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保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社会保障指国家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但是由国家组织、通过立法实行的以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以德国俾斯麦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险立法为开端。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目前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框架展开,主要包括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模式和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2、另一方面在非经典意义上的福利国家里,也按照各自的发展路径以与社会其他构造性要素相契合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中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作为学科的社会保障学主要研究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如福利国际理论)、国际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社会保障立法与政策以及具体的社会保障措施的利弊与可行性等内容。二、培养目标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与运用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解社会保障问题的全局性视野和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3、的专业思维方法,对社会保障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一)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知识和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能力;(二)熟练掌握社会保障基本方法与技能;(三)具备熟练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广博的国际视野;(四)具有跨学科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三、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已有学科积累,设置如下研究方向:(一)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二)福利国家研究(三)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四)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二至四年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所修学分不少于37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
4、力考取的研究生所修学分不少于41学分。1、必修课程(计21分)(1)学位公共课:4门,计9学分。(2)学位基础课:1门,计3学分。(3)学位专业课:3门,计9学分。2、选修课程(计10学分)(1)专业限选课:1门,计2学分。(2)专业任选课:4门,计8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3、补修课程(计4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补修2门课程,每门计2学分。4、其它培养环节(计6学分)(1)文献阅读与综述:计2学分。硕士研究生第1-4学期内,每学期提交1篇读书报告或本专业文献综述,每篇不少于5000字,由导师评定成绩。(2)科研环节:计2学分。硕士研究生第1-4学期,每学期应提交学
5、期论文1篇,每篇不少于5000字,由导师评定成绩。(3)课题研究:计2学分。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导师的、学校的或实践部门的科研项目以及学院自设的科研项目研究,并提交相应的科研成果。第1-4学期内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导师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并评定成绩。(4)社会实践:计2学分。研究生应参加为期36个月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专业实习、挂职锻炼、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社会调查、短期出国交流等方式进行。本环节通过提交实践单位鉴定意见、实践总结报告、出国交流总结等方式考核。上述4个培养环节由导师考核,研究生所修学分不低于6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见附表。六、培养方式(一)采取硕士生导师负责制
6、与硕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制度。(二)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包括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研究主题、阅读计划、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对外交流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的初步设想等。(三)重视课堂教学。侧重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强化方法论训练,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五)重视第二课堂的学术活动,开设学术讲座、组织读书会,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六)以论文质量控制为重点,强化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和学术创新能力。七、质量标准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规定的要求后,要达到以下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一)
7、专业知识。通过课堂学习与拓展阅读,系统阅读本专业的基本文献,了解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形成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二)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熟练掌握本专业研究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和一定学术创新能力。(三)学术论文写作。选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四)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能够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鼓励学习第二外语。八、考核方式(一)所有学位课必须考试。可采取笔试、口试、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笔试必须有试卷,口试必须有记录。(二)学位课成绩必须达到70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否则不记学分。(三)其他培养环节,
8、由导师根据相关要求评定成绩。九、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一)在课程学分修满之后,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本学科内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作为研究题目,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二)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等过程,并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开题报告应于第二学年初进行,经导师指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未通过者应在二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审议。(三)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与剽窃。(四)论文形式上应完全符合学校规定的学术规范,字数应在3万字以上。(五)学位论文水平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其他要求。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一)申请学位必须
9、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二)学位申请材料齐全,内容详实。(三)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符合法定条件。(四)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十一、参考文献(一)中文书目(1)一般著作1、刘燕生著: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陈红霞编: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2002年版。4、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政府白皮书),2002年4月。5、程连升著: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195020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鲁毅著: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研究
10、,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郑功成著: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8、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政府白皮书),2004年4月。9、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政府白皮书),2004年9月。10、郑尚元著: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曹明睿著: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赵建国、苗莉编著:城市就业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3、国务院新闻办: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政府白皮书),2006年12月。14、岳宗福著: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齐鲁书社2006
11、年版。15、米红主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6、邵德兴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模式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17、谢圣远著:社会保障发展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18、张永理著:中国大陆社会保障研究的起源与发展(19312007),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19、陈蒙蒙著: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0、曹艳春著: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1、邓大松等著: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22、彭华民等著:西方社会福利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 专业 攻读 硕士学位 研究生 培养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