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毕业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毕业设计说明书.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设计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避障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主要通过单片机实现对自身的控制,使其能够识别黑线并检测障碍物,实现在固定跑道内行驶并且具有自动避障功能。本设计对单片机最小系统、电机驱动、红外避障等硬件电路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依据PCB设计的原则、抗干扰措施,自行设计了印刷电路板。该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系统,L298N作为电机驱动,四路红外线探测系统为避障系统,单片机产生PWM波并通过L298N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实验测试结果基本满足要求。
2、采用的技术主要有:1小车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2采用红外线探测系统实现对黑线及障碍物的检测;3通过单片机产生PWM波并通过L298N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L298N,红外线探测系统,避障,PWMSTC89C52 microcontroller-based intelligent car obstacle avoidance Design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art car obstacle avoidance STC89C52 microco
3、ntroller based. Trolley primarily through MCU control of their own to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black line and detect obstacles and achieve traveling in a fixed track and has an automatic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The design for the smallest single-chip systems, motor drives, infrared obstacle avoi
4、dance were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CB design, anti-jamming measures, to desig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e design use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for the control system, L298N as motor drive, four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as obstacle avoidance sys
5、tem microcontroller PWM wave generated by L298N to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the car can b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Technologies used are: (1) car microcontroller as a controller; (2) using four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to achieve the detection of black li
6、nes and obstacles; (3) generated by the microcontroller PWM wave through L298N to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the car can be controlled.Keyword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L298N,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obstacle avoidance, PWM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目 录1 引言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1.2 本课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21.2.1 国外研究现状21.2.2 国内研究现状
7、3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42 避障智能小车总体方案论证62.1 直流调速方案论证62.2 设计方案的论证62.2.1 单片机模块的选择与论证62.2.2 电机驱动模块的选择与论证72.2.3 避障模块的选择与论证83 避障智能小车硬件设计93.1 系统硬件设计概述93.2 避障智能小车硬件电路设计93.2.1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93.2.2 避障模块的设计123.2.3 电路驱动模块设计133.3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133.3.1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原则133.3.2 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143.3.3 PCB设计版图153.4 硬件调试164 避障智能小车软件设计174.1
8、避障智能小车应用程序设计174.1.1 电机驱动设计174.1.2 避障程序设计184.2 程序下载以及软件说明185 避障智能小车的整体性能测试215.1 避障智能小车避障功能测试215.2 实验心得226 总结以及展望236.1 总结236.2 展望23附录A 实物图24附录B 部分程序代码25参考文献28致 谢30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1 引言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智能小车,也就是轮式机器人,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产物,所涉及到的学科包括机械学、力学、拓扑学、电子与微电子学、控制科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虽然机器人发展了几十年,但至今对于机器人都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定义。机
9、器人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具有一定的仿人或生物功能;具有通用性,动作程序灵活易变;具有智能性,如记忆、推断、决策、学习等。随着机器人的发展,其定义也会逐渐的修改,进一步的明确和统一。智能移动机器人不仅能促进对于复杂智能、人类思维模式的研究,而且在生产、生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智能移动机器人要想在有障碍的环境中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通常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机器人必须通过内、外部传感器确定自身在所工作环境中的精确位置,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传感器的选择、环境建模以及如何提高定位的精度;然后根据探测到的环境信息以及构建的环境模型来确定目标的方位。有了自身的位置与目标点,还需要知道怎样才能到达
10、目标,这就属于路径规划的问题了,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机器人便可以自主导航。移动机器人导航可分为在已知环境中的导航和未知环境中的导航,许多学者对已知环境中的导航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未知环境及移动障碍物环境的导航虽然也提出了假设干方法,但尚未形成统一和完善的体系结构,还有许多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因此,未知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导航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的热点问题。移动机器人要想准确的感知环境状况以及障碍物的位置,就必须利用多种传感器及更为有效的控制算法,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技术将在智能机器人的导航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移动机器人的研
11、究内容涉及到电脑科学、控制理论、机械电子、传感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开展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不仅为我国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对于促进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1.2 本课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外研究现状机器人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从最初的示范模仿机器人到现在的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大概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简单机器人也就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基本上不会思考也没有感觉,工作前需要操作者教其动作顺序和运动路径,机器人装有记忆存储器将示教指令记存起来,当它接到再现命令时,则自主地
12、再现。第二代机具有控制器和简单传感器的可编程机器人。因为装有传感器,所以它能获得操作对象和外界环境的简单信息,它具有一定的感觉系统。其特征是以根据作业对象的状况改变作业内容,即所谓的“知觉判断机器人”。 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具有复杂的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决策,具有模拟人类思维的功能、能够自主学习和具有自适应能力。表达出高度的智能化,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第一台自主移动机器人Shakey问世以后,国外的许多国家对移动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法国于2001年提出了“机器人与人工体”,这是在机器人研究方面提出的一项大型国家计划,该项计划主要是对机器
