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测试卷03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测试卷03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测试卷03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综合测试03一、选择题1.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2.绿色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出区D.成熟区3.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主要通过(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5.水稻生长的后期,要吸收大量的水
2、分。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果实的生长发育6.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0克,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5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7.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8.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
3、段时间内(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9.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A.防止营养流失B.减少水分散失C.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10.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冠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11.植物根尖中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2.杨树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
4、区C.伸长区D.成熟区13.在“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中,你观察到的表皮细胞的颜色是( )A.绿色B.黄色C.无色D.蓝色14.参考消息5月5日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和15.过度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需要( )A.水B.温度C.空气D.光照16.夏季移栽植物时,常常选择在
5、清晨或傍晚,而且要注意遮阳和剪去部分叶片,这主要是为了( )A.减少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降低植物蒸腾作用C.降低植物呼吸作用D.减少植物的营养损失17.如图是某同学看到的洋葱根尖纵切图,该图缺少的根尖结构和想要看到这一结构应采取的正确操作( )A.成熟区向下移动装片B.成熟区向上移动装片C.伸长区向下移动装片D.伸长区向上移动装片18.糖拌西红柿时会流出大量的西红柿汁液,原因是( )A.糖水浓度比西红柿内部溶液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失水B.糖水浓度比西红柿内部溶液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吸水C.糖水浓度比西红柿内部溶液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失水D.糖水浓度比西红柿内部溶液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吸水19.第十
6、四届广东省运动会将由湛江市承办,兴建比赛场馆移栽树木时,园艺工人会剪除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0.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其原因是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二、解答题21.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呈绿色,是因为构成图中标号_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_的场所。(2)图中的表示_,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3)图中的表示_,其中有_,属于输导组织。22.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
7、上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步骤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步骤二(1)_设置对照实验步骤三(2)_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步骤四(3)几天后,观察_,并做好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步骤五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23.为了创建“美丽家园”,繁花、绿树已成为牡丹江管理局
8、各农场一处处靓丽的景观.(1)为了保证花卉的成活率,常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_。(2)树苗移栽后,要定期浇水和施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树苗的生长提供_。(3)请你写出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标语:_。24.在学习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时,小林和小军知道根吸水是有条件的。那么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失水?两位同学决定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液体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呈一定的萎缩状态;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液体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呈膨胀状态.为验证这个问题,两人到实验室展开探究:提出假设:_实验方案:(1)小林的方案:分别在甲、乙两个大小和状态相似的新鲜萝卜上
9、挖两个大小相同的坑,往甲坑内倒入5%的盐水10mL,往乙坑内倒入_,30分钟后分别将两个坑内液体倒入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小军的方案:切取6块质量各为5克的新鲜萝卜条,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质量分数为0.5%、1%、2%、5%、10%的盐水的试管中,并将6支试管放于一个试管架中,30分钟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并分别用天平称其质量,得到如下表数据;浓度清水0.5%盐水1%盐水2%盐水5%盐水10%盐水萝卜条质量7.06.35.14.33.83.5最后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一致。你认为小林的实验中甲组的结果应该是_。由小军的实验结果可知,萝卜细胞液浓度最接近_。通过本实验结论可知,在给作物施肥时应
10、_后再施用。2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_;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_。(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_。_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
11、置组合是图_。(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_,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表皮。26.图一表示小明同学探究水分散失主要途径的实验设计,他将四个生长状况相同、叶片数量相同的枝条分别浸泡在四个相同的试管中,编号为A、B、C、D,并在试管液面上滴加了植物油。之后,他按如图所示方法分别对四个枝条做了处理。最后,称量四支试管的重量,并将它们都调整到80克。一段时间后,小明再次称量四支试管的总重量,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思考回答:(1)实验中,在水面上加植物油的目的是什么?(2)凡士林在本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3)据你推测,图二中的线段I可能表示哪一个试管的情况?为什么?线段和线段分别表示
12、的是哪个试管的情况,请说出你的推理过程。第三单元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成熟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属分生组织。根冠:对根尖有保护作用,属保护组织。因此,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伸长区和成熟区。2.【答案】D【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
13、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3.【答案】A【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的循环。依题意,由图可知:甲地区植物叶片的气孔的数目最多,甲地区蒸腾水分散失最多,大气湿度最大,降水量最大。4.【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
14、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C.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分解作用是腐生生物的特点。5.【答案】C【解析】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因此,水稻从根系吸收进来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6.【答案】A【解析】水分由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小瓶中的水
15、分表面有油,因而液面蒸发几乎为零,水分主要通过植物体吸收了。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发掉了。7.【答案】A【解析】植物体的茎中有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由分析可以知道: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而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装置内的枝条具有叶片,植物的蒸腾作用比较强,不断的散失水分,从而使枝条的木质部变红,而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蒸腾作用比较弱,枝条内水分蒸发的比较慢,因此甲装置内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8.【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
16、此,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9.【答案】C【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10.【答案】A【解析】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来吸收的,根吸
17、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根从土壤中把水分吸收到植物的体内,然后再通过茎内的导管进行运输,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空气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蒸腾作用失水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11.【答案】B【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测试卷03含答案 人教版七 年级 生物 上册 第三 单元 绿色植物 生物圈 水循环 测试 03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