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针灸学知识点总结,手打 .pdf
《2022年针灸学知识点总结,手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针灸学知识点总结,手打 .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序言历史沿革: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的最早针灸学文献。2.战国到秦汉内经的成书标志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3.灵枢 中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又称之为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4黄帝八十一难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已经不在了5.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针灸专著。6.王唯一铜人模型7.金何若愚:创立子午流注取穴法,建立针灸时间医学基础。8.杨继洲针灸大成对针灸的第三次总结9.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完整列出了361 个经穴,一直沿用到现在。10.1934 年唐世丞等发表电针学之研究,是我国应用电针疗法的开端经络总论经络: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2、脉。“ 经” ,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 ,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分出的侧行小支。“ 经气” ,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4 页 - - - - - - - - -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经脉路径;粗大,主干;纵行;线状;多行于深部络脉
3、网络;细小,分支;横、歇,纵横交错;网状布散,遍布全身;多行于浅部经络系统组成: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一十二经脉命名:手经:上肢 /足经:下肢;内侧:阴经(脏)/外侧:阳经(腑)手三阳经:上肢外侧;手三阴经:上肢内侧;足三阴经:下肢内侧;足三阳经:下肢外侧头部阳经分布:阳明体前 前头巅顶督脉,足厥阴经少阳 体侧侧头太阳 体后后头二奇经八脉作用: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三十五络脉:定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 条,称为 15 络脉。十五络穴:肺列缺胃丰隆心通里
4、膀胱飞扬心包内关胆光明督长强脾大包大肠偏历脾公孙小肠支正肾大钟三焦外关肝蠡沟任鸠尾注:胆络光明肝蟊沟,心络通里掌后搜,大肠偏历肺列缺,胃络丰隆胫外溜。包络三焦内外关(注)。肾络大钟踵上参,膀胱络在飞扬穴,小肠支正臂中观。脾有二络独为异,公孙大包两穴寄,奇经络穴有二名,督脉长强任尾翳。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4 页 - - - - - - - - - 1.十二经别络加强了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偱行的不足。2
5、.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侧胸部和全身经气。3.孙络细小密布,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四十二经别:“六合“, 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 的支脉。离: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同名正经离别。入:深入胸腹腔,联系与其经脉所络属的脏腑。出: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合: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作用: 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2.加强了体腔深部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3.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部的联系,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络脉与经别的异同点:相同点络脉与经别都是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关系区别点经别 主内,没有所属穴位,也没有所主病症。络脉 主外,各有
6、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五十二经筋定义: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分布: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脏腑,结聚于关节骨骼部。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六十二皮部定义: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作用: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一标本、根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34 页 - - - - - - - - - 标本: 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根结: 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之间的关系。 强调人体四肢与头身部位的密切联系。四肢部为根为本,头身部为结为标,进一步说明了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疗远隔部位疾病的道理。二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有头、胸、腹、胫四气街,横向为主,纵向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脑为髓海,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临床依此辩证施治。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
8、).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十四经: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一源三岐: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岐。腧穴总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义;穴,即空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应用: 1.腧穴 ,是对穴位的统称 2.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
9、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4 页 - - - - - - - - - 3.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反应点施术部位有大有小一腧穴的发展1既无定位,又无定名,是认识腧穴的最初阶段2定位,定名阶段,给予位置的描述和命名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考点: 十四经发挥首先提出十四经的概念。内经: 160 个腧穴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49 个腧穴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 个腧穴滑伯仁十四经发挥:354 个腧穴杨继洲针灸大成:359 个腧穴李学川针灸逢源 :361个腧穴现代: 362 个腧穴印堂穴二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奇穴 ; 阿是穴(一) .十四经穴1.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2.
10、分布并归属于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系统的腧穴3.主治和反应本经及所属脏腑病证(二) .奇穴(量大)1.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固定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2.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三) .阿是穴1.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2. 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三腧穴的命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34 页 - - - - - - - - - 部位,治疗作用,天体地貌
11、,参照动植物,借助建筑物,结合中医理论四腧穴的主治特点1. 近治作用: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2. 远治作用: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十二经脉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一下的腧穴,远治作用突出)3. 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举例:天枢穴;足三里;内关;大椎;至阴;阑尾穴五腧穴的主治规律四肢部经穴分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主治为主1. 分经主治 :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定经不定穴”2. 分部主治: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
12、类病证。六特定穴除了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分类(十类) :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口诀: 五输原络背俞募,八脉八会郗下合(一) .五输穴( 60 个)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一下的5 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 。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 .原穴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十二原”分布:腕踝关节附近穴名: 阴经 的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实为一穴。“阴经以输为原”阳经的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令置一原。(三) . 络穴定
13、义: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 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十五络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分布:四肢周膝关节一下(四) .郗穴( 16 个)定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 。(五) .背俞穴( 12 个)定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分布: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依脏腑位置高低而排列,六脏六腑各一(六) .募穴( 12 个)
