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pdf
《2022年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技术文化学#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陈玲( 厦门大学哲学系 , 福建 厦门361005)摘要 : 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曾产生过积极效应, 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秦九韶本着/ 数与道非二本0的观点 , 在/ 大衍求一术 0中将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体现得十分充分。 在中国传统科学中 , 天文历法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本身也体现了这两个领域之间需要思想互动。 二者的互动研究对于开辟从文化史研究数学和从科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新视角富有启迪。关键词 : 道教思想数学思想互动1中图分类号 2 N01文献标识码 2 A1文章编号 21000- 0763( 2010) 01- 0076-
2、 06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有趣的是 ,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背景之下, 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探讨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问题, 可以为从文化史角度研究数学史和从数学史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开辟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就此展开一些探讨。一就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问题, 我们首先以李淳风和秦九韶为例进行剖析。李淳风( 602- 670), 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 也是著名的道学家。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 贞观初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 , 创制浑天黄道仪 ,著有5法象志 6七卷、 5晋书6及5隋书6中之5天文6、 5律历6、 5五行6诸卷, 创制5麟德历6, 与算学博
3、士梁述等人校注 5五曹孙子 6等十部算经 , 对数学贡献极大。在校注十部算经的工作中 , 数学思想与道教思想的互动多有体现。下面以他注释5九章算术 6为例进行阐述。5九章算术 6是我国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历代有许许多多数学家为之作注, 其中最著名的有刘徽注和李淳风注。刘徽注在自序中曾说: / 周官 大司徒职 ,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 其景尺有五寸 , 谓之地中。说云: 南戴日下万五千里。0关于/ 南戴日下万五千里 0,5周髀算经 6曾曰 : / 周髀长八尺 , 句之损益寸千里 0,即如果在周东都立 8 尺的表, 影长为 1尺 5寸时, 从洛阳向南走15000里恰恰在太阳的正下面。李淳风则
4、认为并非如此 ,他注释5周髀算经 6曰: / 夏至王城望日 , 立两表相去二千里 , 表高 8 尺,影去前表 1 尺 5 寸,去后表 1 尺 7寸。旧术 : 以前后影差二寸为法 , 以前影寸数乘表间为实。实如法得万五千里, 为日下去南表里。 0(112, p.151) 李淳风此处的注释是依据我国古代盖天说/ 地法覆盘 0进行测算的。 5周髀算经 6卷下第 7节有/ 天象盖笠 , 地法覆盘 0之语, 这是中国古代盖天说宇宙理论的主要观点。盖天说最初的思想来源是 / 天圆地方 0, 这与道教思想颇有渊源。 道教素有 / 夜观星象 0的传统 ,( 122, p. 543)5周易 #系辞传 6也称伏*
5、 本文为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道教思想 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0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批准号 : 2008B066 。1 收稿日期 22008年 5 月 21日; 修回 : 2009年 12月 1 日1 作者简介 2陈玲( 1972- ) 女, 福建莆 田人 ,哲学博士 , 厦门大学哲学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76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羲氏/ 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观法于地 0, 对天
6、地的探索一直是道教所要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作为道教思想重要来源的许多著作都曾论及/ 天圆地方 0, 如5庄子#说剑6: /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 , 下法方地以顺四时0;5冠子#泰录6: / 无规圆者 , 天之文也; 无矩方者, 地之理也 0;5吕氏春秋 #序意6: / 大圆在上 , 大矩在下 , ,上揆之天, 下验之地0等等, 这些典籍论及的 / 天圆地方 0思想后来成为盖天说宇宙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5周髀算经 6所称的盖天说是指天地都是半球面, 互不相 交, / 北 极之下为天地之中 0, 位置 最高, 四周渐低。天幕以北极为中心而旋转, 日月在天幕上按自己的轨迹移动, 同时也随着天幕的运转
