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破镜很难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
2、分子间有间隙C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2、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A两铅块分子之间有斥力B铅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3、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4、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
3、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A飞沫能飞出1m外,是因为飞沫分子在运动的缘故B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缘故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作用5、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在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例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并放置于0的环境中、如图所示,快速抽掉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气体分子的分布为()ABCD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公路上
4、大雾弥漫B刮风时尘土飞扬C湖面上水波荡漾D公园里花香扑鼻7、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这是扩散现象,它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C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地越快8、杜甫的绝句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诗句中描述的情景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一句是()A迟日江山丽B泥融飞燕子C沙暖睡鸳鸯D春风花草香9、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炒菜比腌菜
5、咸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D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10、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花园里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现象;消毒液是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力。2、往盛有一半水的试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 _;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串味”,
6、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串味”属于 _现象。3、物理应用广泛,广告中也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你觉得美味,别人呢?”倡议人们不要在公交、地铁上用餐,因为食物气味会弥漫在整个车厢,这是_现象。4、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_,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_”,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5、小明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叫做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_;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三、计算题(5小题,每
7、小题8分,共计40分)1、质量为1g的水有3.341022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每秒1亿个水分子,那么需要经过多少年这1g滴水才流完?2、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cm刻度线;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
8、隙 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水柱长度L1/cm 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cm 液柱减小的长度L/cm 酒精质量的含量/% 1 76.2 98.1 1.920 2 96.8 3.2 40 3 44.0 96.4 3.6 4 35.0 97.4 60 5 16.7 98.4 1.6 80第2次实验水面对刻度如图所示,读出水面的刻度_cm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_cm(酒精密度0.8g/cm3)根据有关数据,请
9、在如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L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的增大而_3、如图甲所示,物体重500N,某人用F=400N平行于斜面的拉力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做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物体运动的速度多大?(2)10s内人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功率多大?(3)10s内人对物体做了多少有用功?4、如图所示,AB是一根长为1.6m、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A端用绳子系着拴在地面上,在距O点40cm处放一质量为1kg的铅球,杠杆于平衡状态,g取10N/kg。求:(1)绳子的拉力是多大?(2)若绳子最大承受力是8N
10、,则铅球到达离O点多远时绳子会断?5、有一种估算分子直径的方法叫做“油膜法”,方法是将一小滴油滴到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认为这层油膜仅由单层分子构成,想办法算出该油膜的厚度,即油分子的直径若一滴2mm3的石油浮于水面上,其扩展的面积最大等于3m2, 请根据以上数据,估计石油分子直径的大小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小华利用废旧的水杯完成了下列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取一只水杯装满水,将水杯倒扣浸入水中。若抓住杯底向上提,会发现在杯口未离开水面之前,杯中始终充满水,说明_的存在。(2)如图乙所示,在水杯上扎两个相同大小的小孔A和B,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是因为_。
11、(3)找来中间有一透气小孔的“舌形”塑料片一块,并把“舌形”塑料片盖在杯口,杯子里的水未盛满,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一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就会压翻,如图丙;当杯内水盛满,塑料片与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没有被压翻,如图丁。这个现象说明了_。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的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_ (选填“上”或“下”)瓶。气体混合均匀后,气体分子 _ (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2)如图乙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
12、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现象说明了 _ 。如图丙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_ (选填“冷水”或“热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不足以使镜的碎片结合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
13、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C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使液体分子的间距难以减小,故C正确;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错误。故选C。2、C【详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使得下面铅柱能承受向下的拉力仍不落下,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强化 训练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第十一 小粒 宇宙 综合 测评 试卷 精选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