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1) .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1)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1) 将相和 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李永平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体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3 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的命题方法。 4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性格品质。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体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文章的命题方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
2、搜集相关资料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引入 二 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围绕“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能够体现出来?”这一主要问题,结合自己的批注,抓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进行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CAI 课堂预设 (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要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出兵的理由。 生一 我从“一定”体会到蔺相如已经想好了办法,是胸有成竹的。说明他十分机智。我还从“愿意”看出,蔺相如很勇敢。因为他要去的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国,要与秦王斗争。 教师点拨:是呀,在国家遇到危难,群
3、臣无策时,蔺相如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 任务。这是临危受命。这是他勇敢的表现。他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说明他胸有成竹。这是他机智勇敢 的表现(板书 机智勇敢) (二)“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生二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蔺相如十分机智。其实这块璧根本没有毛病,是蔺相如故意说璧有毛病,是想从秦王手里要回和氏璧。 教师点拨1 为什么蔺相如要故意这样说?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这情形”和秦王的表现如“绝口不提”等体会蔺相如的善于观察,机智过人。 点拨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能把句中的“小毛病”换成“大毛
4、病”吗? (三)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生三 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教师点拨: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2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3 “撞”,说说是真撞还是假撞?你领悟到什么? 教师小结 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他是“假”撞。这是蔺相如机智的表现。但如果秦王
5、硬逼他,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他会“真”撞。这是蔺相如随机应变,勇敢机智,视死如归的表现。课文通过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把蔺相如写活了,一个为了国家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蔺相如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了。) 4 现在进行第二位主角蔺相如的选拔。考题就是朗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最符合蔺相如的特点。( 勇敢,不畏强暴)。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缓兵之计 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1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课文 26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