7、而运转。李淳风是盖天说的信奉者。/ 李淳风盖天说曰 : 天地中高四溃 , 日月相隐蔽 , 以为昼夜绕。北极常见曰上规, 南极常隐曰中规 , 赤道横络曰下规 0。( 132, p. 671)就李淳风的盖天说而言, 大地向南倾斜 , 所以他的起高望远术在测日时一定是 / 北表地高的 0。实际上, 李淳风在这里的重要贡献是:在批评 5周髀算经 6日高公式与/ 盖天说0不相吻合的同时 , 重新根据斜面大地的假设进行修正, 进而将不同高度上的重差测望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一般的日高公式, 由此首次使中算典籍中出现了一般相似形问题, 进一步发展了刘徽的重差理论, 使得/ 盖天说0的数学模型在当时的认识条件下趋于
8、/ 完善0。此外, 盖天说是一个经过严密推理的公理化体系, 其中的宇宙模型具有明确的几何结构,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淳风用盖天说的观点来进行数学运算了。盖天说的宇宙观从先秦的一些道教奉为经典的典籍中汲取思想营养, 由此又对李淳风的数学计算思想产生了影响 , 这正体现出道教思想对数学思想的促进作用。而李淳风应用来源自道教思想源泉的理论来阐明数学计算的过程, 也使得数学思想在发扬道教思想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了解了李淳风的出身背景 , 就能够理解其熟练运用道教思想的做法了。李淳风是道士之子,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曾出家为道士 , 据5新唐书 #列传一百二十 九6
9、载: / 李 淳风, 岐州雍人。父播, 仕隋高唐尉 , 弃官为道士 ,号黄冠子 , 以论撰自见。0这么说来 , / 李淳风出身于道士之家。 0 ( 142, p.89)受父亲的影响 , 李淳风对阴阳五行有很深的造诣, / 每占候吉凶 ,合若符契 0(152, p. 189), / 所以李 淳风是一位- 道家人物. , 后世道教甚至将他排入道教的神仙谱系之中。0(162, p.44)再如5九章算术6卷一/ 方田0章第二题曰 :/ 今有田广十二步 , 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答曰: 一百六十八步。方田术曰 : 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0作为5九章算术6章名的 / 方田0, 应理解为研讨平面形的边界和面积
10、的问题。 ( 172,p.12)这是一道典型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题,用现代数学公式可表示为:积步 = 广 从, 亩数= 积步 A 240 平方步 ,1 顷= 100亩。李淳风对此题注曰 : / 经云- 广从相乘得积步 . , 注云- 广从相乘谓之幂 . , 观斯注意 , 积幂义同。以理推之, 固当不尔。 0李淳风说的 / 以理推之, 固当不尔0是在详尽考察中国逻辑发展史上的类比、推理问题的基础上所得出的见解。李约瑟认为, 中国人早已倾向发展辩证逻辑, / 有趣的是, 在逻辑学方面似乎曾出现过相反的过程。当希腊人 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 形式逻辑的时 候, 中国人则一 直倾向于 发展辩证 逻辑。
11、0(182, p.337)李约瑟所称的辩证逻辑与那种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很好地发展起来的辩证逻辑并不相同,他实际上指的正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中心问题) ) ) 名实观。研究名与实、 概念与客观事物的关系问题即所谓的/ 正名0论。/ 正名0问题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中研究/ 类0。我国很早就发生了/ 类0的概念 , 这一概念与我国古代数学等学科直接联系 , 同时还是数学等学科科学方法的某种体现。我国古代逻辑学家们所研究的/ 类0涉及/ 类名0、 / 类行0、 / 类同0、 / 知类0、 / 察类0、 / 别类0、 / 异类0、 / 比类0、 / 推类0等多种情况。如果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考察 , 实际
12、上就是对比较、类比、 归纳等几种逻辑方法的使用。儒家的孔子、荀子, 墨家的墨子以及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 是公认的对 / 正名0论有所贡献的思想家 , 而道家对/ 正名0论的贡献同样也是不可小视的。应用推理方法来阐明问题的道教典籍很多, 而其中5淮南子6的突出贡献很是引人注目。力图以其所谓道家/ 通学0取得独尊地位的 5淮南子 619 2对推理问题的研究颇有深度, 在推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5淮南子 6对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提出了/ 类可推又不可必推 0的重要结论 , 这也是推类中所要遵循的原则。 5淮南子6认为万物存在着自然之类,5淮南子#地形训6: / 各以其类生 0;人
13、们可以做到知类,5淮南子 #时则训6: / 察物色, 课比类, 量小大 , 视少长0; 具有类同关系的事物可以进行推类,5淮南子#览冥训6: / 以火能焦木也 ,因使销金 ,则道行矣 0; 5淮南子 6在肯定 / 类可推 0的同时 , 亦认识到事物的极其复杂性, 认为/ 类不可必推 0, 5淮南子#说林训6: / 人食石而死 , 蚕食之而不饥 ; 鱼食巴菽而死 , 鼠食之而肥。类不可必推。0客观的说, 5淮南子6对中国 古代逻辑学的推类理论是有一 定贡献的 , 5淮南子 6提出 的/ 类可推而又不可必推 0虽然对得事之 / 所由0的理论分析还有不足之处, 但它毕竟为解决类是否可推指明了方向,
