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防洪防汛应急预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矿矿井防洪防汛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防洪防汛应急预案.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煤矿矿井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一、水灾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因素篆湾煤矿一号井矿权范围内属中山地区,总体地势为南北走向,矿区南北部地势高,中部地势低,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海拔2000-1750米,高差250米,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通过沟谷流入矿区中部丫马河,丫马河由西向北东部流出矿区再注入大河,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丫马河床标高1750米。1、地表水体矿区中部有一小溪丫马河,长年有流水,由西向北东流过,流量随季节性而变化,雨季时流量较大,旱季流量小,流量无记录。2、含隔水层划分(1)峨嵋山玄武岩组(P2)极弱裂隙含水层:分布在矿区西部边缘,岩性为暗绿色致
2、密块状玄武岩顶部夹层紫灰色凝灰岩,柱状节理发育,地层厚度50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裂隙下降泉排泄,该层伏于可采煤层以下距离较大,对矿山煤层开采影响不大。(2)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P2C+P2L)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以西,大面积分布,岩性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少量细砂岩,似层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出露地层从M1M24煤层,地层厚度平均221m,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风化壳中下降泉就近排泻,泉点流量0.0250.150升/秒,该层为矿坑充水的直接含水层。(3)卡以头级(T1K)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地层平均厚度113.02m,岩性为灰
3、黄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顶部为细粒砂岩,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表泉点流量0.0160.500升/秒,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减少,含水性相对较弱,属承压裂隙弱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有间接的影响。(4)飞仙关组(T1f)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地层出露厚度大于200米。岩性主要由紫灰色、粉砂质泥岩。岩石裂隙不发育,节理不发育,属裂隙弱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5)第四系(Q)孔隙强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沟谷洼地,坡地及丫马河两岸,岩性为紫灰、黄等杂色砂、砾石焦渣及粘土层组成,厚015m,透水性好,旱季干枯,有季节性泉点出露,泉流量较小,对深部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3、断层的导
4、水性和富水性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对简单,仅发现F1、F2两条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影响宽度较大,断层两盘地层有挤揉及牵引现象。两条断层均横切丫马河,该小河旱季流量较小,但雨季流量较大,因无工程控制和实测数据,估计与地表水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导水性与两盘岩性关系密切,破碎带中充填有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断层旁是砂岩时,断层的导水性强于正常地层,而断层两盘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时则断层导水性弱于正常地层。因此断层的导水性略大于两盘地层,对矿山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引起注意。4、老窑积水在矿区北翼采区的浅部煤层,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较多,采煤深度从几米至上百米,内存有大量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较大,因此矿井在
5、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老窑积水。现开采南翼采区内无老窑积水。5、生产矿井水文地质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断层的透水性略大于围岩。地层的富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本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浅部因小窑开采后采空区积水多年未排放,可成为目前矿井的常年补给源。该矿仍处在基本建设中,未正式采煤,按矿井设计时用比拟法,正常涌水量14m3/h,最大涌水量20m3/h。井下水文工程地质现象较简单,区内各时代地层均为弱含水层,含煤岩系地层中岩石(砂岩)孔隙率低,由于受大气降雨的影响,风化裂隙较发育,故含微弱裂隙水,煤系中各煤层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隔水层各砂岩层顶板被隔水层所封闭,而形成独立的含水层,加之
6、断裂稀少,合各含水层法形成地下的水力联系。从建矿至今,矿井生产未出现过大的涌水和突水现象;只是在局部地段出现过零星淋水和滴水现象,但对矿井生产无影响。由于矿井岩石较软,开采后的老巷及采空区跨落充分而充填严实,采空区也无大的积水存在。矿井井底水仓的排水量通过生产对资料的收集,每年的68月份雨季,平均每天涌水量为300 m3;即12.5m3/小时。每年9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枯水期,平均每天涌水量为150;即6.25m3/小时。地表通过走访调查,矿区范围内无水库、无老窑和大的河流;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经矿区的季节性小河。该季节性河流在遇水季节;最大流量约915 m3/小时;正常流量一般在35 m3/小时;
7、冬、春两季会出现断流的现象。地质构造情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准地台(I),滇东台褶带(I3)、曲靖台褶束(I34)、富源凹褶(I34-3)。矿区位于富源凹褶西部之羊洞断裂与大平子-中吉克断裂的断裂束南段东侧。倒崖子一江浪一三家村背斜东翼,主体构造线呈北北东一南南西展布,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之单斜构造,其他几条断裂散落其间,地层段角为35一45,一般40左右,属中等倾岩层,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小,可采煤层厚度较稳定,属薄至中厚层煤,综上所述,矿区内构造类型属简单偏中等(一类二型)。矿区内为一倾向南东东的单斜构造,构造简单,仅发出断裂三条。其中F2与F3断裂位于矿区南部边缘
