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银行也不安全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银行也不安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银行也不安全 .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近期,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巨额存款失踪”事件,涉及多家大小银行, 引发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极大关注。长期以来,在大家眼中,银行存款是十分安全的。银行“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那么,最近银行存款遭遇了什么样的问题,其中的责任该如何界定?把钱存在银行里,还安全吗?“存款失踪”有哪些情况?所谓的个人“存款失踪”, 是指存款未经正常流程, 从储户个人账户上转移到其他账户,或者转化成理财产品及被冻结。从已见诸报端的情况看, 主要有这么五种:一是贴息存款被骗走。 资金掮客以高额“利息”为诱惑,将存款骗取到其他企业或个人账户。 如近期发生的巨额存款失踪事件,基本上与此有关。
2、不法分子以核实存款为由, 获取储户账户密码或网银工具,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 骗得储户团团转。二是信息泄露被盗走。 由于账户、 密码等信息泄露, 犯罪嫌疑人利用技术克隆了银行卡,通过刷卡或直接支取等方式,盗走储户卡里存款。近年来,这样的案件爆发了多起, 很多储户往往银行卡还在自己手里,其中的存款却在异地被取走或盗刷。三是快捷支付被转走。 快捷支付虽然使用方便, 但其中漏洞很多。 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每次付款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就直接从该卡扣除款项。 银行卡号及手机卡一旦被人拿到手, 卡内资金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快捷支付功能盗空。四是存单质押被冻结。 前些年,部分企业与储户签订借款合同
3、,直接支付给储户等人“借款利息”, 条件是储户提供个人存单质押给银行,为其银行承兑汇票提供全额担保。 之后,银行冻结这部分存款, 如企业出问题则存单被用于偿还承兑汇票的垫款。五是购买产品被迷惑。一些储户出于投资理财的需要,或轻信银行员工的介绍,将个人账户里的存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当然,还有少数储户本来就缺乏基本金融知识,一开始就错把这些非存款产品当成储蓄存款。此外,还发生了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巨额存款蒸发等事件。这种“存款卖酒”形式,多属以渠道建设名义存在的小金库内资金,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存款失踪”,谁应该负责?“乱花渐欲迷人眼”, “存款失踪”竟然还这许多花头,
4、普通民众大概看得也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醉了吧!不过,醉了就醉了,其实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存款失踪”,该由谁来负责。有人主张, 银行是强势的一方, 发生存款失踪的银行, 应无条件地为储户垫付存款。很多储户也想当然地以为, 存款本身是存在银行的, 业务办理也在银行场所进行,出了问题由银行负全责。 这种认知似是而非, 忽略了银行和储户在储蓄合同中的平等主体关系。的确,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银行也不安全 2022 银行 也不 安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