14、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我国古代归纳逻辑的内容。77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运用逻辑推理阐明观点后来成为道教思想发展的一个主流,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著名道家葛洪。在中国古代逻辑推理发展的过程中,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综合性推理表现形式) ) 连珠体的出现。连珠体往往将演绎、 归纳和类比融于一体。但是, 它又与一般的省略式和复杂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连珠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了繁荣时期,两
15、晋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 陆机和葛洪是制作连珠的两位巨擘。0(1102, p.98)东晋时 ,道教思想家葛洪继续开展演连珠活动, 所写的一百八十二则连珠均收入他的5抱朴子#博喻6和5抱朴子#广譬6里。葛洪在沿用陆机格式的基础上, 对陆机的格式有所突破。他引入/ 犹 ,0作为前提 , 突破了只用因果连词作逻辑联结词的限制, 这可以作为例证加以看待, 与三支因明中的喻依在性质上完全相同。连珠一般都不是单一的推理形式, 而是多表现为多种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其中 , 类比和譬喻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或者与演绎推理相结合,或者与归纳推理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主观的无类比附, 从而在充分发挥类比和譬喻
16、形象、 生动、 易懂的基础上 , 进一步增强它们的可靠性。道教重视逻辑推理的思想对李淳风这个道家人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5淮南子 6和葛洪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 , 推崇逻辑推理是道教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使得身为道家人物的李淳风不得不受这种思想理论的影响, 他从一些重视逻辑推理的道教典籍和道教人物那里汲取了营养, 将逻辑推理应用到了对 5九章算术 6的注释之中 , 进而鲜明地提出了 / 以理推之 0的观点, 一方面突出发展了道教思想的理论内涵 , 另一方面也是道教思想促进数学思想发展的例证, 同时也是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在方法论上殊途同归的表现。接下来, 我们再以秦九韶为例进行阐述。
17、秦九韶( 约 120 2- 1261), 南宋数学家 , 淳七年 ( 1247)著5数书九章6十八卷, 该书对求解同余组的 / 大衍求一术0( 中国剩余定理 )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 / 正负开方术 0(秦九韶程序 ) 有卓越研究 ,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在宋元我国数学发展最高峰时期, 有所谓/ 秦( 九韶) 、李( 冶) 、 杨(辉)、 朱(世杰 )0数学四大家。 5数书九章6有许多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数学成就, 其中最突出的当属/ 大衍求一术 0, 而该术恰恰也是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互动的典型例证。/ 大衍求一术 0实际上就是数学上的求解一次同余组。求一算术最早出于孙子的/ 物不知数 0之问,
18、唐宋两代数学家经常用此制定历法, 但只是举出了 / 上元积年 0的数据 ,没有叙述计算的方法。系统阐述了该算法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 , 并将此术命名为 / 大衍求一术 0的是秦九韶。为什么用 / 大衍0来命名 , 这是秦九韶受5周易6/ 蓍卦发微 0思想影响的结果。在5数书九章6自序中 , 秦九 韶曰: / 圣有- 大衍. , 微寓于易。奇余取策,群数皆捐。衍而 究之, 探隐 知原。 0即圣贤就已采用大衍之术, 秦九韶认为 , 以大衍挂 揲之理 , 可以求 一算术明 之, / 数与 道非二本 也0。5周易#系辞6云:/ 大衍之术五十 , 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 挂一以象三 , 揲之以四以
19、象四时 , 归奇于以象闰, 五岁再闰 , 故再而后卦。 0按现代语言来解释 , 是说用来演算的蓍草的根数总数为50, 而大衍之术使用的蓍草则为49 根, 这是取/ 七七四十九 0之意。将这些蓍草随意分为两半象征天意, 再从分为两半的蓍草中随意取一根挂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接着将已分为两半的蓍草四根四根地数出来,将余数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 , 象历算中的余日。最后 , 再将另一部分的蓍草也四根四根地数出来, 数剩下的蓍草仍然挂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通过这样的演算就可以得到/ 六、 七、 八、 九0这四个数符所组成的爻画。秦九韶对揲蓍算卦之法的解释与历代儒士并不相同,他用/ 大衍总数术 0解筮法归结的一
