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杭州高一检测)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物种中,物种是生物()A.分类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基本单位C.繁殖的基本单位D.存在的基本单位2.(2020天津高一检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
2、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4.(2020太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C.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
3、力不一定越强5.(2020天津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下列叙述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有长着细长花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7.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生
4、活区域被一条宽20 m、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宽也是20 m、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该物种在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D.该物种在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8.(2020厦门高一检测)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的形成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是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资源
5、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9.(14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3)现代生物进
6、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10.(16分)有学者认为,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请回答以下问题:(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在帕米尔高原,因低温导致植物A(2N=20)变成了植物B(4N=40),植物A和B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2)长舌蝠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筒底部吸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长舌蝠与长筒花通过长期的相互,实现共同进化。(3)为研究捕食者在共同进化中的作用,生态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以下数据:项目引入捕食者之前适当引入
7、捕食者10年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kJhm-2n-1)15 10814 829物种的种类数425451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的物种,避免出现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 (10分钟30分)1.(6分)(2020南昌高一检测)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个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泊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认为湖泊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
8、湖泊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DNA分析表明,湖泊中的红褐色鱼与湖泊中的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B.按照假说乙,发洪水时这两个湖泊中的鱼发生了混杂C.DNA分析结果支持假说甲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2.(6分)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高中生物 现代 生物 进化 理论 课时 隔离 物种 形成 共同 生物多样性 作业 解析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7991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