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pdf
《2022年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9管理的常识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那么,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 包括我在内, 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 倍于他们。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 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
2、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第二件事情是, 其实我们经历了30 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 30 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奉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 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 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 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
3、理上没有太大的奉献。因为管理的奉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 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 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 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
4、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 什么叫组织, 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激励, 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管理的理解很多时候不是职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
5、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9 页 - - - - - - - - - 2 / 29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惟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职工得到并
6、可以使用资源组织的理解在我看来: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复原组织自己的特性,因此对于组织的正确理解是:第一, “公司不是一个家”第二,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第三,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第四,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组织的能力来源于分工带来的协作,没有分工就没有组织结构的活力。组织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资源的因素,但是能够把人们联结在一个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却是目标。有些人认为人们之所以集合在一起是因为利益,也有些人认为人们集合在一起是因为共同的理念, 也许这两
7、个因素都成立,但这不是真正集合人群的因素,只有共同的目标追求,才会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不同的目标设计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此目标决定组织存在的意义。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管理:/manage.org 2010-4-13 9:56:36 陈春花来源:智囊悦读领导常会说“把人给我管住”,因为从日常的经验来说,管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管人理事” 。这个定义被很多人不断地强化,结果,管理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对于人的工作,管理最大的困难也就变成了琢磨人的困难。更多的人还会确信,如果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但是, 事实真的就如此吗?中国企业中的人,如果从投入工作的时间
8、来说,很多人会超过 10 个小时。 但是从产出的结果来看,这 10 个小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好。有人告诉我说是职工的基本素质不够高,又有人告诉我说是因为中国的企业需要用30 年的时间走完别人300年的历程, 这两个原因或许我可以接受,但是也并不完全同意。我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咨询行业流行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咨询参谋到一家公司去,老板非常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帮助我培训职工,因为他们笨得像猪一样,我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接下来这个参谋去培训职工,但是职工们却对参谋讲:“你快去培训我们老板吧,他讲得全是鸟语,我们根本听不懂。 ”这里讲的几乎是
9、许多企业的真实状况,老板和职工根本无法对话。管理者有时喜欢把事情变得复杂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且富有深度,但是管理是要做决定并让所有人执行这个决定的。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来不作分析,不作安排, 结果每一个职工都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凭着自己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9 页 - - - - - -
10、- - - 3 / 29对于企业的热情和责任在工作,出现的工作结果就很难符合标准。对于评价下属有三个很糟糕的词:第一个是“悟性”。很多管理者喜欢悟性高的下属,他们会很自豪地告诉我,小张悟性高,所以工作做得好。我不反对下属成熟度高,管理的效果会好, 但是下属的悟性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特征,如果工作内容调整、工作技能要求改变,悟性总能保证足够吗?第二个是“领会”。常常听到人们谈论要学会“领会领导意图” ,没有足够的时间磨合,下属想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非常困难的。第三个是“揣摩”。很多人喜欢揣摩上司的想法, 更多的人会根据揣摩出来的意思去做工作行为的选择,可是揣摩的行为会导致更大的风险,所以常常可以听到
11、管理者大声地训斥,问为什么做错事情!只需要了解两个相邻的上下级岗位即可判断企业的决策是否合格,比方,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经理,你从人力资源总监这个地方确定他对于人力资源经理岗位重要事情的界定,之后你去问人力资源经理对于自己岗位重要事情的界定,如果两者界定的重要事情是一致的,那么该公司的管理处在良性; 如果两者界定的重要事情不一致,那么就是人力资源总监失职。其实管理就是每一层管理者确定下一层级管理者所要明确做的事情。第二,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对于人的管理。但是很可惜, 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正因为
12、我们如此看管理,所以中国的管理一直处在“人治”的状态,不管如何学习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行为却是依据对人的判断来进行的,而根本的事实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我以日本管理来做例子,日本企业管理中最著名的是品质管理,而品质管理的获得来源于日本的现场管理,日本的现场管理就是“5S”的活动。“5S”是让每一个进入现场的职工做好 5 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这5 件事情使得现场管理成为可以操作的现实,从而得到日本的品质。中国的企业很多都进行ISO9000 的认证工作,但是在品质上我们还是无法与日本的产品比较,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的习惯不好,但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如果我们也像
13、日本企业一样,进入现场就进行“5S”活动,我们也可以得到一样的品质。 我一直喜欢海尔的管理方式,虽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海尔以及海尔所做的一切, 但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海尔常常可以把其他企业都在做的事情,做到有结果。 其实海尔在做服务的时候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是从管理的角度,设定了 “星级服务” 所要做的几件事情:“ 三个一” 一双拖鞋、 一块抹布、一张地毯和一个服务效果追踪。每一个享受到这几件事情的顾客,都能够很具体地感受到海尔的服务。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
14、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如果我们不理解管理应该是面对事情, 而坚持管人的话,一定是得不到管理的效果的。所以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而言,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 所以只有凭着兴趣和情绪,或者感情来做, 这样的做事方式, 一定是无法评定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管理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15、 页,共 29 页 - - - - - - - - - 4 / 29第三,衡量管理水平的惟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很多人用各种标准来评价管理水平,比方有人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做评价标准,有人用使用的管理工具来评价,有人用管理经验来评价,还有人用专家来评价。但是, 评价管理水准高低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否透过管理,让组织里每一个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合二为一。在管理中, 人们都感觉到一个问题:有能力的职工常常不会受组织目标的约束, 更为可怕的情况是这些有能力的职工会背离组织的目标。在管理中一个最常见的争论是如何看待“忠诚” 。我认为,忠诚的衡量应该是职工对于组织目标的奉