20、次同余问题用现代数学语言表达是:V= ri(modi), ( i= 1,2,3, 4)据此可推出 :元数: 1, 2,3,4;定数 :1,1,3,4; 衍数: 12,12,4, 3;奇数: 1, 1,1,3;乘率 :1,1,1, 3; 用数: 12,12,4, 9;由此得各用数和为 : 12+ 12+ 4+ 9= 37将定数复原为元数计算,可得: 元数: 1,2, 3,4;衍数: 24, 12,8,6;用数: 12,24,4,9各衍数和为 :24+ 12+ 8+ 6= 50, 故/ 大衍之数五十 0; 各用数和为 : 12+ 24+ 4+ 9= 49,故/ 其用四 十有九0。秦九韶将 / 大衍
21、总数术 0的算理与 5周易6的哲理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而完满地解释了筮法和/ 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0的来由。李继闽曾指出 / 蓍卦发微 0的意义不凡 ,/ 即使从现代的眼光来看, - 蓍卦发微. 也并非毫无意义 , 它不仅以极简单的数字 , 给出大衍术计算的一个范例, 而且它还给人以这样的启示:古老的5易经6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朴素的数学思想 0。( 1112, pp. 136- 137)秦九韶的思想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 他曾/ 从隐君子受数学 0, 从/ 大衍求一术 0所表现出的道教思想方法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出, 这个/ 隐君子0极有可能是道门中人。道门中人对5数书九章
22、6的78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传抄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秦九韶与道教 的密切关系。清常道人琦美在宜稼堂 丛书本 5数书 九章6序云 :/ 5数书6十卷,系赞九章 , 序东鲁秦九韶所作, 此书原阁抄本 , 会稽王云来应遴录得, 予借录一过。册元止名5数书6, 九章二字乃王添入 0, 证明道士赵琦美确曾转抄过5数书九章 6并为其增补目录。二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是有
23、其历史渊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溯数学思想的根源, 可以发现其与道教思想是紧密相连的。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在早期主要体现在古经中 , 比如数学的起源。具有自己科学渊源的中国, 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及其与数量间的关系的几何学 , 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思想的萌芽, 这就是在中国诸多古经中均有所提及的规矩。规矩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规0就是圆规 ,是用来画圆的工具; / 矩0则是用来画方形的工具。矩的使用, 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之一, 堪称万能工具。(1122, p. 18)古籍中对规矩多有记载, 5礼#经解6:/ 规矩诚设 ,不可欺以方圆 0,5孟子#离娄上6: / 不以规矩 ,
24、不能成方圆。0而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曾论及/ 规矩0,5庄子#逍遥游6: / 吾有大树 , 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0; 5庄子#达生6: / 工旋而盖规矩 ,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 0。庄子在这里已经将 / 规矩0作为测量的工具 ,并树立了几何抽象概念。不过 , 5庄子#杂篇6认为/ 矩不方, 规不可以为圆 0则是对抽象数学思想的过分强调了。众所周知, 老庄思想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源头,庄子对/ 规矩0的大量阐述正是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存在历史渊源的有力证明。考察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互动的历史渊源, 我们还可以发现 , 许多著名的中算家, 在思想上持有河图和洛书为/ 数
25、之本原 0的观点。 5易大传 6: /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0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 以5尚书#洪范6为洛书。汉代纬书有 5河图6九篇 ,5洛书6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 , 创/ 龙图易0。陈抟之后 , 以河图洛书来阐释 5周易6的原理 , 包括解释八卦的起源、 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太极、 两仪、 四象等易学问题便蔚为成风。道教认为,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这些图式揭示了道教修炼的基本原理。而这些图式的内涵有阴阳五行生成、变化之理, 通过掌握这些图式的阴阳五行生化的规律 , 就可以调和阴阳、五行而与道相通。河图洛书还被中国传统数学奉为起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 2022 道教 思想 数学 互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