8、,对矿床的开采无影响,此文中未予叙述。现仅将F1断裂简述如下:F1断裂:位于矿区北东偏中部为一层扭性断裂,断裂走向长大于1600m,走向北西一东南,倾向北东,倾角60,垂直断距约30m,断裂两盘均为P2B、P2L、P2C、T1K、T1f等组成。地表与深部均破坏煤层,对煤层有一定影响。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对简单,仅发现F1、F2两条正断层,断层破碎影响宽度较大,断层两盘地层有挤揉及牵引现象,两条断层均横切丫马河,该小河旱季流量较小,但雨季流量较大。断层的导水性与两盘岩石性质关系较密切,破碎带中充填有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断层旁是砂岩,断层的导水性强于正常地层。而断层两盘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时则断层导水性弱
9、于正常地层。因此断层两盘的导水性略大于两盘断层,对矿区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应高度注意。综上所述,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断层的导水性略大于地层的富水性,地表水不发育,地形相对较陡,自然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6、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根据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含煤地层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含煤地层本身的渗入补给、含煤地层上覆地层的渗入补给,以下就各充水因素作简要的分析。(1)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在矿区地表浅部,岩土因受风化现象、自身结构的影响,岩层节理、裂
10、隙较为发育,大气降水以孔隙、裂隙或溶蚀裂隙为主要充水通道补给地下水;在地表深部,大气降水则以渗透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受补给的地下水再通过向下伏地层不断的层层渗透,最终补给给矿井,成为矿井间接的充水来源。(2)地表水补给对矿区可能造成充水的地表水体主要是矿区内一条由南向北流经矿区的季节性小溪。该季节性溪流在遇水季节;最大流量约915 m3/小时;正常流量一般在35 m3/小时;冬、春两季会出现断流的现象。(3)老窑积水在矿区北翼采区的浅部煤层,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较多,采煤深度从几米至上百米,内存有大量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较大,因此矿井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老窑积水。现开采南翼采区内通过走访调
11、查无老窑积水。(4)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P2C+P2L)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以西,大面积分布,岩性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少量细砂岩,似层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出露地层从M1M24煤层,地层厚度平均221m,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风化壳中下降泉就近排泻,泉点流量0.0250.150升/秒,该层为矿坑充水的直接含水层。(5)卡以头级(T1K)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地层平均厚度113.02m,岩性为灰黄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顶部为细粒砂岩,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表泉点流量0.0160.500升/秒,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减少,含水性相对较弱
12、,属承压裂隙弱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有间接的影响。7、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从地层的富水可知,区内主要含水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P2C+P2L)裂隙弱含水层、卡以头级(T1K)裂隙弱含水层,地表水体主要为矿区内一条由南向北流经矿区的季节性小溪。井下主要突水点:位置(1)位于二号运输石门与底板运输巷交汇处,2009年4月20日中班巷道掘进到此处,岩层出现约0.2立方/小时的淋水,煤矿及时安排向巷道的西部打扇形钻孔3个,深度20米,未见流水增大。经分析,该处地表位于风井以南的高山上,无水体,掘进的岩层为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属于岩层间的裂隙水,随巷道掘进淋水逐渐变小
13、成滴水。位置(2)位于1590暗斜井一区段车场尾部,2010年4月15日早班打探眼,眼深20米,在约10米处钻孔内涌水增大,约0.5立方/小时,煤矿及时安排向巷道的两帮和顶部打钻孔,均未出现异常涌水,经分析,掘进的岩层为灰黄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顶部为细粒砂岩,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减少,含水性相对较弱,属承压裂隙弱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有间接的影响。随巷道掘进淋水逐渐变小成滴水。综上所述,矿区内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形有利于排水;含煤地层本身富水性弱,也为今后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断层破碎带富水性极弱,会给今后矿井开采带来一定影响。而部分矿体位于矿区最
14、低排泄基准面标高(1750.0m)以下,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目前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m3/h,最大涌水量20m3/h。矿井井底水仓的排水量通过生产对资料的收集,每年的68月份雨季,平均每天涌水量为300 m3;即12.5m3/ h。每年9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枯水期,平均每天涌水量为150;即6.25m3/ h。根据矿井实际开采资料分析,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煤地层本身富水性弱,也为今后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断层破碎带富水性极弱,会给今后矿井开采带来一定影响。二、矿井排水系统构成及能力现开采水平为1700水平、1590水平正在开拓,已掘进至一
