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节 声的利用同步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以下事例中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B.超声波清洗眼镜C.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D.穿越市区公路两边的“隔音蛟龙”【答案】C【解析】A. 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C. 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D. 穿越市区公路两边的“隔音蛟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5 m/sB.有倒车雷达的轿车,倒车时利用了次声波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
2、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响度【答案】C【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应用的是传播时指向性强的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打碎结石,是个做功的过程,做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改变了发声时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不是改变响度。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
3、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答案】C【解析】A.振动发声,并以波的形式传播,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故B正确。C.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故描述的是响度。故C错误。D.人耳能听见的声音频率为20Hz到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无法听见。4.如图所示,下列对声现象的探究过程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说话时声带振动,说明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敲桌子的轻重不同,声音的音调也不同C.敲鼓时看到鼓前烛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答案】B【解析】A.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5.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
5、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答案】C【解析】人能听到说明设备发出的不是超声波,也不是次声波。“分贝”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是轻轨的隔音墙,其作用是在发声处减弱噪声B.图b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图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D.图d是利用B超检查身体,其原理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
6、A.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D.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7.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7、,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C.该汽车已超速D.该汽车没有超速【答案】C【解析】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1s34m,故A错;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2s168m34m34m;这34m共用了:ttt1+t20.7s0.1s+0.2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42.53.6km/h153km/h,153k
8、m/h大于100km/h,故超速,故C正确,D错误.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低【答案】D【解析】A.扬声器振动发声,声波使烛焰晃动,由此可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将闹钟放入真空罩后无法听见声音,可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乒乓球触碰发声的音叉后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由此得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
9、.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后,钢尺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故D错误,符合题意。二、填空题9.1975年2月,中国海城的动物观察员观察到大量的蛇和蚯蚓纷纷在寒冷的冬季逃离温暖的冬眠洞穴,这是由于动物接收到了地震产生的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首次在人类历史上成功预测了一场大地震。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次声波 相同 【解析】1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但有些动物能感觉到。2不同的声波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传播的速度相同,所以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册 2.3 利用 拓展 解析 新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