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玉米小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报.docx
《腾冲县玉米小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冲县玉米小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报.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腾冲县玉米小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报腾冲县以玉米小斑病为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混合发生的流行危害,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3年全县因上述混合病害流行,损失产量1242.5万千克,2004年制定措施切实防治,取得了显著的防效。一、发病特点1、发病时间趋早。2000年以前,玉米大、小斑病、锈病时有发生,但发病时期均在8月下旬极其以后发生,未造成流行危害。而2000年以后发病时间逐渐提早,2004年6月14日调查统计发病面积3.89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3.2%。发病时间比2003年提早了50天左右。2、范围不断扩大。2000年以前,海拔1500米以下,几乎不发病,2004年海拔150
2、0米以下,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发病2.1万亩,占60%。3、扩散速度快。6月24日调查统计发生病面积15.39万亩,比6月14日调查统计发病面积增加12.1万亩,发病日均增加1.21万亩。其中:小斑病8.6亩,大斑病2.69万亩,锈病4.1万亩。4、危害程度重。2004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7.66万亩(不含冬早包谷及烟后包谷),造成损失11.5万亩,占65.1%。其中;损失率在10%的有4.94万亩,占43%;损失率在30%的有3.32万亩,占29%;损失率在50%的有2.18万亩,占18%;损失率在70%的有0.88万亩,占8%;绝收面积0.18万亩,占2%;损失率达13.8%,损失产量
3、428.5万千克。二、发病基本原因分析1病源菌大量积累和病菌在田间分布范围的扩大,是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县多年局部地区就已发生大小斑病,只是发病时间较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由于多年、大量病原菌在病残体中的积累,为病害的逐年加重创造了基础条件;在生产中,玉米植株发病后,群众未将田间玉米植株上的充满病原菌的叶片及时摘除并带出田间深埋,病原菌成熟后逐渐散落在田里,为病菌借风雨、气流和摩擦接触创造了再侵染条件;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大,栽培区域较集中,在现有耕作制度和栽培格局下,难于实施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多数只能沿袭多年重茬连作的种植模式。同时深耕晒垡也难实现,例如,中和老阳坡等许多地方,玉米未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腾冲县 玉米 小斑病 发病 特点 防治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