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Ciyekw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doc
《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Ciyekw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Ciyekw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模式 我国县域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又占基础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农业为主是我国县级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展缓慢、基础教育的公益性显著以及对基础教育地位认识不足,致使教育投资长期短缺,优质教育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性缺失、择校现象狂热和乱收费等教育“综合症”并发。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创设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有效协调和拉动教育投资,通过资源整合引导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是目前我国基
2、础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济南市历城区、章丘市和济阳县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机制模式进行剖析,以期为县级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突现 机制是在一定体制下形成的机体内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和互为因果的制约关系和功能实现的机理体现。在体制既定条件下机制成为制约效率的关键因素,因为机制是体制功能具体实现的反馈和手段。农村税费改革确立“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这种体制能否产生巨大作用取决于相应机制效率的发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教育来缓解中小学资金短缺问题是不现实的选择,城乡基础教育因资源配置不合
3、理,加大了城乡和校际之间已有的差距,并由硬件上的差距进化为质量上的差距。良好的教学硬件和教学环境是吸引人才、提高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加大或平衡教育发展差别的基础。基础教育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社会成员应当享受的、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这种特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共享性、公平性和公益性。由于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普及教育的程度,层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教育需求,基础教育资源渐成一种稀缺性资源,就业压力的加大导致升学竞争异常激烈,择校行为越来越多,教育的“马太效应”异常明显,本应均衡、公平发展的基础教育却产生了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家长和社会对此反响强烈,如何改观这种非均衡发展的局面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
4、题。 基础教育的外在性依托教育硬件是发展基础,内在性保障教育软件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核心,目的性要求教育质量是追求的结果,本质性彰显实现公民教育的公正、公平。因此教育硬件教育软件教育质量几乎构成了我过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链条,也就形成了现有改革不均衡状况的思维和行动的突破口。解决教育硬件需要大量的教育投资,在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下大幅度增长基础教育投入已不现实,因为全国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财政收入增长极为缓慢,提高教育投资唯一的出路是机制变革,通过机制创新拉动教育投入和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的硬件建设,进而推进内涵式发展即软件(师资素质、管理队伍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
5、的全面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价值的体现是,一为政府决策和实施均衡发展提供可行性手段和运作方式,机制是在一定体制下功能实现的具体操作,有效的机制设计是政府部门不可缺少的支撑;二为政府和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寻求财政计划外资金注入。在政府教育投资相对稳定情况下,如何寻找其他渠道的投资需要一定机制的拉动;三是推进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除了受教育机会权力的平等外,表现最为强烈的是提高质量教育的机会问题,通过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的创设,有利于更好解决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重要路径。 二、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6、的三种机制模式 (一)城乡结合部发展机制模式 历城区是济南市最大的城乡结合区,区位特点形成了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当地政府提出加快郊区发展城市化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发展战略”,区教育局结合济南市教育优化升级工程精神,积极参与工程申报活动已“五个一教育优化升级工程”创新机制催生农村基础教育城市化发展之路,制定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以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理念,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全区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确定教育战略实施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2003年2005年,已“双高普九”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基本确立现
7、代区域国民教育体系;第二阶段:20062008年,已发展学前教育,社区成人教育和丰富基础教育内涵为重点,已培养高级工为中心强化职业教育。建立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框架;第三阶段:20082010年,普及12年义务教育,基本形成历城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成农村教育城市化进程,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1、坚持和发展“县级为主”教育投资机制。面对“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办学和发展经费投入面临的暂时性“真空”局面,历城区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管理机制保证了全区基础教育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基本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具体措施是:乡、村负责基础教育建设,确保“税费改
8、革”后农村教育投入“不滑坡”。税费改革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国策性税费制度建设,受到农民包括教育界的欢迎与支持。但税改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随之取消,这是当时农民教育唯一合法、可靠的投资依托,是农村办学经费甚至教师工资的唯一来源。由于政策衔接需要磨合过程,许多地方出现“政策真空”,办学经费来源突然“断绝”以致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生存与发展。针对改革过程中凸现的新问题,历城区框定新形势下区、乡、村不同的责任义务:区负责统筹农村教育的规划与组织实施:乡镇政府承担农村学校基本建设和危房改造;无偿划拨新、扩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提供公用经费等6项责任;村委会负责村办和联办学校新、扩建校舍所需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
9、;负责危房改造资金并实施危改工作;为村办、联办小学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等5项责任。由于适时调整教育制度和实施机制,全区农村教育不但没有受到税改影响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在许多县区农村教育受到“税改”冲击投资锐减情况下,该区“机制创新分”为新形势下创建农村教育经费投资机制提供有益经验。 2、实施“置换循环”发展机制。利用全市提升大批优质教育资源的历史机遇,用足、用活和创设教育发展新机制,遴选历城二中、历城一中先后争创市级教育优化升级项目,并成功置换、改造和升格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两所学校均达到4000人在校生规模,争取市级投资3000余万元。两所区属高中进入全市第一批次招生学校行列,16所学校成功实现
10、市级“优质学校升级”,30所中小学达到区级优化,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学校教育发展差距在递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框架急速显现,迅速提升周边教育均衡发展程度。 3、创设乡镇“捆绑式”帮扶机制。同时建立教育资源置换循环发展机制,区教育局制定统一经营置换改造规划,推进薄弱资源整合和优质资源扩大化进程。腾空原破旧和落后校舍并及时把大批学生迁入优质校区,把置换、提升学校过程中统筹的经费(约1000万元)合并使用,每年统筹23千万元作为另一批次学校提升或支持乡镇争创义务教育示范乡镇的专项投资。实施乡镇“结对”落实帮扶新机制。落实发达乡镇升级、薄弱乡镇提高的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三年来仅结对帮扶投金就超过
11、千万元,极大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4、凸显基础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机制的本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缩小硬件和规模的差别,本质问题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均等、优质的教育,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才是关键因素。实现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为此,历城区强化干训和师训机制,采取“外挂换脑”培训方式提升理念和执政能力;在加强常规师训模式和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城乡师资流动机制,配置市区优秀教师深入农村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框架下实施传、帮、带提升机制。农村学校教师“上挂”城区学校,营造淡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生态均衡环境”。 5、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Ciyekw 论县域 教育 均衡 发展 机制 模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