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说课稿.doc
《中学历史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说课稿.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历史说课稿中学历史说课稿(一)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课堂教学类型:综合课三。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是前几课
2、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n说教法、
3、学法一。重难点及如何突破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为突出这一重点,用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特别是武昌起义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在学生观看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看,看完之后显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问题,加深记忆。对于难点,老师出示一道动脑筋的题目,即课后的活动建议题,让学生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最后再总结。二。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辛亥革命;视频辛亥革命三。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材料分析、
4、自主探究,课前分小组搜集资料,总结答案,课堂上发表意见。2、通过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3、师生互动,探究互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4、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5、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讲述法、讲解法、分小组抢答、纲要图示法、讨论法和用漫画导入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学生开拓思维,使其对该课的线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n说教学过程u导入新课显示一幅漫画:一个腐烂了有虫子的苹果,通过提问学生:造成苹果腐烂的原因有哪些?再引入正题:如果把这个苹果比喻
5、成19世纪末的清政府,它的寓意上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讲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反抗情况,从而导入本课。u讲授新课一。背景(约14分钟)(一)清政府的内忧外患通过刚才的这幅漫画引入本课的背景,只简单地讲。结合后面讲讲预备立宪的骗局使立宪党人绝望和分化。(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通过阅读课本,再通过启发式的谈话法,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一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出下面的知识点。1.组织领导:(1)兴中会(2)中国同盟会显示一个表格,要求学生阅读后,看谁能最迅速填此表格(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总理、宗旨、刊物)2.思想论战:革命派对改良派用讲解法点明两派论战的中心问题以及由论战产生的影响。3.武装斗
6、争:(1)皖浙起义(2)黄花岗起义启发学生回答两次起义,显示起义烈士或参加者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烈士的这种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二。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约10分钟)1.概况让学生认真观看一段辛亥革命的视频,看后看谁脑筋转得快,抢答老师的问题,加深认识。2.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结合刚才的那段视频,再强调黎元洪的上台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的一些情况强调政权组成对中国政局的影响。3.影响:各地响应,清朝统治瓦解要求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和平光复?(讨论法)三。成果:(约10分钟)1.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强调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显示成立时全国的形势图。(讲述法)显示
7、约法的一些内容,让学生思考,再由老师说明其中体现出的原则。补充材料2.帝制终结(1912.2)3.袁世凯夺取中华民国政权通过显示当时复杂情况和三方关系示意图(纲要图示法),分析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四。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约5分钟)通过一道动脑筋题(即课后活动建议: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怎么看的?)让学生分两组自由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伟大的历史进步。小结并点明重点。(约2分钟)这节课讲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等问题, 重点是辛亥革命的大概过程。课堂练
8、习(约3分钟)出示两道中西方有关政治方面内容对比的选择题,当场答题反馈,巩固知识。中学历史说课稿(二)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
9、,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教材分析:重点
10、: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六、教学过程: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异同比较: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11、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总理衙门的推动。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 、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
12、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六、板书设计:(略)七、练习巩固:i. 小结:目的主要内容结果ii. 布置作业:P39问答题第二题、P40阅读与思考中学历史说课稿(三)说教材1、 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历史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