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doc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1.1 防止接地网事故1.1.1 在新建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掌握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和分层状况,并提高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深度,当采用四极法时,测试电极极间距离一般不小于拟建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测试条件不满足时至少应达到最大对角线的2/3。1.1.2 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校验接地引下线热稳定所用电流应不小于远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值,有条件地区可按照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考核;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积的75%。并提供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在扩建工程设计中,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进行改造
2、。1.1.3 在接地网设计时,应考虑分流系数的影响,计算确定流过设备外壳接地导体(线)和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1.1.4 对于110kV(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变电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热镀锌钢为宜,在强碱性土壤地区或者其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地区,宜采用铜质、铜覆钢(铜层厚度不小于0.25mm)或者其它具有防腐性能材质的接地网。对于室内变电站及地下变电站应采用紫铜材料的接地网。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采用放热焊接,不得采用电弧焊接或压接。1.1.5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
3、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同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隐蔽工程应留存施工过程资料和验收资料。1.1.6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用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宜用螺栓,且设置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1.1.7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主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
4、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接地引下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1.1.8 666kV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的系统,改造为低电阻接地方式时,应重新核算杆塔和接地网接地阻抗值和热稳定性。1.1.9 新建变电站围墙范围内接地网宜一次性建成,变电站内接地装置宜采用同一材料。当采用不同材料进行混连时,地下部分应采用统一材料连接。1.1.10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阻抗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均压及隔离措施,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方可投入运行。对弱电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或限压措施,防止接地故障时地电位的升高造成设备损坏。1.1.11 接地阻抗测试
5、宜在架空地线(普通避雷线、OPGW光纤地线)与变电站出线构架连接之前、双端接地的电缆护套与主接地网连接之前完成,若在上述连接完成之后且无法全部断开测量时,应采用分流向量法进行接地阻抗的测试,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接地网及时进行降阻改造。1.1.12 对于已投运的接地装置,应每年根据变电站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对于变电站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故障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1.1.13 投运 10 年及以上的非地下变电站接地网,应定期开挖(间隔不大于 5 年),抽检接地网的腐蚀情况,每站抽检58个点。铜质材料接地
6、体地网整体情况评估合格的不必定期开挖检查。1.2 防止雷电过电压事故1.2.1 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开展防雷设计,除地闪密度小于0.78次/(平方千米年)的雷区外,22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地闪密度大于等于0.78次/(平方千米年)的新能源场站,35kV架空集电线路宜架设双避雷线。1.2.2 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敞开式变电站应在110220kV进出线间隔入口处加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a)变电站所在地区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不小于3.5次/(平方千米年);(b)变电站110220kV进出线路走廊在距变电站15km范围内穿越雷电活动频繁(近
7、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大于等于2.8次/(平方千米年)的丘陵或山区;(c)变电站已发生过雷电波侵入造成断路器等设备损坏;(d)经常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线路。1.2.3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设计阶段应计算线路雷击跳闸率,若大于控制参考值【折算至地闪密度2.78次/(平方千米年)】,则应对雷害风险特别高的500kV杆塔以及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线路按段进行雷害风险评估,对高雷害风险等级(、级)的杆塔采取防雷优化措施。500kV以下电压等级线路可参照执行。1.2.4 设计阶段500kV交流线路处于C2及以上雷区的线路区段保护角设计值减小5。其他电压等级线路地线保护角参考相
8、应设计规范执行。1.2.5 设计阶段杆塔接地电阻设计值应参考相关标准执行,对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若杆塔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m,且地闪密度处于C1及以上,则接地电阻较设计规范宜降低5。1.2.6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应按照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重要程度、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重点加强重要线路以及多雷区、强雷区内杆塔和线路的防雷保护。新建和运行的重要线路,应综合采取减小地线保护角、改善接地装置、适当加强绝缘等措施降低线路雷害风险。针对雷害风险较高的杆塔和线段宜采用线路避雷器保护或预留加装避雷器的条件。1.2.7 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段的杆塔,可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止 接地 过电压 事故 重点 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