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最新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东星资源网为你整理的最新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最新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注音1.寂寥lio2.遒qi劲3.灰烬jn4.旗杆gn5.秸秆gn6.轻蔑mi7.脊j梁8.胡诌zhu9.炫xun耀10.偏裨p11.横hng祸12.祈q祷13.焦灼zhu14.挣zhng脱15.干瘪bi16.召zh
2、o唤17.惩chng罚18.提供gng19.啮ni噬sh20.从cng容二、文言文(一)字词解释1.既灭三晋(已经)2.卒破得丹(最终)3.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估计)4.因谢病(辞别)5.自驰如频阳(到)6.见谢王翦曰(道歉)7.老臣罢病悖乱(通“疲”)8.唯大王更择贤将(重新)9.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只是)(犯罪)10.荆闻王翦益军而来(增加)(二)选择题1.A【解析】“悉”这里应是动词,尽其所有的意思,这里指调动全部(军队)的意思。2.C【解析】C项中两个“因”都是“乘机,趁此”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带领”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而”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第二个“而”是表示并列连词。D项中两个“之”都是助词,但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性的助词。3.B【解析】关键是对“唯大王更择贤将”理解错误,“唯”不是“只有”,而是“希望”的意思,“更”不是“再次”而是“更换”“另外”的意思。(三)翻译1.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2.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3.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附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
4、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
5、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
6、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反而让秦王因为这个而怀疑我吗?”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
7、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攻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篇二】最新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C(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2.D(A“天堂
8、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4.C(约:约定)5.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6.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7.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
9、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戮力”“河北”“然”“意”“状语后置”各1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
10、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
11、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
12、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8.“情”包括:客居异乡的漂泊之情,孤独难眠,乡梦难成;贫困交加的无奈之情,诗人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喜好喝酒,却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无奈;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暮春时节花自飘零,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思念朋友的孤独之情,故人远行天际,不能相见,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每点1分)作用:统领全诗。(1分)9.本句意为: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一个“空”字含蓄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4分)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也不
13、爽士贰其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1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C表述不准确,“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与原文作者的“这多少有点狂妄”相比,语气过重。A强拉因果。D缩小范围。“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错,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鲁迅和钱钟书是世界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作者把他们和季羡林相提并论,可以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伟大成就;(3分)同时通过比较说明了季羡林学习的客观条件比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因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3分)示例:勤奋、博学。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广泛涉猎,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兴趣
14、。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自信。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报。专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物我两忘。天资和机遇。“蒙学”等于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里有天资聪颖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成就了季先生的辉煌。(每点2分,抓住其中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给满分)示例一:季羡林先生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的精神令人敬佩,(1分)他沉醉于在别人看来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乐在其中,终有所成,在他看来,这是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可谓厚积薄发。(4分)反观当下,世风浮躁,旅游成了时尚,节假日出行,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旅游很难
15、使人舒畅身心,增长见识。所以,季先生耐住寂寞,专注学术的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可以清洗掉人心的浮躁。(3分)示例二:季羡林一味沉迷于书本的做法有失偏执。读书和旅游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1分)就他所研究的学术领域而言,是关于古代文化的,旅游可以开阔视野,近距离接触民风民情,还可以开阔心胸,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4分)当今社会,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将书读活。(3分)12.B(栩栩如生:指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13.D(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移
16、到“韩剧”后。B成分残缺。在“生活”后加“问题”。C搭配不当。“提高”与“工作进度”搭配不当)14.B(这个语段围绕“好品德是习惯”而言,先谈它的特点,再谈实质,最后讲实效。同时注意照应词和代词、关联词语的搭配)15.从而导致地球降水量减少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也不都是危害(或“它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利用好沙尘暴造福人类16.看似否定,实为肯定,充实了梁启超的形象,语言连贯且内涵丰富。既全面介绍了梁启超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更突出了他思想启蒙上的功绩,鲜明地表达出作者景仰的理由。17.写作提示做人应活出绚丽的自我,平凡不等于平庸。在平凡的岗位也会实现人生价值。做人各有所长。让苦难变得有意义
17、。【篇三】最新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颤动/颤栗幽僻/癖好点缀/辍学B.纤细/纤绳罪愆/敷衍镣铐/瞭望C.处分/处理虚诞/垂涎狼藉/枕藉D.禅院/坐禅店肆/肄业招聘/驰骋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chn/zhn,p/b,zhu/chuB项,qin/qin,qin/yn,liC项,ch,dn/xin,j/jiD项,chn,s/y,pn/chng。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深圳。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
18、,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A.望其项背B.蜚声C.纷至沓来D.错综复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望其项背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B项,蜚声闻名于。C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合语境。D项,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答案: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B.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
19、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D.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结合混乱,应是帮助走回正路或把扶回正路。B项,搭配不当,应为文明修养的提高。D项,句式杂糅,应是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或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答案:C4.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杨朱的贵我人格,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
20、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B.C.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各种代表人物的人格特点。答案: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
21、,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回头看B.不复见旦日旦日:第二天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布衣:平民百姓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A项,若:第二人称代词,你。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23、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C.直堕其履圯下吾其还也。亦去之。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介词,为,替,给/动词,准备,打点。B项,都为动词,跟随,跟从。C项,代词,他的/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还是。D项,介词,用/动词,认为。答案:B7.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亚父者,范增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B项为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其他句和例句皆为判断句。答案:B8.下列对文
24、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C项,原文为母怒曰:吾哀王孙而进食。答案:C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_答案: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太公兵法)。(因异之各1分)(2)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3分)_答案:在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
25、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孰蒲伏俯出跨下各1分)(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4分)_答案: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老父衣褐堕其履圯下各1分)参考译文张良很悠闲地信步走到下邳的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取来。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年纪大的缘故,强忍着,下去取了鞋来。老人说:为我穿上鞋。张良已经为他取了鞋子,于是直着身子跪下为他穿上。老人用脚接受(张良为他穿鞋),笑着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用眼看着老父离去。老人离去一里左右,又返回来,说:小子值得教育啊!
