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福建专用)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步步高】(福建专用)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福建专用)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纲要求5年考情200920102011201220131.生态系统的结构()广东理基,51广东,14海南,20新课标全国,31大纲全国,32浙江,5江苏,26新课标全国,5广东,5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山东,6大纲全国,5福建,4天津,9海南,19安徽,30新课标全国,31安徽,30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海南,21山东,26安徽,30四川,6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福建,2天津,5海南,22山东,26海南,20新课标全国,32海南,29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上海综合,16海南,28山东,26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广东,13江
2、苏,15广东,26广东,28江苏,24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江苏,14北京,5江苏,20安徽,29山东,26江苏,24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提示叶绿体、线粒体。(2)生命系统的哪些结构层次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提示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均有体现。(3)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如图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请说出判断技巧答案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 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一种群。(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
4、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食虫鸟与食虫昆虫,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6)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3 汇总能量流动的有关问题(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3)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6)总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 分析能量流动的去向图解,回答相关
5、问题(1)写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2)写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关系式。答案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3)写出上图某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关系式。答案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某营养级的同化量100%。(4)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据上面的图解,应如何提高?说出思路即可。答案将“遗体、残骸”、“粪便”中的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5 观察碳循环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6 汇总信息传递的相关问题【思维辨析】(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
6、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3C)( )提示南方温度高,水分充足,分解者的代谢活动强。(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 )提示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整个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越少,但体型不一定越大。(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 )提示根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特点,应消耗生态系统能量更少。(4)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 )提示水稻和杂草属于同一级别的营养级。(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
7、,21B)( )提示有的有利,有的却有害。【归纳提炼】1 判定营养级级别的技巧(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判定:总能量较少的营养级级别较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较低。(2)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来判定:富集物浓度越高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级别越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越低。2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区别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1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2)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主要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4)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了10 000 kg玉米,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1/2来自鸡,1/2直接来自玉米。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1/5来自鸡,4/5来自玉米。若
9、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_倍。(5)若上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 70.003 70.0350.0350.34已知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破题思路(1)由(1)问提供的信息确定信息传递的作用;(2)由题干图示,确定过程的生物类型及其功能;(3)用递推法计算能量流动传递;(4)同一营养级重金属浓度基本一致,重金属浓度随营养级的升高逐级递增
10、。个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功能: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本小题所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图示的过程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的过程,完成此过程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3)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4)此题难度较大,可假设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计算。假如人增重10 kg,则有5 kg是由玉米直接提供的,有5 kg是通过鸡提供的,按能量传递效率10%来考虑,需消耗玉米总量为51010510550(kg)。食物来
11、源比例变化后,人同样增重10 kg,则有8 kg是由玉米直接提供的,有2 kg是通过鸡提供的,按能量传递效率10%来考虑,需消耗玉米总量为21010810280(kg),因此,现在养活的人口是原来的550/2801.96倍。(5)所给出的5个种群构成了食物网,说明这5个种群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又因为营养级越低,重金属含量越低,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再结合能量传递效率加以综合考虑,所以甲和乙属于第一营养级,丙和丁属于第二营养级,戊属于第三营养级。答案(1)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腐生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3)次生演替(4)1.96(5)思维延伸
12、(1)该题第(4)问中,人能从该生态系统中最多增重多少千克?提示2 000 kg(2)假设最初人的食物比例来自鸡为m,调整为食物比例来自鸡为n,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多少倍?提示解题模板如何准确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问题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
13、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能量不等,则按照各条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图解2 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实例2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如实例1。(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如实例2。
14、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4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思维辨析】(1)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29改编)( )提示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 )提示小种群没有形成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 )提示是自然选择
15、的结果。(4)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 )提示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5)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 )提示该项措施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指的是生态学价值。【归纳提炼】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质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16、原状的能力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呈相反的关系2 多样性成因的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例2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
17、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破题思路明确y表示的是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的指标;x表示的是与恢复力稳定性有关的指标。个性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像, y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x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
18、度有关;TS值,即x、y值,y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x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所以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答案B思维延伸(1)若该图表示南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则x值与y值的大小如何?提示x值大,y值小。(2)TS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外界干扰力、营养结构、环境条件等有关系。例3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
19、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4)如图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图解。CO2植物动物微生物破题思路阅读情景材料理解材料筛选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个性分析(1)自养型生物(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芦苇、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个人工生态系统
20、的能量除包括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外,还有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能量。(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CO2,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CO2,消费者通过捕食作用使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流向消费者,生产者的枯枝落叶,消费者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流向分解者。因此,其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答案(1)生产者垂直(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3)自我调节能力(4)如图所示解题模板如何解答原理分析类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步步高 【步步高】福建专用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福建 专用 2021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