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练习题(无超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练习题(无超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练习题(无超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 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B 恒温蒸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
2、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化铜2、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空气组成(体积分数) B溶液之间的关系C物质的微观构成D原子结构3、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菜油C高锰酸钾D食盐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B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不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
3、水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6、在t时,向mg水中加入ng硫酸铜晶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是ngB溶剂的质量是mgC溶液的质量是(m+n)gD溶解度是g/100g水7、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蔗糖C食盐D味精8、属于溶液的是A八宝粥B汽水C珍珠奶茶D蒸馏水9、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
4、者多种10、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面粉B硫酸铜C氯化钠D植物油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将2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3)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_(写一种即可);(4)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
5、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填写序号)。液氮可作制冷剂;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是洗洁精将油污溶解形成了溶液;医院的“钡餐透视”使用碳酸钡;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方法)。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乙的
6、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甲_(填“”“=”或“AC(3)加溶质【解析】(1)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P点BC溶解度曲线相交,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两者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者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此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
7、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溶质、减少溶剂、降温。4、(1)3:10(2)(3)50【解析】(1)由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则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由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故所得溶液的质量:甲乙。(3)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的质量为
8、,故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5、(1)单质(2)H2CO3(3)(4) t时A、B的溶解度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减小 加水 降温 【分析】(1)由图示可知,A点表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所以是一种单质。故填:单质(2)B、D两点所表示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4价,B是一种碳的氧化物,推知B物质为二氧化碳,D点表示的物质在常温下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则D表示的物质是碳酸。故填:(3)C点表示物质是氧化物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C物质为CO,故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故填:(4)分析图1,P点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溶解 现象 综合测试 练习题 无超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