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应当依法.doc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应当依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应当依法.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应当依法近年来,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突出。全国未成年人作案占全部作案成员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12.7%增加到20_3年的13.5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对一个看守所二00四年五月份在押人员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其未成年人在押量的比例占总押量的12.76%,比去年同期上升1.1%。本文抛砖引玉,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诱因来分析探讨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目的。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我们对20_4年五月份在押的32名未成年人采取逐一谈话,发放问卷、自述犯罪经历等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当
2、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存在以下特点。(一)犯罪年龄偏低,犯罪时多数系低龄化。32名在押人员中,犯罪时14岁1人,15岁6人,16岁9人,17岁12人,18岁4人。如20_1年11月,刘伙同他人在江津城区抢劫数万元财物,并杀死3人的恶性案件,当时刘的年龄还不到15岁。(二)文化程度偏低。32名在押人员中,小学文化5人,占15.6%;初中文化24人,占75%,高中文化(在校)3人,仅占0.94%。整体看来接受的文化教育都少,且多数人初中期间就辍学。(三)法律知识淡薄。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法律知识都很淡薄,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在调查对象中,根本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有14
3、人,占43.7%,有一定了解的18人,占56.3%。如抢劫犯罪嫌疑人叶某(15岁)入所第二天给管教民警说:叔叔,我想出去,我要回家。可见其法律知识缺乏到何等程度。(四)结伙作案多,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被调查的32人中,团伙作案22人,占68.75%。一些未成年人过早缀学,到处游荡,拉帮结伙,白天踩点,晚上作案。如20_2年9月,以张某为首的10余人的盗窃团伙(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3岁)白天分头踩点,晚上集中作案,共入室盗窃10余次,盗窃财物价值数万元。(五)犯罪手段日趋成人化。由于受影视和社会负面影响,多数未成年人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能够事前谋划,事后伪装现场,企图逃避打击。如20_3年1
4、0月份,13岁在校生王某见财起意,将一小女孩骗到隐蔽处捂鼻致死后,故意将其阴部弄伤,造成成人作案假象,我们讯问王某为何要这样做,王某仰起稚嫩的脸说,让警察以为是大人干的。(六)所犯罪行严重,社会危害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数表现为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32名未成年人中,杀人案件5人,占15.6%,抢劫(夺)案17人,占53%。他们犯罪时无所顾忌,不计后果,手段残忍。如蔡于20_3年11月份侵入伯父家盗窃时被发现后用斧头将其伯父杀害焚尸,(蔡作案时年仅17岁)。其残忍程度真可谓触目惊心。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然而中国的家庭父母大多
5、数都对法律不够了解,有的可以说是法盲(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边远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系统,且父母教育子女的重点是督促学习,对法律的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的是听话的(逆来顺受的),有的是不听话的(逆反心理),不听话的孩子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走向岐途。因为他们对犯罪的界限是搞不清楚的。这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还表现在:一是夫妻离异,无暇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不和,潜移默化着孩子人生观、道德观的变异、扭曲;无人照看,客观上放纵了孩子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在调查对象中,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和以及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孩子违法犯罪的占71.87%,这是未成年人
6、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二是当今时代多数孩子均系独生,父母溺爱有余,严管不足,要星星不给月亮,造成孩子娇横、任性。三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高压”孩子,依顺于我,沟通不够,造成孩子逆反心理逐渐膨胀。四是父母日常生活行为不检点,酗酒、赌博、嫖娼卖淫等陋习或言语的表露造成孩子心理畸形,滋生仿摹。五是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满足孩子适当的物欲,以致他们去偷、去抢。(二)校园因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向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重要园地和重要时期。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总体是填鸭式的,没有创造,没有乐趣,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升学率低并强调升学率,极大地阻止了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和大脑成长,他们这段年龄中,无法自我克制,抵御
7、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以一种猎奇冒险的心理,投入新事物中,使自己积压的情绪得以喧泄,并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理想中的自我,打电子游戏,早恋,进入夜总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这可能就是走向犯罪的第一步。这是学校教育的传统因素。而现在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还有:一是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法律知识传授不够,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不能辨别是非,导致他们盲目地作为。二是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传授不同的法律知识。三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不良行为,即使掌握了也缺乏教育和关心,缺少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四是学校法制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且辅导员的
8、自身法律知识也差,缺少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施教方式,即使学生学了也即忘了。五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够。家庭不能及时向学校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六是部分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部分地区治安秩序不好,校园周边地区网吧、电子游戏引诱、刺激学生,社会青年“下暴”学生,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三)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由于年龄、阅历因素,好奇心强,摹仿快,对新鲜的、奇怪的事物接受也快,但自控能力差,心智欠健全,思想欠成熟,是非辨别能力弱,法律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往往认识不清,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差。一是一部份未成年人受社会阴暗面的刺激,热衷于吃喝玩乐,超前享受。
9、如赌博,吸烟、酗酒、进网吧,夜总会等。在调查对象中,有赌博行为的11人,占34.4%,有吸烟行为的13人,占41%,有酗酒行为的10人,占31%,有进网吧夜总会习惯的14人,占44%,过早恋爱的12人,占38%;二是社会违法犯罪人员的教唆、引诱,造成未成年人盲目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少管,学校漏管等因素,流浪社会,受社会上违法犯罪人员引诱,教唆其犯罪。在调查对象中,这类未成年人占16%。三是社会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严肃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普法”教育流于“一阵风”,尤其缺乏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四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场所缺(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应当依法 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 环境 诱因 及其 预防措施 未成年 应当 依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