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真题解析】中考数学真题汇总-卷(Ⅱ)(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真题解析】中考数学真题汇总-卷(Ⅱ)(含答案详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中考数学真题汇总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运动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A小明向北走了 4 米B一物体从高空坠下C电梯从
2、1 楼到 12 楼D小明在荡秋千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3、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对于任意不等于-1的m的值一定成立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4、如图,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使点D落在BC的延长线上已知A32,B30,则ACE的大小是( )A63B58C54D565、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且于点F,连接DE,当时,()A1BCD6、如图所示,由A到B有、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选的理由是( )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经过一点有无数
3、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7、如图,OM平分,则( )A96B108C120D1448、如图,点C、D分别是线段AB上两点(,),用圆规在线段CD上截取,若点E与点F恰好重合,则( )A4B4.5C5D5.59、的相反数是( )ABCD310、下列方程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xy31B4x2y3Cx+4Dx24y1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弦AB6,OCAB于点D,交O于点C,则CD_2、某班学生分组参加活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重新编组,每组6人,这样比原来增加了两组,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若设共
4、有x名学生,可列方程为_3、若5525,则的补角为_4、已知x为不等式组的解,则的值为_5、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且,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BC,ACBD,垂足为OP是线段OD上的点(不与点O重合),把线段AP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Q,OAP=PAQ,连接PQ,E是线段PQ的中点,连接OE交AP于点F(1)若BO=DO,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探究线段PO,PE,P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已知点A、C分别是B两边上的定点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1)求作:
5、线段CD,使得DCAB,且,点D在点C的右侧;(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2)M是BC的中点,求证:点A、M、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3、如图1,点A、O、B依次在直线MN上,如图2,现将射线OA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4的速度旋转,同时射线OB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当其中一条射线回到起始位置时,运动停止,直线MN保持不动,设旋转时间为ts(1)当t3时,AOB ;(2)在运动过程中,当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时,求t的值;(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射线OB、射线OA和射线OM,其中一条射线把另外两条射线的夹角(小于180)分成2:3的两部分?如果存
6、在,直接写出答案;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先化简,再求值:a2b3ab22(3a2bab2),其中a1,b=-5、如图,中,于D,点E在AD上,且(1)求证:;(2)判断直线BE和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旋转定义: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根据旋转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小明向北走了 4 米,是平移,不属于旋转运动,故选项A不合题意; B.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是平移,不属于旋转运动,故选项B不合题意; C. 电梯从 1 楼到 12 楼,是平移,不属于旋转运动,故选项C不合题意; D. 小明在荡秋千,是旋转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
7、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图形旋转运动,掌握旋转定义与特征,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解题关键2、D【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答【详解】解:A. 若,则,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 若,则,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C. 若,则,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 若,则(),故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3、C【分析】由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得到b24ac0,可判断;根据对称轴是x1,可得x2、0时,y的值相等,所以4a2b+c0,可判断;根
8、据1,得出b2a,再根据a+b+c0,可得b+b+c0,所以3b+2c0,可判断;x1时该二次函数取得最大值,据此可判断【详解】解: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4acb20,正确;1,b2a,a+b+c0,b+b+c0,3b+2c0,正确;当x2时,y0,4a2b+c0,4a+c2b,错误;由图象可知x1时该二次函数取得最大值,ab+cam2+bm+c(m1)m(am+b)ab故正确正确的有三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看懂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是关键4、C【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D=63,再由ABC绕
9、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得到ABCDEC,证明BCE=ACD,利用平角为180即可解答【详解】解:A=33,B=30,ACD=A+B=33+30=63,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ABCDEC,ACB=DCE,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BCE=ACD,BCE=63,ACE=180-ACD-BCE=180-63-63=5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旋转得到ABCDEC5、C【分析】证明,则,计算的长,得,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的长【详解】解: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
10、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在正方形中学会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C【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最短的路线选的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B【分析】设,利用关系式,以及图中角的和差关系,得到、,再利用OM平分,列方程得到,即可求出的值【详解】解:设,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OM平分,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图形中的角的和差关系,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角的度数其中涉及角的平分线的理解: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
