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
2、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
3、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猜
4、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依据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 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符合
5、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1.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选用器材?(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
6、,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4.分析论证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5.交流评估 1.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等。2.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小组交流并拓宽知识面,加
7、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三。虚像 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四。应用拓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2、活动:观察潜望镜。 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五。课堂小结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3.组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4.教师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2.学
8、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3.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结。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二)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有关的现象;(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3)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2.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推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简单的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何建立已知与未知和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物理方法的学习。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9、及推导过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平面镜问题的关键。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学生作图时要注意用虚线;平面镜成像,其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含义是像正立且与物等大。2.教学难点之一是如何澄清学生头脑中像的概念。要突破这一点就要让学生清楚物理中像的准确定义,生活中像、影、相又指的是什么意思。严格区分教学中的相似与物理的相似有什么不同。3.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三、教具1.平面玻璃,蜡烛两只(完全相同),火柴,大白纸一张(8开或更大一些),直角三角板,铅笔。2.教学用直角三角板、直尺。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
10、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到一些知识,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处处可见,平面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性呢?(二)教学过程设计1.光线和光束。光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而从光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物体发出的光束,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光线是光束的抽象结果,实际是不存在的,而光束是客观存在的。在画光线时注意光的传播方式用直线表示,要用实线,而光的传播方向箭头一般标在直线段的中央部分。光束可分为平行光束、发散光束、会聚光束三种情况。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所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现象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只发生反射现象,但有折射现象的同时一定有反射现象,只是反射现
11、象有时极不明显而不考虑。通过作图介绍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能量损失(被吸收)。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或折射时也要有能量损失。3.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因果关系要注意)(2)(法线居中)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果关系)。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能成虚像的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反射光线仍遵从一定规律进行排序。(2)漫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而反射光线是无序的,不能成虚像的反射,但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12、是由于两介质的界面不光滑平整而造成的。5.平面镜成像。演示 在白纸中央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直线的一侧点一个点A,将平面玻璃垂直于纸面且与纸上直线重合放置,将一支蜡烛点燃竖直放在A处,在A点这侧看点燃蜡烛的像。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直线(平面玻璃)的另一侧,缓慢移动直至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好像未点燃蜡烛也燃烧起来一样。在纸上记下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在同学们都看清楚的前提下,将点燃的蜡烛熄灭。让同学讨论看到的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由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具作用为会聚的光线(或发散的光线)所形成的跟原物相似的图景。这里的相似一词与数学的相似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镜 成像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