16、献而非其他。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之所以对于职工的忠诚看得这么重,其根本的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老板们知道自己的有价的资源有限,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够靠无价的情感来弥补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留住那些需要情感满足的职工,而对于需要能力发挥得到满足的职工来说只能是离开,这样的企业想长久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国内的企业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企业家和研究学者,这个现象就是: 在企业初创时期, 所有的人都会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但是到了企业能够存活并有一定的成绩的时候,企业开始留不住人。更令企业困难的是,一些核心成员离开企业,自己创立与原企业一样业务领域、一样市场领域的企业。很多企业家开始用
17、各种方式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比方, 约定不能够做相关领域的创业,惩罚性的条款,市场上的拼杀,甚至还有用极端的手段来伤害。 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这些职工, 更加不知道需要不断地关注人们的个人目标的变化,让组织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的时候,个人的目标也能够不断地实现并提升。第四,管理就是让一线职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这句对于管理的解释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管理需要资源,而且对于管理的资源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一个老板对我说,他不明白为什么下属做不好,因为他已经非常授权,除了人事和财务的权力,其他的权力他都给了下属。我笑着说,其实你什么权都没给下属
18、, 因为除了人事和财务的权力,其他的权力对于管理来说都是次要的,管理的资源首先是这两个权力。这一点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同意,这不是我要说的关键,管理的关键是要让一线职工得到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在管理的架构中, 管理者因为处在结构的上层,因此拥有了资源以及资源的分配权,但是越是处于上层的管理人员,就离顾客越远,而与顾客接触的一线职工反而没有资源以及资源运用的权力。有一次我到市场做调研,当时公司派出区域总监陪同我到分公司,我们到分公司之前,分公司的经理在中征求,可否在我们到的时候与一位当地最重要的客户见面,这个客户已经开发了10 个月,可是无法谈下来,所以分公司经理希望借助于我们这次到当地,再争
19、取一下并力图有所突破。我们到达后与这个重要的客户见面,客户提出的要求区域总监当场答应,结果一个10 个月的客户开发在不到一个小时里就解决了。当分公司的职工们庆贺,并认为还是区域总监厉害的时候,我自己很伤心, 回到公司, 我说服总部取消区域总监这个层面。为什么呢?因为区域总监这个层面并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反而因为保留这个层面,资源就留在上面,分公司经理没有资源满足顾客的需要,结果一个重要的顾客在10 个月后仍无法与公司开展业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0、 29 页 - - - - - - - - - 5 / 29第 1 章 什么是管理第 3 节:组织管理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管理活动,如何看待管理。 答复管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管理观的问题。应该可以这样说,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之所以关心管理观的问题,是因为在管理行为中我发现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些行为是对的,另外一些行为是错的,而事实上可能这些理解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因此导致很多管理行为无法产生有效的结果。而我所提倡的组织管理观包含以下三个内容: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管理而言, 我们需要
21、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因此, 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这个管理行为或者管理形式就是无效的,我们可以确定后者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现象一:功绩与苦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绩,但是我也有苦劳。 ” “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的呀。” “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 ”等等。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所以常常看到的管理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组织里熬年头
22、的人得到重用。换句话说, 人们常常以苦为乐,认为付出就是对得起组织,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绩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现象二:能力与态度。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职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职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职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职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其实, 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能力和态度的关系,过多关注态度
23、, 结果就会导致组织中能干的人干死,不能干的人活得很好,原因是你关心态度而不是能力,让态度好的人得到肯定,结果导致大家关心态度,而不愿意真正地用能力说话。可是,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现象三: 才干与品德。 德与才的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人们选择先德后才。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他们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我很愿意同意这个选择,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面对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在这个前提下,我再问如何选择,结果80左右的人选品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 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从这
24、个意义上讲,我会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9 页 - - - - - - - - - 6 / 29有人开始反驳我,问我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 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都会犯错误, 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时机犯错。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
25、评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私和贪婪的;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是懒惰的。 这个自私、贪婪、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看到今天这么多管理者犯错误,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时机犯错误,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所致,我感到很难过。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在两种情况下却必须强调以德为先。第一种情况是招聘人员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关注他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 第二种情况是提拔人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因为这个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是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2022 年陈春花 管理 常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