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
《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8古诗两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
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鹳雀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
3、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二、介绍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注
4、意读准整体认读音节“欲”,后鼻音“穷”等。 识记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楼、依”。 组词扩展识记:“欲”可以组词为“欲望、食欲”。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欲望 食欲 贫穷 穷人 (2)学习多音字:更(gng gng) 练 读句子,找发现。 (1-5) (6) (7-8) 这个问题请你更正一下。 在这里,“更”读“gng”,意思是“改变、改换、;旧计时单位”,还有一个读音是“gng”,意思是“愈加、再”,组词如下: 更 gng (更好)(更加) gng(更正)(三更半夜) 读一读: 只要你坚持练习书写,你写的字会更(gng)美观。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读
5、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 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提高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楼 依 尽 黄 层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1)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组词扩展法识记:“尽力 尽量 黄沙 黄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云”加“尸”是“层”。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6、。 ( “尽”上窄下宽,“楼 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黄”上中下结构, “ (9-12) (13-18) 层”半包围结构。) (2)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楼、依”,学生练写。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
7、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 1.出示课文题目登鹳雀楼,题目应该怎样断句停顿? 示例:登/鹳雀楼 “登”在这里指?(登上) 2.学习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这两行诗写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白日”在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3.学
8、习第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上两行诗写了景物,这两行诗写了什么?(登楼的人) “欲”:想要;“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更”指再。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后两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19-22) 预设:我们看到了有一个人站在鹳雀楼上,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板书:登楼所见:太阳落山 黄河入海) 5.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板书:登楼所思:欲穷千里目
9、 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品读词语和诗句,结合图片,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2)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3)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七、课堂拓展 1.推荐阅读题西林壁 听读题西林壁,借助译文了解诗意,明白诗中阐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
10、着背诵这首诗。 2.你能写出王之涣的其他诗句吗?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3-2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八、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九、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25) (26) 板书设计(课件27)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登鹳雀楼 寓理于事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教案 _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