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解析】选B。汉代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在山东和山西经济区,结合课本地图可知这两个地区主要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解析】选C。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与黄河流域差别较大的根本原因。3.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
2、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解析】选C。由于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因此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4.古有“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胡”应该指的是匈奴族B.南方人到现在还会说“晋语”C.北方人和南方人长期交战D.由于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移【解析】选D。文中的“胡”应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A说法错误,B只是对材料说法的复述,不是“理解”,C与史实不符,排除。5.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解析】选D。首先需明确图中的江水指长江,然后注意图片中阴影部分大多集中在长江
3、中下游,说明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我国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判定这一时期为宋朝。6.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解析】选B。根据“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东北”等关键词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南方某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发达,“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反映了南方“江浙闽粤”商品经济发达和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正体现了经济多样性,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16分)7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
5、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方向上看,自北向南,直到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从原因上看,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诸如安史之乱、宋金交战的影响,属于民众为生存自发的迁移。三次移民的影响:从经济上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民族关系上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答案:特点:从北向南移动(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移动);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影响,具有自发性。影响: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6、,共32分)1.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风俗习惯的差异B.经济形态的差异C.气候条件的差异D.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解析】选B。胡人是牧业经济,而中原地区是农业经济,生产的产品不同,表现在服饰上也就会有不同。2.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政治重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解析】选A。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
7、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正确;材料与政治重心南移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错误。3.东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族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解析】选B。从东汉到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带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故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C、D也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4.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处水利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1.3 区域经济 重心 同步 作业 解析 岳麓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79769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