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三篇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
2、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
3、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学法: 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
4、、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由此,进入新课。 1、师:同学们,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在集合圈内。 2、师: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发现有相同的因数:1、2、3、6 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
5、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出示集合图形。 3、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数?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生:6。 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公因数 4、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和公因数。在总结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公因数的概念,并给时间让学生记忆。 5、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12和18的公因数的?由此总结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板书出来。同时指出在找公因数时要
6、注意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突出了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在做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1)利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数是:8 老师在做这道题目是可以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8?老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呢?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
7、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16是18倍数,所以8和16的公因数是8。之后再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公因数是1。 练习: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数。并及时的进行总
8、结: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 教材的练习到此结束,我又补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数?再练习,总结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公因数是1. 由于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关?我在此进行了一个小补充: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这一安排,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倍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找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
9、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四、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都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较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找公因数 分别找因数 公因数 公因数 倍数关系较小数 互质数、相邻数1 各位评委
10、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
11、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