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实验小组进行“配制117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活动时出现了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
2、数的是A氯化钠放在右盘B氯化钠洒出C俯视读数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2、打卤面是山西的一种传统面食,调料“卤”的做法是将各种食材、调味品加入水中熬煮而成,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A木耳B韭菜C鸡蛋D食盐3、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A冰B蔗糖C植物油D粉笔灰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B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Ct时在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D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5、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降低B浓度一定减小C溶质一定减少D溶剂一定减少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含碳量不同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
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是因为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D外界条件不变,蔗糖溶液密封久置不会有固体析出,是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7、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形成100mL酒精溶液B1g石灰石粉末与20g水混合,形成21g溶液C3g氢气与2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7g水D10g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0g混合溶液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4、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9、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
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1)某同学进行下图1实验。由以上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2)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现氧气的产量略小于理论值,且所得氧气中有淡淡的鱼腥气味(每个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鱼腥气味的气体
6、是_(填化学式)。(3)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导电性。某兴趣小组把4.0g硫酸钠固体加入86.8g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装置如图2)。则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其质量是_g。(4)生活中的水.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标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写出质子数与水相同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_(只填一个分子)。.将浑浊的河水净化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操作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和烧杯。若液体b为硬水,则操作可以是_。A过滤 B蒸馏 C加明矾、搅拌、静置.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
7、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质量分数为10%稀硫酸490g时,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_mL(精确到0.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甲丙【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g。(2)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溶解乙物质50g达到饱和状态,则在50g水中至少加入25g乙物质
8、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25。(3)温度越高,丙的额溶解度越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通过增加丙物质,也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故填: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2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所以升温到t3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2、(1) 固体、液体和气体 乳化
9、作用 (2)O3(3) O2 9.6 (4) CH4#NH3 漏斗 B 27.2 小于 (5) = 蒸发 乙 【解析】(1)A是液体溶于水中,C是固体溶于水中,D是气体溶于水中,由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植物油不溶于水,所以要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乳化作用。(2)每个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故该气体为臭氧,化学式为O3。(3)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电解时负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2克,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气质量可以求出氧气的质量。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x=9.6g 故生成氧气9.6g。(4).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
10、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一个水分子含有十个质子,含有十个质子的微粒还有,CH4、NH3、HF分子。.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m,则m98%=490g10%,则m=50g,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50g(1.84g/cm3)=27.2cm3=27.2 mL;用量筒量取浓硫酸俯视读数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浓硫酸的体积量取偏少,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5)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强化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溶解 现象 专项 测试 试题 答案 详细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