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该文献印证()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的农具B春秋时期是农业发展转型期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解析:题干未列出耒耜与其他农具的比较,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这是农业发展转型的标志,题干中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题干中“播种工具、翻土工具、除草工具”都有,从齐国耕作工具齐全可以看出齐国农业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铁制农具,故D项错误。答案:C2下图
2、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解析: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答案:B3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
3、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宋1 122.562.9662.437.1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城迁移解析: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项。答案:D4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
4、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解析:由材料“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可知通过法律保护土地私有,故选A项;材料强调秦朝土地制度而非严刑峻法,排除B项;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秦朝律令对土地私有的保护而非具体的经济生活,排除D项。答案:A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
5、明()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解析: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仍然采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租佃式经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乡差别,排除C项。答案:D6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
6、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根据材料“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故选D项。答案:D7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这表明小农经济()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小农经济下的除粮食生产经营外的其他生产收入占总收入40%,说明其他收入还占很大比例,也就是说小
7、农经济并不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故选A项;材料中信息无法看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排除C项;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强调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排除D项。答案:A8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解析:据材料“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可知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既不是为了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也不是传承手工业
8、技术,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不听私立学校”专指手工业技术学校,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私立学校,故D项错误。答案:C9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解析:材料涉及的是盐铁政策,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据材料得知盐铁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时期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这会削弱中央
9、集权,故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0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春秋晚期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秦朝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汉朝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解析:“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表明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故选B项;不应早于东周时期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五古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2 讲古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课时 作业 解析 人民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70915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