修身)中心句: 功成名就之日,归隐身退之时。重点句1. 万事万物矛盾的转化都是“度”在起作用,所以为人处世应当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必将自遗其咎。2. 凡事都存在着一个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总是卖弄自己的才华,咄咄逼人,更容易为自己引来祸端。3. 先功成,再身退。如果你身处乱世,厌倦世事纷争而心生归隐之心,那么这种退隐即自然之道。课外延伸: 范蠡成功的原因在于能够不为金钱、地位所累,在金玉满堂的极盛时刻急流勇退,从而保全自己。第十章:净心、不占本章主要讲修身之道(修身)中心句: 洗涤澄清心灵,无欲无为,不占有一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10、-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39 页 - - - - - - - - - 重点句1. 首先要洗涤自己的心灵,使得形神一体,才能领悟“道”的真谛,进而培养“德”,而纯真、自然则是最美好的品德。2. 促进万物生长繁育,产生万物不据为已有,养育万物而不倚恃其功,作为万物首领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最深的德。3. 凡事都处于中间时最好,一个人若处于无欲无为的境界下,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课外延伸1. 在常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前毫不动心,根本无视这种诱惑的存在,这样的人可称得上真正的君子。2. 能够排除主观因素推举人才
11、,不计较私人恩怨,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也正是“玄德”的体现。第十一章:有无本章强调了空虚之物的作用(论道)中心句: “有”给人以便利,“无”才能发挥作用,两者相互作用。重点句1. 车、器、室这些实有之物的实有之利,却正是凭借它们中间的虚空“无”发挥着作用。2. 若没有“有”可资以为利,“无”的作用便不存在,“无”正是“有”的一定存在形式。课外延伸1. 兵法中的空城计则采取的是虚中有实。2. 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因素,如果它在这方面显得没有用处,那么它在另一方面就会显出巨大的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12、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39 页 - - - - - - - - - 第十二章:为腹本章指出了物欲文明对于人的伤害(修身)中心句: 人体感官只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力求五根清净。重点句: 面对感官上的享乐要有所取舍,做到眼不妄视,耳不妄听,舌不妄尝,身不妄动,意不妄想。课外延伸: 九方皋相马,注重观察马的精神,因而忽略了它的外表,只注意马的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它的颜色和雌雄。他只看见了他所需要的而忽视了他所不需要看的,可谓忽略表象,注重实质。第十三章:贵身本章讲到了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修养的问题(修身)中心句: 只有宠辱不惊,珍爱生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一切,才能治理
13、好天下。重点句1. 受辱会伤害人的自尊;得宠会使人对意外的殊荣感到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无形中就丧失了原有的独立人格。2. 大患来源于人的身体,所以需要“贵身”: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而轻视那些来自于外界的荣辱。总结为:毁誉不动于心,荣辱不劳其神,拥有淡定自若、豁达泰然的心态和境界和处世以恒的人生态度。3. 一个不计较自身宠辱,才能获得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以天下为“大身”的人,才能为天下解除“大患”。课外延伸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39
14、 页 - - - - - - - - - 1. 在荣辱面前要以平常心去看待。2. 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天下”这一“大身”,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万民真正的依靠。第十四章:混沌本章对道体做了论述(论道)中心句: “道”超越了人类的感知,无声无形,但又实际存在。重点句1. 越是对“道”有无法描述的感觉,就表示离“道”更近了。2. “道”是宇宙的母亲,要认识和把握世间的具体事物,就必须把握“道”自古以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课外延伸1. 混沌所代表的就是“道”,即宇宙的本体,它混沌一体,无法区分。2. 真正的“得道”之人不会去尽显自己的智慧。第十五章:谨慎、若愚本章对“古之
15、善为士者”做了描写(修身)中心句: 得道之士深藏玄通,静密幽沉,不追求完美并能够不断除旧革新。重点句1. 所谓“士”,就是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们不会被世间那些名利所限制。2. 人与“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得道之士在“道”的探求上永无止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39 页 - - - - - - - - - 3. 深谙道之严谨,所以凡事三思而行,诚惶诚恐,谨小慎微;深晓道之深远,所以心怀敬畏,不妄自独尊、藐视四邻;深知道之广博,所以行为随和变通
16、;深悟道之不可欺,所以待人以诚;自惭于道之无穷,所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形愧于道之若愚,所以锋芒不露、混沌迟疑、不弃污浊。课外延伸1. 人的内心要练到“深不可识”的境界。2.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厚积薄发,先是在别人觉察不到的情况下暗自积蓄能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一鸣惊人,这才是得道者应有的素质。第十六章:虚静、归命本章主要论述了致虚守静的功夫(修身)中心句: 只有致虚守静,合乎正道,才能归根、复命。重点句1. 致虚守静:心灵时刻保持没有成见、没有心机的自然状态,尽量实现内心的虚寂,并牢牢地保持着宁静。2. 世间万物归于它们各自的根称为“静”,“静”也称“复命”,“
17、复命”也称“常”,懂得了“常”就符合了“道”,“道”的本质是虚静的,要想使自己行为复归“道”,就需致虚守静。3. “虚静”有两层含义。(1)人生修炼要通过排除心灵上的杂念,即内在的私欲和外界的干扰,达到人的本性复归。(2)人生态度和事物的发展循环往复地运动变化,需复归到人的本真无知和社会的原始状态中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39 页 - - - - - - - - - 课外延伸: 广大人民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统治者只有看到这点,才能“没身不殆”。老
