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拟发展对象思想汇报2021年园区发展情况汇报.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拟发展对象思想汇报2021年园区发展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拟发展对象思想汇报2021年园区发展情况汇报.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拟发展对象思想汇报2021年园区发展情况汇报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主阵地,近年来,园区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园区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园区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历史沿革 园区成立于20_0年7月(设立名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首个市级高新产业园区,园区于20_6年被列为省中小企业局首批小企业创业基地,2021年被纳入全省经济开发区规划总盘子,2021年6月被省政府纳入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重点培育,20_年被列为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点建设园区。20_年12月,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新技
2、术产业园区扩区调位发展规划,扩区后园区面积约3600公顷。20_年5月6日,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更名为园区,20_年2月26日,经_批准,园区纳入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_年版),公告名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准面积1896.79公顷,20_年将面积调整为2104.84公顷,由弄弄坪、密、高梁坪和流沙坡四大片区组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形成了钢铁延伸加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矿产业、钒钛新材料、冶辅耐材产业等独具特色的五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钒钛为特色的新材料、以钒钛钢铁制造为特色的装备制造和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二、园区区位和发展条件
3、得天独厚 园区位于辖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1.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雄厚 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因三线建设而生,是新中国首个资源开发特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是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商贸中心,幅员面积167.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2万人,是中国西部著名钢铁、钒钛工业基地,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省通往东南亚、华南、东南沿海、沿边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20_年,地区生产总值515.4亿元,增长8%,经济总量占全市的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7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
4、亿元。先后入选省第二批工业强区示范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被_激励通报表彰。 2.资源富集得天独厚 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 20%,钒、钛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潜在储量超过20_亿吨。境内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富集。铁矿以钒钛磁铁矿为主,境内有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倒马坎、公山五大矿区,钒钛磁铁矿工业储量8.1亿吨,钢矿业集团历年矿山剥离形成的近7亿吨的低品位矿,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钢集团独具特色的钒钛、钢铁系列产品也为园区钒钛深加工、钢铁延伸加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提供了良好
5、的原材料保障。 3.交通便捷优势明显 园区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互衔接,G4215丽高速从北部横贯而过,向东与G5京昆高速交汇,S310和S214贯穿园区全境,银江互通、瓜子坪互通把园区与高速链接;成昆铁路从东侧经过,有站、密地站、弄弄坪站为园区服务。机场现有航班可到达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南京等多个国内中心枢纽城市;成昆复线建设、(枝花)大(理)高速、(枝花)宜(宾)高速、昭(通)(枝花)大(理)高铁项目的建成,将使园区的对外立体交通格局更加完善。 4.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 学院、机电学院、技师学院等高校,钢铁研究院、钢钢铁研究所和十九冶建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集聚,各类人才云集
6、。 三、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条件良好 1.加强园区道路和信息化建设 园内交通便利。各类主次干道建设使园区道路成环成网,建成各类道路20_公里以上。五桐路、高五路加快建设;弄弄坪、渡口、密地货站升级改造工程推进顺利;加快推进新型运输方式建设,连接高梁坪园区与矿区皮带运输项目、五道河高梁坪大宗物料运输管道工程,将取代汽车运输,减轻园区公路压力;实施高梁坪密地铁矿管道工程,建设精矿输送主管道;实施朱兰采场开拓运输系统改造工程,达到年运输1500万吨原矿能力,园区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建设,加快园区网络工程建设,建成多个信号基站,保障园区内外信息通畅。企业互联网接入率已超过90%。 2.完善园区给排水
7、工程建设 实施供水工程建设,加快供水管网建设,环状为主,辅以支状。建设供水管线约275 km,高区由水厂加压供应,低区由水厂自流供给,日供水能力约为14万吨,实现自来水供应全覆盖。实施排水和治污工程,高梁坪园区污水处理厂按期完成,马坎污水处理厂、小沙坝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钢能动公司为弄弄坪区域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新建排水干渠 9 km,铺设雨水管30 km。 3.稳步推进能源工程建设 完善园区电力保障建设。按照“适当超前、留有裕度”电力建设原则,加大园区变电站和电网工程建设。园区现有220 kv、110 kv、35 kv、10 kv四种供电电压等级、变电站7座,供电长度20_余
8、公里,装接容量370万KVA。实施园区集中供气管道建设,由华润燃气公司投资建设了煤气供气站及管道建设,已经铺设供气管道8.2公里。钢高炉煤气、华润焦化煤气为园区个片区提供能源保障。 4.集中财力进行场地平整 园区自设立以来,区政府通过集中财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投入资金21亿元以上,完成约820_亩场地整理,为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发挥特色优势,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园区围绕打造“千亿园区”目标,不断开拓建设,发展速度与质量不断提升,集聚效应逐步扩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20_年园区获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钒钛新材料)”称号。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_年底,园区共
