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doc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考向一 修辞手法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准确分析和鉴赏古典诗词常用修辞手法。(2)命题规律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例1【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
2、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例2【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2讲基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3、(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叫拟物。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
4、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4)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表达效果: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表达效果: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表达效果: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如:“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7)设问:先提出问
5、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表达效果: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表达效果: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等。表达效果: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10)双关:表达效果: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11)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简而意丰,有强调作用。(12)通感: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互交通
6、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13)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部分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使前后两句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表达效果:回环跌宕,有旋律美。3讲典例【例1】(15届甘肃高台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6分)此词写春,有
7、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趁热打铁】(15届江西南昌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注: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分析。(4分)【例2】(15届山东青岛二中高三10月段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
8、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 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注:