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干预机制]网络舆情是什么.docx
《[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干预机制]网络舆情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干预机制]网络舆情是什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干预机制网络舆情是什么 【内容提要】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校园网络上传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师生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共同意见或言论;具有信息传播的迅捷性、行为表现的情绪化、影响范围的难控性三大特点;大体经过公共话题聚焦、舆论场形成、舆情高潮、舆情消解四个阶段的演化;应从健全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制度,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强化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职能三个方面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干预机制 【作者简介】杨嘉,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舆论的生
2、成机制与应对策略”(项目编号:2011xxxx03)的阶段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日益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是网络社群的重要参与力量,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通过界定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主要特点,对其演化规律和干预机制进行剖析,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国家管理者制定和推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措施以及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等)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
3、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传统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体现或延伸。高校网络舆情就是“在校园网络上传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师生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共同意见或言论的情况。”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了解师生思想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首先具有一般网络舆情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二是舆论活动的开放性;三是实现方式的互动性。由于高校组织构成的特殊性,与其他群体网络舆情相比,高校网络舆情还具有更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如下: 1.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迅捷性。高校师生思维敏锐,政治敏感性较强,对社会现象非常关
4、注,当代社会亦频发热点事件,高校师生经常就校内外的热点问题以文字、图片等诸多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即时点对点、点对多及多对点的方式传播,具有传播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发生高校师生关注的事件,网络将以极快的速度作出反应,扩散并放大事件影响。 2.网络舆情行为表现的情绪化。高校学术气息浓厚,广大师生网民对网络中的相关信息关注度高,喜欢参与并乐于发表见解,表达并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需求,各类观点和不同的价值观异彩纷呈。网络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网络舆情渗透着庞杂的内容,除一般舆情信息外,网络推手发布的信息时常冲斥网络,加之网络交往的瞬时性、超时空性等特点,网络舆情往往难
5、辨真伪。大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观念均有差异,同时年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并未完全定型,他们对政治的关注程度和需求程度缺乏稳定性,易受舆情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对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把握不准,观念也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主观性,甚至容易被人利用。如近年来的钓鱼岛事件、“家乐福”事件等在高校学生当中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3.网络舆情影响范围的难控性。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网络传播方式具有的匿名化、多元化、多极化相互交织的特性,使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以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成为信息的撰写人员、传播人员和评论人员,各种观念在网上充分交合、碰撞,扩大了人们获取
6、信息的自由度,网络舆情的主题通常较为分散,导向也并不明确。因为网络行为缺乏法纪道德的束缚,不少言论颇富煽动性。网络除了带来无尽的信息资源以外,同时也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同时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目前的科技水平的制约,靠IP实时确认当事人并拦截不良信息较难实施,因此难以管控网络舆情的影响范围。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 从话题的产生到网络舆情的最终形成,这是一个持续的运动过程,它的演化具有生命周期。学术界对于网络舆情的形成阶段划分也有不同意见,观点倾向一致的阶段划分为:公众对话题的关注和开始讨论;舆情从个体向团体传播;舆情引起权力组织的关注和介入;舆情消散。这为我们把握高校网络舆情
7、提供了重要借鉴。探讨和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机制,大体经过公共话题聚焦、舆论场形成、舆情高潮、舆情消解四个阶段。 四、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增强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学校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加强校园舆论监督。许多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 (一)健全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制度 1.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规章制度。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应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汇报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建设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研究、修改
8、完善。具备规范的管理条例和制度,高校网络的管理和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干预提供了依据。 2.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的技术水平。网络舆情的技术管理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和非法舆情进行封堵和过滤。首先要重视软件开发。除了校园网用户客户端认证、校内论坛实名注册、保留上网日志记录等传统网络管理方式之外,各高校还应加强校园网站管理,特别要注重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的开发与网络舆情模型库、案例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网络海量信息的及时自动抓取与分类以及计算机辅助人工分析和舆情警级判断等。其次要加强硬件建设和技术保障。加强网络监控技术建设,升级和添置校园网络舆情监控设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干预机制 高校 网络 舆情 演化 规律 干预 机制 是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