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计划培训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计划培训大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1。职业代码:202-34072。职业定义: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计划1.培训目标1。1总体目标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深入理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
2、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理论前沿,并能融会贯通。1.3专业能力培训目标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熟练地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各项事务,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2.教学要求2。1 理论知识要求 2。1.1 人力资源规划2。1。2 招聘与配置2.1。3 培训与开发2。1。4 绩效管理2.1.5 薪酬管理2。1.6 劳动关系管理2.2 专业能力要求 2.2.1 人力资源规划2。2.2 招聘与配置2。2.3 培训与开发2.2.4 绩效管理2.2。5 薪酬管理2。2。6 劳动关
3、系管理3。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80课时。理论知识授课:18课时.理论知识复习:18课时。专业能力授课:20课时.专业能力练习:18课时机动课时:6课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大纲1.课程任务和说明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完毕,培训对象能够组织、协调、领导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实践、强化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前言知识和最新技能.2.课时分配课时分配表理论知识部分专业能力部分内容总课时授课复习内容总课时授课练习人力资源规划633人力资源规划743招聘与配置633招聘与配置633培训与开发
4、633培训与开发633绩效管理633绩效管理633薪酬管理633薪酬管理743劳动关系管理633劳动关系管理633机动432机动22总计402020总计402020总课时数:80课时3.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3.1 人力资源规划3。1.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集体组织结构设计和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知识。3.1.2 教学内容(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征和衡量标准。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设计要求。(2)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1)企业集团的概念、特征、治理结构域管理体制。2)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变化趋势
5、。(3)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管理1)人力资本的含义和人力资本管理的基本概念.2)制定人力资本战略的方法。3。1。3 教学建议在组织结构的教学中,建议比较分析各种组织结构的异同点、优缺点。3。2 招聘与配置3.2。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掌握人才吸引与获取的策略,掌握中高级人才的选拔技巧。3。2.2 教学内容(1)胜任特征模型构建1)岗位胜任特征概念和种类。2)获取胜任特征信息和方法。3)构建和验证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人才吸引与获取1)各种吸引人才的策略。2)各种获取人才的方式.(3)中高级人才选拔1)心理测试的特点、类型与衡量标准。2)公文筐测验的
6、内涵和测试要素。3。2。3 教学建议建议增加课堂练习,让培训对象与公文筐模拟测验,让培训对象领会心理测验的原理和实施要点。3.3 培训与开发3。3。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掌握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的方法。3.3。2 教学内容(1)人才开发1)培训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点。3)人才开发的内容和要求.(2)创新能力培养1)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创新方法的概念和特点。(3)培训成果转化1)培训成果转化的四个层面。2)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内容、影响因素和制定原则.2)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特征。3
7、)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方法。3。3.3 教学建议建议能够让培训对象真切理解到培训实质是一种投资而非纯粹的成本耗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建议以理解为主。3.4 绩效管理3。4。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掌握平衡记分卡的应用技巧。3。4。2 教学内容(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行1)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2)绩效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3)实施多维度反馈评价的基本方法。4)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2)平衡记分卡设计与应用1)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内容和特点。2)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原则。3)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3。4。3 教学建议建议结合
8、实例分析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原则和实施要点。3.5 薪酬管理3。5.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如何进行战略性薪酬管理,掌握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要点。3.5.2 教学内容(1)战略性薪酬管理1)薪酬战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薪酬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制定完善的方法。(2)薪酬激励模式设计1)年薪制、股票期权和期股的概念、特点和设计要求。2)员工持股计划的分类、原则和设计要求。(3)福利制度设计1)福利的概念、特点和种类。2)设计福利制度的基本要求。3。5.2 教学建议建议一定要让培训对象掌握年薪制、股票期权和期股的概念;建议介绍国内外的实例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3。6 劳动关系管
9、理3。6.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重大争议和突发事件管理程序及原则,掌握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要领。3。6。2 教学内容(1)集体协商与重大争议处理1)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特征。2)集体与团体劳动争议的内容及区别。3)集体与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原则.(2)重大突发事件管理1)劳动问题的定义、特征和原因.2)国外劳工斗争的法律调整.3)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3)和谐劳动关系营造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容和社会责任标准的内容。2)国际劳动公约和标准相关内容。3)工会组织和企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3.6。3 教学建议建议简要介绍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趋势,加强集体与团体劳动争议的案例教学,
10、鼓励培训对象参与讨论。4.专业能力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4。1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支持,能够为招聘与配置提供服务,能够参与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日常工作,能够合理合法地处理劳动关系基础事务。4.2 教学内容4.2。1 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2)监督检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2)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1)选择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模式并进行组织结构设计。2)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的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3)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管理1)制定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2)督导企业
11、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的实施。4.2.2 招聘与配置(1)胜任特征模型构建1)确立绩效标准。2)分析处理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3)构建并验证岗位胜任特征模型。(2)人才吸引与获取1)提出吸引各类人才的策略。2)提出获取各类人才的方法.(3)中高级人才选拔1)设计中高级人才招聘方案.2)运用心理测试、公文筐测验等方法选拔中高级专门人才。3)提出中高级人才的录用建议。4.2。3 培训与开发(1)人才开发制定企业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2)创新能力培养1)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员工创新思维的能力。2)进行创新方法的训练,提高员工的方法创新能力。(3)培训成果转化1)通过各种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培训成果转
12、化.2)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培训成果转化。(4)职业生涯规划1)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规划。2)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对员工职业生涯周期进行管理。3)构建完善培训体系,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开发。4.2。4 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行1)进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2)监控检查绩效管理系统运行情况。3)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维度反馈评价。4)根据反馈结果改进绩效管理系统.5)根据考评结果调整薪酬、培训策略。(2)平衡记分卡设计与应用1)进行平衡记分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设计。2)制定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计划。3)检查平衡记分卡制度的执行情况,充实完善平衡记分卡制度。4。2。5 薪酬管理(1)战略性
13、薪酬管理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并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2)对现行制度做出评价,完善并创新企业薪酬制度。(2)薪酬激励模式设计1)提出年薪制的实施方案。2)制定股票期权赠与计划。3)制定期股计划。4)制定员工持股计划。(3)福利制度设计设计灵活性企业福利制度.4.2.6 劳动关系管理(1)集体协商与重大争议处理。1)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集体协商。2)依据相关劳动法规处理重大集体劳动争议。3)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处理团体劳动争议。4)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争议提出防范、化解措施。(2)重大突发事件管理1)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提出防范措施.2)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3)和谐劳动关系营造1)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2)制定并实施员工援助计划。3)进行员工压力管理。4)协调工会组织和劳动关系,促进工会组织和企业行为自律。4。3 教学建议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加强互动,促进沟通,鼓励培训对象联系企业实际参与讨论。但不要过多探讨理论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