26、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于是认为这很奇怪,跪下说:好的。五日后天亮时,张良前往,老人已经先行离去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了时间,却比老人后到,为什么?就离去了。说:五天后早上再来!五天后,张良在夜还未过半时就去了,有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作为皇上的老师了!十年后,就能兴盛。十三年后,你来济北见我,谷城山下黄石就是我在的地方。于是就离开了,没有其他的话,张良第二天不再见到他。看他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
27、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做好早饭后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衣物。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人,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里在这时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
28、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在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1A “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22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 3D “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 4B 竟:最终5C此项说的是有功将领的结局,与章邯无关。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
29、“为”1分、句意通2分)(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10(1)怅寥廓(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
30、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2)“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3分)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分)(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
31、分)(4)示例: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12A【解析】指日可待:表示不要等多久或迅速就可达到目的,是个褒义词。13D【解析】A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可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B语序错误,应先“研究”后“制定”。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枸杞子”之后。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货币内容应填关于情感价值的内容,故选;第二空根据前面情感内容应
32、填关于货币价值的内容,故选。第三、四空根据饥寒困境,选填,照应“饥”,照应“寒”;同理,最后两空先后。 15.(5分)莫言获奖实至名归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1B(“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2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3A(“最终成为歌唱家”错。应该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4C (认为?对)5D(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前者解释为“用”;后是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由于”。B项前是连词,解释为“和”。后者是动词,交往。C 前者解释为“怎么”,后者译为“哪里”)6C (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不是以此来告
33、诫他人)7(1)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知”,译为“任知州”;“留”,“使留下”;“玺书”名词作动词,译为“下圣谕”;各1分,语句通顺2分)(2)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仪容举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诚”译为“确实”, “所以”,译为“用来的方法”;“重朝廷”,译为“加重朝廷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 各1分,语句通顺2分)8(1)、拟人手法。(1分)将上弦月当作掩面含羞的女性,(1分)既写出了上弦月无圆有缺的情形,又以此
34、描绘了妹妹娇羞多情的美好形象,别具情味。(3分)(2)虚实结合。(1分)“掩面含羞”实写眼前初七的缺月,“清辉洒满天”虚写三五之夜时的满月,(2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2分) (两种手法答出其中一种手法即可,答其它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9,通过对上弦月和满月的描写,写出了上弦月含羞朦胧和满月明亮朗照的特点,(3分) 进而表达了对女弟娇羞多情的喜爱,同时希望妹妹有朝一日能焕发出绚丽的生命光彩。(3分)10(1 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3)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11(1)(5分)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
35、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3)(6分)“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6、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疯子
37、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他的行为对我和其他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感召了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12、略13、B (A语序不当,应改为“尽管中国的金牌总数”。C成分残缺,应删去句子开头的“由于”。D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原则”。)14、C、(A项“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此处不当。B项“形影相
38、吊 ” 是指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不合语境。C项“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恰当。D项“情随事迁”是指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题意不符。)15、C (根据“衣、食、住、情感、事业”的逻辑顺序)16、上海不可移动文物沈宅被拆17、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四1.A。(B项结论扩大化,只能说“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 C项原文为“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 D项原文为“有的科
39、学家认为”。) 2.B。(A项缺少重要条件“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C项本身的表述就是矛盾的,既然先通过生长因子,就不是直接作用于骨骼,原文也有“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D项原文“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 3.D。(4-7题:略)8。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侧面烘托。(2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分)9。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分)“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
40、2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4分)10(1)己所不欲;(2)乘彼垝垣;(3)青青子衿,周公吐哺;(4)如怨如慕,寄蜉蝣于天地;(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6)撑一支长篙;(7)国风;(8)编年体11 B、C(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4分,多选一个扣2分。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并非大家的共识。) 12(1)意在说明阆中是一个适于古人审美趋向的所在。(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2)意在突出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3
41、)给文章内容增添了厚度和内涵。 13幽静(环境清幽,生活宁静),秀美(景致动人,风景如画),古典(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神秘(神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丰饶,宜居。(答对三点即可) 14(1)以时间和游踪为序。白天,穿行街巷,站在滕王阁远眺街巷、嘉陵江和桑林,再穿行大院作坊;夜间,江中行舟。(2)记游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内容。 15(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而美好;(2)嘉陵江的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让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16A。“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应为“牢不可破”。 17C。A项 “近30余万人”,语意矛盾。B项偷换主语,可在“影迷们”前加“让”。D项误用“但是”,前后分句间没有转折关系;“前瞻性”与“超前”语义重复。18D。本段主要是写瓦的作用与意义,开头将其比喻为“房子的蓑衣”,最后一句点明段旨“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19。请关注具有呼应关系的词语:却,既,又,同样,早在。同时注意倒数第二个句号。20调酒师;北京;北京口语(京味浓);开朗;凑热闹(一项1分)看后让人想到了许多东西。这个格式非常值得借鉴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