18、子由“常”到“久”的认识过程,正是统治者应该奉行的为政之道。 (治世)第十七章:无为、自然本章讲述了为政之道(治世)中心句: 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与政治相安无事,自然完成一切。重点句1. 最理想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甚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2. 要想成为“太上”,取信于天下,就需顺从自然,在不知不觉中使万物按照各自的运行轨迹完成生命过程,这就是“道”。课外延伸1. 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和谐融洽的自然形式,之所以出现问题,是由于人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去治理它,才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2. 只有充分利用大众的力量,才能实现最为根本的天下大治,另外统治者要用最为便捷的方法实现统治目的。第
19、十八章:复道、无仁本章阐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论道)中心句: 当我们在大道之下复归仁义时,也就不需要所谓的儒家“仁义”思想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39 页 - - - - - - - - - 重点句: 大“道”被废弃时,才出现了所谓的仁义;智慧出现时,虚伪随之诞生;六亲不和时,才产生了孝慈之分;国家混乱时,才有了所谓的忠臣。所以大伪是在智慧后才出现。课外延伸: 造诣高深的儒士平时不一定穿儒服,而身着儒服的人不一定有真才实学。第十九章:朴实本章对
20、社会弊病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法(修身)中心句: 保持朴实,减少私欲,是人根本的归属。重点句1. 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病需要“绝圣弃智”,就是抛弃这些文明社会当中的糟粕,使人民重返最初那种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那么孝慈、善良等品德就会在人类淳朴的人性中得到复苏。2. 如果一个人生而有“圣”有“智”,而过分地去夸大它,还不如没有的好,凡事,过犹如不及。课外延伸1. 商鞅成功在于对百姓以诚相待,而不是施展阴谋诡计。2. 统治者试行的政策,也会有它的反作用,只有排除一切私欲杂念来对待天下,才能让天下人以同样的挚诚对待统治者。(治世)第二十章:淡泊本章对甘守无为之道的心境做了自我表白(修身)中心句: 自甘淡泊
21、是一种人生境界,也反映出独立的人格。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39 页 - - - - - - - - - 重点句: 自甘淡泊就是无为的心境,它可以让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多一丝淡定与平和。课外延伸: 能够以自己独立的眼光来冷静地认识事物,不畏权势,排除外界干扰而加以践行,是一名得道者应有的智慧。第二十一章:德从道来本章阐述了“道”和“德”之间的关系(论道)中心句: 道通过德发挥作用并永恒存在,而德的形态运行又遵循道的变化。重点句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2、,永恒存在,萌发万物,又与万物共存,互不分离,相互感知。2. 在这个尚“德”成风的社会里,偏偏有人以“不得”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课外延伸: 道的本身虚无飘渺,但含有形象、物质、精气和信息,所以道不是绝对精神,而是物质化的东西。第二十二章:不争、谦和本章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论道)中心句: 辩证才能全面的看问题,不争,以退为进更有利于己。重点句1. 全和曲的关系是事物在对立矛盾中产生并发展的,若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从矛盾的两面去看待,看到正面也要看到负面,分析正面也要注意负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
23、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39 页 - - - - - - - - - 2. 抱着谦和的态度,事物才能向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3. 对于争与不争,争势必会带来对立,而对立的双方又常常是相互依赖,相反相成的,争正是给了对方更加强大的机会,所以是一种成全,而不争常常是强者才选择的态度,因为不争中的以退为进可以消除争,这就是老子言道自减的人生态度,即要谦和不争,清静无为,正是自减,才达到自加的目的。课外延伸: 要想真正达到强盛的目的,就应该从看似相反的、柔弱的方向入手,而不能一味地逞强。第二十三章:希言本章阐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治世)中心句: 要以“无为”的态
24、度来处世,以“希言”的方式来行事,守大道则得道之自然,守本性就不会失去自己。重点句1. 少言或不言是遵循自然的,所以要简化政令。2. 无为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行事并拥有淡然沉稳的态度。课外延伸: 统治者行事必须要符合“道”的规范,只有“同于道”、“同于德”,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十四章:物极必反本章辩证地解释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修身)中心句: 追求一切不得急于求成,应当步步为营。重点句1. 人在旅途中唯有超脱出来,不再依赖余食,才能在旅途中自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25、 - - - 第 13 页,共 39 页 - - - - - - - - - 2. 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自夸其功,才能一步步向成功靠近。课外延伸: 为政者对于广大人民的统治,追求速度和良好的驾驭手段都要顾及,才能国泰民安。 (治世)第二十五章:循道本章阐述了“道”的概念(论道)中心句: 人处于自然之中需按规律办事,进而改造自然。重点句1.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2. “自然”,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不需要效法谁,是“道”运行的表现,是“道”效法的对象,和“道”相表里。课外延伸: 面对流言蜚语毫不畏惧,对手中的大权也毫不留恋,在纷乱的环境中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原则,真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道德经读书笔记 2022 道德经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