13、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能够在变化、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判断来实现各种功能,包括多机器人协作、视觉定位,移动式操作手等几个方面2。美国生产的双轮差速驱动移动机器人,可以在室内送信件、食品等生活用品,还可以牵引吸尘器来打扫卫生。环境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地图输入方式获取环境信息,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并返回原点待命。喷漆机器人在国外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美国Morris Motors Cowley公司成功的安装了一条高产出的涂装生产线,把所有的汽车外身的涂装工作交给3台3轴机器人完成,到了七八十年代,第二代多轴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美、日欧等国的汽车涂装线,己使用多轴机器人
14、对车身内部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涂装作业,朝着喷漆车间无人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度,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预言一个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以信息化处理为标志的新的外科手术时代即将来临。目前,国外手术机器人已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腹部外科等领域逐渐普及,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度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日本经济产业省1998年开始启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究计划HRP。该计划主要用来建立一个人形机器人研究平台,开展机器人应用研究。在2002年提出了5年期的机器人排雷计划以及“21世纪机器人挑战”一国家项目,其中一
15、个3年的子项目是开发应用于机器人开放式结构的中间件。在当时,更长远的预期在于到2009年,机器人将应用在家庭、医疗服务、灾害救助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商品化。由东京工业大学研发的技术名为“SOINN”的机器人,能够学习并掌握编程时所不具备功能的机器人。能够将瓶子中的水倒进杯子,这是事先编辑好的程序,在此之后,他们有要求正在完成其他任务的机器人将杯子中的水冷却。机器人停下手上的工作,思考之后放下瓶子,拿起冰块放入杯子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说明SOINN机器人已经具备学习能力。根据事先设定的指令,它并不会往杯里放冰块,完全是自行决定3。 在机器人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各国的实力不尽相同,其中在发表文章
16、方面,美国的发文总量为最多,为13533篇,占世界机器人研究领域发文量的35,日本紧随其后,占19,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其余依次为韩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各个国家对于机器人的科研能力都再逐渐增强。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移动机器人经过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八五”期间的军用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九五”期间军用“智能机器人平台2号”可以实现自主行驶,“十五”期间对复杂智能机器人进行研究,危险作业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复合结构移动机器人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采用仿人关节结构,具有很强的越障功能,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机器人具有语音识别、会话等功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
17、智能车车采用复杂的控制算法,实现了自主行驶,高速自主超车功能,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在智能小车的路径规划及控制算法方面,我国的许多高校和研究所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新疆大学设计的智能小车配有红外光电传感道路检测装置、速度检测装置、电机驱动装置、转向控制舵机等设,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小车进行控制,使小车具有道路检测和自动跟随功能。四川大学设计的的智能小车对智能小车视觉导航中图像处理复杂和路径数据存储量大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路径记忆算法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通过推导小车转向控制角和摄像头检测出的路径横向偏差之间的简洁关系,实现了对小车的运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控制精确度,将数学形态学滤波算
18、法和行程编码算法结合用于路径记忆,该方法占用的存储空间小、计算量小,可满足嵌入式系统实时性要求。 十几年来,我国相继研制出示教再现型搬运、点焊、弧焊、喷漆、装配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及水下作业和特种机器人。目前,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展移动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都取得了世界领先成果。在机器人研究领域,正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5。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作为一个高技术的综合体,移动机器人主要用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代替人类工作,目前已在军事、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的多样化,其功能也越来越专一,在人们
19、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某些场合,移动机器人比人类工作得更高效而且不需要像人那样去防护,节省了成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智能机器人主要用于以下场合:1、环境非常恶劣或者危险的场合目前我国煤矿开采生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矿难事故死亡人数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因为煤矿井下有许多巷道和突发的危险情况,透水事故、瓦斯爆炸、矿井坍塌,随时可能发生,而智能小车属于一种移动机器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复杂的活动。核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处理核工厂的一些放射性原料。军用机器人可以用来侦察、作战后勤支援,自动完成爆炸物的处理等。2、服务人类可以使人更好的生活在生活中,移动机器人可以用来帮组残疾人
20、做很多事情,如帮组残疾人打扫地面尘土及垃圾、帮组残疾人用微波炉热食物,并将热好的食物取出放在指定的地点供他们食用。在医疗上,由于机器人操作的准确性,所以在一些精确度要求较高手术中,机器人可以用来完成一些机械操作。在工业上,机器人可以用来检测产品零部件、线路板,可以工作在X射线较多的地方,而不需要像人那样的防护。本课题研究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小车,能够检测周围环境自主避障,小车可以应用粮库检测、矿井探测等多个领域6。2 避障智能小车总体方案论证2.1 直流调速方案论证方案一:串电阻调速系统。旋转变流系统由交流发电机拖动直流电动机实现变流,由发电机给需要调速的直流电动机供电,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即可改
21、变其输出电压,从而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则输出电压的极性和电动机的转向都随着改变,所以G-M系统的可逆运行是很容易实现的。该系统需要旋转变流机组,至少包含两台与调速电动机容量相当的旋转电机,还要一台励磁发电机,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维护不方便等缺点。且技术落后,因此搁置不用。方案二:静止可控整流器。简称V-M系统。V-M系统是当今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它可以是单相、三相或更多相数,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等类型,可实现平滑调速。V-M系统的缺点是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它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难。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运行条件要求高,维护运行麻烦。最后,当系统处于
22、低速运行时,系统的功率因数很低,并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危害附近的用电设备。方案三:脉宽调速系统。本次设计中,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调速。直流调速系统采用晶闸管的直流斩波器与整流电路。晶闸管不受相位控制, 而是工作在开关状态。当晶闸管被触发导通时, 电源电压加到电动机上, 当晶闸管关断时, 直流电源与电动机断开, 电动机经二极管续流, 两端电压接近于零。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简称。脉冲周期不变, 只改变晶闸管的导通时间, 即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进行直流调速。脉宽调速也可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闭合来实现, 但是驱动能力有限。为顺利实现电动小汽车的左转和右转, 本设计
23、采用了可逆 变换器。可逆 变换器主电路的结构式有型、型等类型。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常用的双极式型变换器, 它是由4个三极电力晶体管和4个续流二极管组成的桥式电路。2.2 设计方案的论证2.2.1 单片机模块的选择与论证方案一:AT89S52单片机含8位CPU,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及256字节数据存储器,有32位I/O端口线和2个数据指针,3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2级中断结构,还具有看门狗定时器,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掉电保护方式下,数据存储器中的内容被保存,单片机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时为止。方案二: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STC89C52 单片机 智能 小车 毕业设计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