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doc
《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以实在说不清有多少万言的文字去诠释它,而且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下面由WTT整理的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我第一次看道德经是在网上。初见道德经,我就被它那种深奥而不可理解的内涵和哲理迷住了,我深深的被书中那奥妙的语句所折服。世界上怎么会有将道诠释的如此完美的语言啊!后来,我在正规的新华书店中看到了实体版的道德经,我欣喜若狂地买下一本,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老子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的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
2、翻译成外国文字发行后发行量最多的世界名著。有谁能说道德经不是一部惊世骇俗的著作呢?道德经,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以实在说不清有多少万言的文字去诠释它,而且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那么,道德经讲的究竟是什么呢?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三十七章,起首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称之为道经。下篇共四十四章,起首句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称之为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奥义,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了处世的方略,道出了做人处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一句“绝圣弃智”,表达出了老子望天下人返璞归真、不弄虚作假、祸福
3、相依、杜绝智慧,抛却巧辩和对人以诚相待的思想品质;一句“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出了“道”无为的中心思想:以无为治天下;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道出了道义的奥义„„在道德经中,这样的名句警句还有很多,真是数也数不完,说也说不尽。攻读完了道德经,我感慨良深,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道德经中那人类要顺应宇宙自然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的生存下去。一旦人类破坏了自然,违背了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人类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的理论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我知道,只要我们放下一切,顺道之自然,不对自然加以干涉,
4、那么人类的命运会更加美好!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启示,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文明的国学是多么得博大精通,所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一定要将国学传承下去,让中华文明永远的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篇二: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时今,提倡国学教育,在各级学校和社会上普遍引起重视,并出现了学国学的热潮。还通过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传扬国外。国学,原本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后来演变成一门学问,称国学。近代称古代的文学艺术为国学。国学以儒家思想和哲学贯穿并主导中国文化,先秦诸子、道家、释家处从属地位。国学是炎黄儿女的魂魄,华夏文明的根基。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史,大浪淘沙留给中华
5、民族的瑰宝,世代传承,灿烂至今。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在国外被最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国学经典,要数老子的道德经了。在德国华裔家庭几乎都有一本道德经;在日本道德经是企业管理者的案头藏书;在美国一家出版公司以13万美元购买了仅有5000字的道德经英文版权。可见道德经魅力之大,影响之广。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史载孔子曾问学于老子,可见老子当时地位的显赫于影响。道德经如同甘泉,一朝掬饮,终生受用。老子(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n)。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始祖,楚国苦县人。相传老子降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和胡子,因此称其老子。曾任周
6、朝守藏室之史,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原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节。后来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分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经典。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揭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道出修身与处事方略。道经和德经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成为哲学智慧的宝著。倡导自然无为听天由命,要求人们无欲、少智、守柔、退让,以为主旨。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是无,只有无才称得上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是说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
7、实行不发号施令的德化教育。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第三章)不崇尚贤能之人,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看重珍稀宝物,使民众不去做盗贼。“绝圣去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杜绝所谓圣明,摈弃不利于民众的智慧;民众才能获得百倍利益。杜绝所谓的仁慈抛弃所谓的道义,民众才能回复子孝亲慈。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庄子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即不作为;庄子主张人的心灵不被外物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让人们抛弃功名利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是有很深影响的。汉代初的黄老之学以先秦
8、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了秦末动乱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民众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不予干涉或少干涉,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可见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也都曾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调和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淡,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道德经有众多学者专家译注,就连几位皇帝也竞相写注释。可见老子的道德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倍受青睐。道德经的语言简练,有着诗一般的风韵。道经开篇论“道”,德经开篇说“德”,彰示了道德经的核心问题。道德经第一章(即道经的开篇)“道可道;名
9、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众妙之门。”开篇点出“道”,“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内涵,是道德经的核心问题之一。“道可道,非常道”即道可以用言语来表述,但不是永恒之道。(这里的“非”即“不是”,“常”即永恒。非常,不作异常、寻常来解释)老子认为,在混沌时期“道”早就存在宇宙之中,混沌初开“道”就在万事万物之中,并且展现出自身的作用,贯穿于其生成,成长,发展壮大,直到消亡的全过程,成为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可为“大道无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 国学 经典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