15、区段(即1638水平)排水方式为二级排水。1、井下1700中央水泵房装有三台水泵,型号为:10D85-453型,功率55KW,流量50m3/h;IS80-50-315型,功率37KW流量50m3/h;D25-308型,功率37KW,流量25m3/h,管路系统为108钢管两趟;水仓水经水泵排至地面,矿井地面水沟畅通,所有的水经地面水沟排除矿区。水仓实际容量为300m3。供电方式: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系统电源来自大河镇35KV变电站和墨红镇10KV煤矿专用线,双回路供电系统完善。每条回路都能满足泵房的排水要求;两回路之间采用联络开关进行连接,当有一回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泵房的正常
16、供电,即排水泵房供电是可靠的。2、井下1590水平一区段中央泵房装有IS80-50-315型离心泵3台,每台排水量50 m3/h,电机功率为37kw,工作水泵总排水能力50 m3/h,工作加备用水泵总排水能力100 m3/h,排水高度125m,排水管为两趟,排水管直径108mm,水仓实际容量为200m3。符合规程规定要求。供电方式:采用双回路供电,每条回路都能满足泵房的排水要求;两回路之间采用联络开关进行连接,当有一回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泵房的正常供电,即排水泵房供电是可靠的。3、引水装置1700、1590一区段两水平中央泵房分别配有消防用水三通接头作为主排水泵的引水装置,其
17、控制电源分别来自两水平中央变电所低压两段母线上。三、井上主要水情分析矿井目前开采采区和水平通过走访调查,区内无水库、无老窑和大的河流;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经矿区的季节性小河。该季节性河流在遇水季节;最大流量约915 m3/小时;正常流量一般在35 m3/小时;冬、春两季会出现断流的现象。井下采掘不受水害影响,单位涌水量和矿井涌水量均符合简单类型,矿井防治水工作简单。1、邻近矿井水情分析篆湾煤矿一号井周边墨红镇兴建煤矿相邻,矿井南边界以采矿许可证4#和5#点的连线垂直切割与墨红镇兴建煤矿相邻。兴建煤矿目前的生产地点正在该边界处开拓,未形成采空区,由于煤层南高北低,不会形成积水区。另外,两矿已按照上级
18、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留设了防水煤柱,因此,兴建煤矿在开采期间及停产后对本矿井无影响。2、工广低洼区域与各井口防洪安全排查分析流经本矿井的河流有一条季节性小溪,该季节性溪流在遇水季节;最大流量约915 m3/小时;正常流量一般在35 m3/小时;冬、春两季会出现断流的现象。矿井现有井口:主井口(1805m)、副井口(1809m),风井标高(1815m)现用井口标高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线。矿井工广地面标高为:1805m1815m。整体南高北低。3、井下主要水情分析(1)老空积水情况分析在矿区北翼采区的浅部煤层,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较多,采煤深度从几米至上百米,内存有大量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较
19、大,因此矿井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老窑积水。现开采南翼采区内通过走访调查无老窑积水。(2)矿井防水煤(岩)柱分析矿井隔离煤岩柱:均按规程要求留设,由于矿井南边界与墨红镇兴建煤矿相邻为界,故煤柱的留设,按防水煤柱留设。(3)断层防水煤(岩)柱根据目前矿井勘探及揭露情况,矿井内未发现含导水断层,但是为保证矿井安全,在大断层两盘均留设防水煤柱,在采掘工程接近时,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方针,对断层含导水性进行评价,留设足够的防水煤岩柱。四、受水害威胁的地点与可能影响的区域1、采空区溃水水害采空区溃水事故。积水瞬时涌入巷道,将危及采掘工作面施工人员的安全。2、水害评价结论:根据上述分析,雨季强降雨等
20、灾害性天气不可能造成地表河流洪水倒灌井口的水害隐患,不可能发生特大型水害事故。五、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事故报告原则:一旦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或地点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矿调度室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统一指挥原则:根据指挥部总指挥的命令,在防水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充分调动各方面救援力量,落实责任,科学组织,保障抢险救援工作快速、有序进行。3、救人优先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及时撤人。防止水害事故的次生事故,发生老空溃水时,立即撤离受溃水影响的
21、所有人员。发生底板含水层突水水害时,撤离相关受影响区域内人员,加强观察。(2)积极自救,应急排水。及时启动应急排水方案,进行强排,确保小型突水(涌水量1m3/min)不淹采区、中等突水(1m3/min涌水量10m3/min不淹水平、大型突水(10m3/min涌水量30m3/min不淹矿井;特大突水(涌水量30m3/min)无伤亡。(3)及时抢险原则a、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b、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救。c、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相关部门、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相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d、属地管
22、辖和分级处置原则:按照事故发生地和企业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和分级处置。e、妥善处理善后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六、组织机构及职责1、组织机构成立水害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水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灾情发生后由矿组织进行自救,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救护大队及所属各矿求援,仍不能缓解时由矿总指挥部向当地政府和驻军联系请求支援。总指挥:李光稳职责:应急救援工作诸事项的决断权。矿所有资源的调配权。申请外部应急资源的决断权。
23、副总指挥:徐石保、吕小庆、王天华、李祥伍职责: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分管的救援队伍,开展相应工作;对应急决策的建议权。成员:调度室、安全组、通风组、技术组、办公室、物资供应部、财务室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职责:执行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命令,确保落实到位。对应急决策的建议权。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附后。2、矿水害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1)现场指挥组组长:徐石保成员:调度室负责人、技术组成员主要职责: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变更事故处理方案(2)抢险救灾组组长:吕小庆成员:机电组、技术组、安全组长、通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矿井 防洪 防汛 应急 预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