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docx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后,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转换与联系。作为“空间与图形”板块的一节重要内容,它对后续
2、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铺垫。本节课我将根据拼组图形的奇妙变化将课题定为奇妙的图形。 如果说一年级上册只是要求指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并初步识别,那么这个学期就需要在此基础上从本质来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够想出一些办法来判断,如折一折、量一量等,继而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发挥想象,拼组出一些图形。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重点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此之外,我是学生能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奇妙关系,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大量地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激发学生学习
3、数学的积极性。 孩子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识别几种图形了,但是各种图形具体本质的特点孩子尚未掌握。所以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边的特点,而难点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分与判断,这是有理论上升到应用的过程。我将会组织孩子在拼组中发现奇妙转化进而验证区分来进行难点突破。 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言语和时间活动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节课又是操作性很强的课,需要要借助具体的学具操作来学习,所以我选择了实验研究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习得新知。为此我要做的准备还真不少,主要是各种图形的折纸和拼片,以及做风车的相关材
4、料。二常用的课件在本节课中有在总结和演示时起辅助作用。 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三大环节,充分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体验图形的奇妙转化。首先我将用风车激起学生的兴趣,从猜测风车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来引入四种平面图形,是学生一开始就在一种好奇和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拆开风车寻到答案后顺利进入第一环节:折一折。当然折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折中看,折中说,进而明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我也设计了几个层次。在探索长方形的边的特点时,先引导观察,明白对边概念,再示范折纸,提供方法,到提示总结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对边相等”
5、的发现过程。而在探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我将逐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猜测,集中想办法验证到验证得到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发现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时,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都会开始膨胀。而这种操作中得带的知识印象又特别深刻。带着这种深刻印象与成就感,我们跟着小精灵从此那个来到了图形城堡接受挑战,悄然进入第二环节:拼一拼。先用2个长方形拼组,发现长方形竟然可以拼出正方形!此时教师可以是适当反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正方形?来引导孩子会顾刚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他们还想到了量一量的办法,真棒!那么4个小正方形又能拼出什么图形呢?他们也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明白:拼一个大
6、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最后是很开放是一个环节:请你用任意几个三角形拼组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感受图形的奇妙,此时,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孩子们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一定能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这是一个相对开放和活跃的环节,很考验老师的组织教学。我会从各方面进行调节,特别是教师语言。第一环节我会较多的采用引导提示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新知,那么在这个环节我更多的采用指示性的语言和赞赏的语气来调控课堂,让他们大胆拼,仔细看,认真听。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要让他们停下来只有找到更吸引他们的东西。我用变魔术(将远行变成正方形)抓紧了学生的注意力。想变成小小魔术
7、师的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完成了圆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个个都很兴奋,当然在此过程中细节一定要注意讲清,如:对折、找点、画线,都是决定“魔术”成败的关键。 “圆片可以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的纸片还可以变成风车!”学生被这个风车吸引住,来到了第三环节“做一做”。对学生来说做成一架风车很重要,但是我的重点却不是做风车,而是给孩子提供清晰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做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奇妙变化,做风车之前,从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折成了4个三角形,风车转起来时有出现了圆形。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感受到了奇妙的变化! 当学生拿着做好的风车,快乐地迎风奔跑时,风车转起来了,学生一定感受到了图形带来的乐趣,也
8、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2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
9、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二、说教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节课以小朋友
10、们为国庆节学校所举办的活动而积极准备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增进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 (一)创设情境,引出“10” 国庆节即将来临,学校为庆祝祖国的生日要举办放飞和平鸽的仪式。一3班的老师和同学正在为活动而做准备,一起去看看!出示主题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观察、操作,认识“10” 1、引导观察从主题图发现了什么?并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初步认识10。 2、多媒体情境:吴瑾同学为学校准备了一大堆气球,数数,
11、是几个?怎么数的? 揭示课题:10的认识 3、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取出10根小棒。 4、联系生活,找找有关10的事物。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由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表示事物和数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个环节,通过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找找身边的“10”,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有关10的例子,感悟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三)演示、思考,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比较 1、多媒体情境:小朋友
12、们已经为学校的布置折了9朵花,这时陈丽同学又折了一朵,现在有几朵呢?(思考领会,9添上1是10) 2、多媒体情境:礼仪小天使排队(结合练习九第1题) 小天使们按号码排队,可其中的几名队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你帮帮他们! (为了帮助他人,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配合多媒体的演示,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中掌握了1-10的顺序。) 3、多媒体情境:学校演播厅里正在准备试播,一起倒计时。(结合练习九第2题,倒数10-1) 4、多媒体情境:郭名负责清点乐器队的人数,可发现打鼓队和敲锣队中的一队人数给少了,是哪队人数少了?(合作探究,得出910,109) (生动情境的营造,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
13、感,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热情,积极参与学 习活动。在解决情境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沟通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四)学习迁移,掌握10的组成 1、多媒体情境:林可看大家准备得很辛苦,便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要个伙伴们喝,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想分为两个袋子装,她可能会怎样装呢? 2、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汇报不同的分法。(结合汇报情况,多媒体演示10的组成) 4、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10的组成? 5、游戏:师生互动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合起来是10。 (从创设
14、情境,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都体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数的分成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并在游戏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五)学写“10”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说10的书写,后由老师讲解示范,生练习在田字格写10。 (六)儿歌固新知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边做拍手游戏边念儿歌,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3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
15、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6、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
17、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
18、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钟表模型 教学流程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19、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由数字表示时间。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
20、、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 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
21、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4、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 三、知识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 (1)提问: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22、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情感体验。 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 五、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人教版 数学 说课稿 模板 汇总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