11、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8、A【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再由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CE=AC,DF=BD,点E与点F恰好重合,CE=AC,DE=BD,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得到,9、D【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详解】解:的相反数是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0的相反数是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10、B【分析】二元一次方程满足的条件:含有2个未知数,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详解】解:A、xy-3=1,是二元二次
12、方程,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4x-2y=3,属于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x+4,是分式方程,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x2-4y=1,是二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关键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整式方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程方程中共含有两个未知数所有未知项的次数都是一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条件的都不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填空题1、【分析】连接OA,先利用垂径定理得出AD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得出OD的长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OA, AB=6,OCAB于点D, AD=AB=6=3, O的半径为5, ,
13、CD=OC-OD=5-4=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2、【分析】设这个班学生共有人,先表示出原来和后来各多少组,其等量关系为后来的比原来的增加了组,根据此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这个班学生共有人,根据题意得: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其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及表示原来和后来各多少组3、【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计算【详解】解:的补角为,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和为180度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2【分析】解不等式组得到x的范围,再根据绝对值的性
14、质化简【详解】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解:,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不等式组,绝对值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解不等式组得到x的范围5、【分析】如图,过点O作,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由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由矩形面积得解【详解】如图,过点O作,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见详解;(2)【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AD,BC=CD,进而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可求证;(2)连接AE并延长,交BD的延长线于
15、点G,连接FQ,由题意易得,则有,然后可得,则有,进而可得,然后证明,即有,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1)证明:ACBD,BO=DO,AC垂直平分BD,AB=AD,BC=CD,BA=BC,BA=AD=CD=BC,四边形ABCD是菱形;(2)解:,理由如下:连接AE并延长,交B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FQ,如图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P=AQ,E是线段PQ的中点,设,AP=AQ,E是线段PQ的中点,(SAS),在RtQFP中,由勾股定理得:,E是线段PQ的中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勾股定
16、理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则,在射线上截取,则点即为所求;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2)连接,设与交于点,证明,可得,则重合,即过点,即可证明点A、M、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2)如图,连接,设与交于点, 又又是的中点重合过点,即点A、M、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睛】本题考查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基本作图是解题的关键3、(1)
17、150(2)9或27或45;(3)t为、【分析】(1)求出AOM及BON的度数可得答案;(2)分两种情况:当时,当时,根据OA与OB重合前,OA与OB重合后,列方程求解; (3)射线OB、射线OM、射线OA中,其中一条射线把另外两条射线的夹角(小于180)分成2:3的两部分有以下九种情况:OA分BOM为2:3时,OA分BOM为3:2时,OB分AOM为2:3时,OB分AOM为3:2时,OM分AOB为2:3时, OB分AOM为2:3时,OB分AOM为3:2时, OA分BOM为3:2时, OA分BOM为2:3时,列方程求解并讨论是否符合题意(1)解:当t3时,AOM=12,BON=18,AOB180
18、-AOM-BON=150,故答案为:150;(2)解:分两种情况:当时,当OA与OB重合前,得t=9;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当OA与OB重合后,得t=27;当时,当OA与OB重合前,得t=45; 当OA与OB重合后,得t=63(舍去);故t的值为9或27或45;(3)解:射线OB、射线OM、射线OA中,其中一条射线把另外两条射线的夹角(小于180)分成2:3的两部分有以下九种情况:OA分BOM为2:3时,4t:(180-4t-6t)=2:3,解得:t=;OA分BOM为3:2时,4t:(180-4t-6t)=3:2,解得:t=;OB分AOM为2:3时,得t=;OB分AO
19、M为3:2时,得t=;OM分AOB为2:3时,得t=54,此时180,故舍去; OB分AOM为2:3时,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得,此时,故舍去;OB分AOM为3:2时,得, 此时,故舍去; OA分BOM为3:2时,得, OA分BOM为2:3时,得t=67.5(舍去)综上,当t的值分别为、时,射线OB、射线OM、射线OA中,其中一条射线把另外两条射线的夹角(小于180)分成2:3的两部分【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的旋转,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度数比,列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画出图形求角度值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先去括号,然后根据整式的加减计算法则化简,最后代值计算即可【详解】解: ,当,时,原式 线 封 密 内 号学级年名姓 线 封 密 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去括号,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计算,熟知相关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5、(1)见详解;(2)BEAC;理由见详解【分析】(1)先得到AD=BD,然后利用HL即可证明;(2)延长BE,交AC于点F,由(1)可知,然后得到,即可得到结论成立(1)解:于D,(HL);(2)解:BEAC;理由如下:延长BE,交AC于点F,如图:由(1)可知,BEA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找出全等的条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