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南 京 财 经 大 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考试科目: 812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考试时间: 2010年1月10日下午2:005:00 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1、引致需求 2、市场失灵 3、租金二、简答题(310分=30分)1、请结合图形分析“谷贱伤农”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
2、因。2、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3、为什么说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请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三、计算题(110分=10分)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求:(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四、论述题(120分=20分)设某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表示企业总产量,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在短期生产情形下,资本投入量固定不变,劳动投入量可以任意变动。请结合图形回答以下问题:1、边际产量
3、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2、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4、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5、为什么生产者通常会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五、名词解释(35分=15分)1、流动性陷阱 2、平衡预算乘数 3、实际汇率六、简答题(310分=30分)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2、简述影响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3、结合新古典增长模型,简述为什么没有技术进步就不会有生活水平的提高。七、计算题(110分=10分)假设消费函数C=1000+0.6Y,投资函数I=800-64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500+
4、0.5Y-120r,名义货币供应M=3000,价格指数P=1.5。求:(1)IS曲线和LM曲线;(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5000亿元,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加多少货币供应才能实现充分就业;(4)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或减少多少?八、论述题(120分=20分)结合大萧条以来英美等国的宏观经济实践,试述宏观经济理论及政策的演变。4.3.1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引致需求【参考答案】:在经济学上称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又叫派生
5、需求,因为它是厂商为了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为了本身自己的消费。 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派生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例如:消费者为什么需要面包?因为面包能够提供直接的效用。面包商为什么需要面粉?显然,他并不期望从面粉中得到直接的效用,他盘算的是,用面粉来生产消费者需要的面包以获取收益。正是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引致了面包商对面粉这样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因此,经济
6、学家就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2、市场失灵【参考答案】: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
7、制。次佳的市场结构。3. 租金 【参考答案】:供给数量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土地服务价格称为地租.二、简答题1、请结合图形分析“谷贱伤农”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参考答案】: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谷贱伤农的原理谷贱伤农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
8、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0E0Q0和OP1E1Q1的面积之差。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
9、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
10、况,这就是“谷贱伤农”。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2、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
11、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参考答案】: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于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由于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对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最优消费数量组合进行调整。特别地,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某种商品,比如第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那么第一种商品(以及其他商品)的数量相应地变动,从而得到消费者对第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以只消费一种商品为例,假定消费者不存在收入限制,则会依照于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边际效用的条件进行消费,即消费者小样最大化的选择是 MU1/P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南京 财经大学 812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考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