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
《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一、全册分析 (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三)其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
2、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同时,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以前是作为常识,现在是作为必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正好是对应一个空间方向,这里的位置是用2个数确定平面位置。 第一段教学要求: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教材说明 1上下:利用儿童认识空间的规律来
3、学习,按心理学6岁儿童完全能正确认识上下的关系,教材p1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从空间上区分有三层并进行相对的上与下比较。 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三者比对于三个物体 ,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汽车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去比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去探索问题。 2前后p2 主题图是排队上车的情景,学生对排队的人数进行比较,感受前后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上下相同; 教材提供站牌图作为教材资源,教学时可灵活应用。 3左右p3根据儿童认识“左右“的规律进行安排,6岁左右的儿童能正确理解左右这个方位。这里分三
4、个层次来安排: 建立左右标准 以自己的身体两半为标准,儿童首先把自己的左右手联系起来进行识别。例1,老师背对学生举右手,学生模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上学期听课“0的认识“书空,老师面对学生书空,学生也跟着,比划笔顺就写错了),像p4做一做1,都是以身体两半区分左右标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左右手习惯性分工(写字、吃饭、举手等),还有像做一做第二题也是以自己身体为标准确定左右位置(介绍前后、左右的同学)这样不断通过实例让学生建立左右概念。 左右的相对性p4例2 设计活动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着,同时伸出你的右手握一握,产生思维冲突,都是伸出右手,为什么方向不同,这里可以让学生交换位置,感受左右手的
5、相对性,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相对性的概念。另外一个活动通过摆学具让对面的学生建立左右的概念。 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p6。生活中的数学,交通规则。 4、位置 作用: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座位、电影院、戏剧院。 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编排: 从学生座位引入,让学生介绍以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 猜一猜“我是谁”。课前要求每个人做一张卡片,标明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活动时由老师先洗牌,打乱座号顺序,然后任意抽出一张让同学猜一猜“我是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活动。四、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上下”、“前后”尽量让学生独
6、立判断。重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左右”引导学生先以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他人或自然物为中心进行辨别。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要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位置”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几行几列就可以了。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三个练习,前2个解决计算问题,第3个解决用数学)二、教材说明 这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编排教材内容有很大变化,原义务教材在口算方面安排是十几减9,十几减8,递次减到2。计算方法主要是想加算减。现在把教材内容压缩为2个部分,十几减9(含用数学),十几
7、减几(含用数学),在教学计算的同时,还有用数学综合应用。 1、口算 主题图p10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图”情境,这里有4个小情境以解决4个问题(买气球、买风车、猜字谜、套圈圈),教材以卖气球为例,卖气球阿姨手里有15个气球,卖了9个,问还剩下几个?引出159的算法,教材呈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点数法”,另一种是“想加算减法”。 套圈圈是通过两个学生对话形式给出条件来解决几个没套中?卖风车和猜字谜都是以图为情境的形式。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中发现计算问题,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加以解决。 P12,例1,“十几减9”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算“十几减9”,主要通过风车摆一摆,算一算,重点理解“想加算减”和“破十法”
8、的算理。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降低说理难度,不出想的思路,算法多样化,教材只呈现2种形式,其他“算法”以你喜欢那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来呈现的。 P15,例2。“十几减几” 教材以“小猫观鱼”的情境图呈现13-8,13-5的教学思路同例一。 2、用数学 p19,例3。上学期用数学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出来的方法,提供信息比较直观。本册用数学,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是用对话形式来解决。教材呈现的情境图,要求的问题结果,不能用点数的方法,必须通过分析,计算出来,如:踢足球。三、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了解计算是隐藏在生活中,不但要解决计算问题,还要解决实际问题。
9、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 4.加强适当的有效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按课程标准要求,这个学期20以内的口算要比较熟练,比较熟练每分钟要求正确算810题。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内容 1、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二、教材说明 1体会平面图形边的特征p27,例1长方形通过对称轴折,体会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通过对称轴折(对角线也是对称轴),体会四条边相等。 2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 通过摆、拼感知平
10、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如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6个正三角形拼成正六边形,若干个正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等,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立体图形的关系 通过搭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材在三个例题后面设计三个操作实践活动。 做风车; 剪正方形;长方形纸做圆筒。三、教学建议上学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搭拼,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重点在于画与拼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这些内容比较简单。本学期教学不能重复上学期的内容,但也不要拔高要求。这个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突出动手操作活动的重要性,主要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1、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说明 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的认识”只学到20以内的数,现在拓展到100以内,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都能准确数出100以内各数,但怎样数得快,这就需要对数感的培养。P31百羊主题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再数一数,感受100比20多得多。例1数各种实物,如花生、糖果、小棒,学生通过数逐步感受100有多少。 2.培养估算意识。 p36.2的练习是一幅皮球图,让学生估一估、算一算。估算一般要有参照物。用一列球的数量为参照物,或以红皮球、蓝皮球为参照物进行估算。P44.8,培养学生猜数意识,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 资料 2021 2022 收藏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教材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