9、有工业企业10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园区营业总收入950余亿元;园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20_年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75亿元,占园区总营业收入的50%。近3年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1%。 2产业集群效应凸现 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钢铁钒钛、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机械制造、冶辅耐材等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以钢集团和钢城集团等为代表的钢铁延伸加工产业、以鸿舰集团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钢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矿产业、以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钒钛产业、以顺腾集团为代表的冶辅耐材产业
10、的五大产业集群。 3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效果明显 园区企业生产的钛铁、钒铁、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新型永磁高梯度强磁选机等产品生产技术居于全国前列。钢重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及全国唯一“钢轨出口免验”证书,产品销售遍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出口钢轨总量的72.5%。恒珲公司氢化脱氢钛粉达到全国技术领先水平,高端产品球形钛粉性能与国外进口产品相当,广泛应用于3D打印、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冷喷涂、传统粉末冶金、激光修复等领域。长森隆源牌高强度钒钛磁选机、银晨牌钒钛刹车鼓等特色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金勇公司的 50、70、80钛铁生产标准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园区已成为具有较
11、强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项目引领作用凸显。近两年来,园区推进项目20余个。清华启迪()孵化器项目的入驻并开展孵化;钢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改造、钢钒钒业公司钒氮合金扩能改造、红宇新材1万吨新材料铸件及智能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德联微纳的碳氮化钛、博钛科技异性钛等项目开工建设;宇航级钒铝合金产业化技术、高性能铁路轨道用钒钛微合金化新产品研制及应用等关键技术和伦奇机器人研发制造等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新突破。 5地企协作共赢成效明显。发挥钢“工业航母”的引领作用,出台了关于对新引进钢关联企业的支持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民营企业承接钢产业链,做强上下游和左右端,支持钢做大做强,打造“航母舰
12、队”,做大做优“总盘子”。依托钢大力开展产业链延链补链拓链招商,目伦石墨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瑞达高端钒钛药性焊丝项目、润厨园钒钛炊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20_年,实现地企协作贸易额36亿元,园区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6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企业互联网接入率已超过90%,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向业务协同创新发展,中小企业逐步扩大信息系统单向应用,向集成应用拓展。信息产业崭露头角。以智投公司、软通动力、志林网络为代表,在矿业、冶金领域,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电子商务产业初具规模
13、,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各类电商及配套企业244家。搭建专业大数据平台,钒钛大数据、康养大数据、芒果大数据等三大专业大数据平台积极推进。 五、创新创业资源不断集聚,发展潜力厚积薄发 近年来,园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科技服务水平得到增强,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1.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开展了航空航天用钛及钛合金系列产品开发及应用、钛合金化高强高韧材料低成本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纳米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科技攻关,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2.创新平台成效逐步凸显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邀请相关院校专家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寻求技术合作10余
14、次,编制园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汇编30余项;清华启迪()孵化器评为省级孵化器;创客阳光和市创业服务中心评为市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产业园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和公示。 3.产学研合作不断丰富 实现目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造石墨的结构控制及在钒氮合金中的应用研究”、微纳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净化用特种钛白粉的关键技术研究”、微讯科技有限公司“超高清虚拟旅游系统开发”、花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激光散射法传感器的空气细颗粒物监测系统的校准研究与应用”与大学达成产学研项目合作。力天工贸与学院联合建立了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智能制造学院实习(就业)基地。长森工贸与长沙矿院合作,制定了磁选设
15、备磁感应强度检测方法和磁力分选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 4.成果转化成效初步彰显 以上海大学、本地科研人员、辖区企业共同组建的微纳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园区成功落地20_0吨超细微纳米材料项目,持续进行科技攻关,攻克了产品直径由700纳米降至20_纳米的技术瓶颈。 5.创新创业扎实推进 积极培育发展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孵化载体平台,建立了川西南滇西北环境最好、面积最大、业态最优的奥林匹克双创中心。创新孵化载体达6个,总孵化面积达30000平方米;举办“创业唱响汇”、“天使面对面”、“读书分享会”、创新创业大赛、行业交流等活动40场;为企业及创业人群提供实训1300人次,双创受益群体
16、达5万人,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论坛、季季有路演的双创浓厚氛围。各双创载体入孵创业团队和企业344个,培育项目67个,毕业企业25个。 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建立了“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初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呈现,已有30家企业顺利通过专业服务平台审查,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建设,为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钒钛新材料、特色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供强力支撑。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3个,创新创业孵化载体6个,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发展 对象 思想汇报 年园区 情况 汇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