14、定义: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 ,“腹募穴”分布: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六脏六腑各一(七) .下合穴( 6 个)定义: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 的腧穴,称为 。“六腑下合穴”分布:胃,胆,膀胱本经;大肠,小肠胃经;三焦膀胱经(八) .八会穴定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经气汇聚的8 个腧穴,称为 。分布:躯干部,四肢部(九) .八脉交会穴定义: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 。“交经八穴”分布:腕踝部上下(十) .交会穴定义: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分布:头面,躯干七腧穴的定位方法1. 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2. 体
15、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固定(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脐等,在自然姿势下可见得标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34 页 - - - - - - - - - 活动(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在活动姿势下才出现的标志)3.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寸指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 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 寸。(2
16、)拇指同身寸以患者 拇指的指尖关节 的宽度作为1 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 寸,4. 简便定位法风市穴,列缺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循行:中焦络大肠肺侧胸上部上肢内侧缘寸口拇指桡侧端(少商穴)腕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 肺之募穴 : 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 寸,平第一肋间隙处;斜刺,平刺2.郗穴: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直刺名师资料总结
17、-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34 页 - - - - - - - - - 3. 络穴,八脉交会穴: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肱桡肌和拇长伸肌腱之间。两手交叉虎口; 斜刺4. 合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 0.8-1.2 寸,点刺5.经穴: 经渠: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 寸;斜刺6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穴:太渊: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直刺7.荥穴: 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主
18、治:肺系疾病热证,小儿疳积8.井穴: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浅刺,点刺主治:肺系热证,二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循行:食指桡侧端上肢外侧前缘肩缺盆络肺大肠颈下齿人中沟对侧鼻旁主治: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 ,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其他部位疾病腧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络穴) 温溜(郗穴)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媀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1. 井穴:商阳: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浅刺,点刺主治:牙齿痛,咽喉痛等五官疾患2. 荥穴:二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 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直刺3. 腧穴:三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
19、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直刺4. 原穴:合谷:手背,第 1、2 掌骨间,在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直刺,孕妇不宜5. 经穴:阳溪:腕背横纹桡侧,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直刺;6. 合穴: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主治:上治病证,热病,五官病证,近远作用7.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 寸,在鼻唇沟中8. 偏历: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 寸;直刺9. 手三里: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直刺(上治病证;腹痛腹泻;齿痛)10. 臂臑:曲池穴与肩媀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 寸,三角肌止点处;直刺,斜刺(肩颈部疼痛,瘰疬)11.
20、 扶突:结喉旁约 3 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直刺,电针(气喘)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内行缺盆络脾,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34 页 - - - - - - - - - 鼻旁鼻根鼻外侧从颈下胸胸腹第2 侧线腹股沟下肢外侧前缘第2 趾指外侧端入齿环绕口唇承浆下颌,耳前头角膝下3 寸,足背足中趾,大趾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经脉循行部位疾病腧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
21、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穴)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郗穴)犊鼻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下合穴)条口下巨虚丰隆(络穴)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1. 井穴:厉兑:第 2 趾指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 寸;浅刺2. 荥穴:内庭:足背第 2、3 趾间缝纹端 ;直刺,斜刺3. 腧穴:陷谷:足背第 2、3 跖骨结合部前,第2、3 跖趾关节后凹陷处 ;直刺,斜刺4. 原穴:冲阳:足背最高处,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直刺5. 经穴: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直刺6. 合穴,胃下合穴: 足三里: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 1 指横指处 ;直
22、刺;强壮保健温灸法7. 络穴:丰隆:外踝尖上 8 寸,条口穴外 1 寸,胫骨前嵴外2 横指处8.髀关: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腰下肢疾病)9. 募穴:天枢:脐中旁开2 寸;直刺主治:胃肠病;月经病10. 人迎:喉结旁 1.5 寸,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之后;直刺11. 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在鼻唇沟外侧(面瘫)12. 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出针时按压,缓慢直刺,不宜提插主治:目疾,面瘫四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记循行:足大趾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 寸小腿内侧前缘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络胃,脾膈咽舌心中胸腹部
23、第3 侧线锁骨下大包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腧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郗穴)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34 页 - - - - - - - - - 1. 经穴:隐白:足大趾内侧趾甲跟角旁0.1 寸;浅刺:主治: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2. 荥穴:大都:足大趾内侧,第1 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
24、际处;直刺主治:脾胃病,热病,无汗3. 输穴,原穴: 太白:第 1 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直刺4. 经穴:商丘: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在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直刺5. 合穴: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直刺主治: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6. 络穴,八脉交会穴: 公孙:第 1 趾指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直刺主治:脾胃病,心烦失眠躁狂,冲脉病证7.三阴交 :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直刺,孕妇禁主治:脾胃虚弱,妇产科病证,生殖泌尿,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8. 脾之大络: 大包 :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 肋间隙处;斜刺,平刺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岔气,四肢无
25、力五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循行:心中心肺,咽,目,络小肠肺部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后豌豆骨掌内小指桡侧端主治:心,胸,神志,经脉循行部位疾病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络穴)阴郄(郗穴)神门少府少冲1. 井穴:少冲: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浅刺,点刺主治:心系疾病,神志疾病,热病,胸胁痛2. 荥穴:少府:手掌面,第4,5 掌骨之间,握拳时在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直刺主治:心胸病,阴痒,阴痛,痈疡;小指挛痛3. 输穴,原穴: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直刺主治:心与神志病,高血压,胸胁痛4. 经穴:灵道:腕横纹上1.5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浅刺,留针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针灸学知识点总结 手打 2022 针灸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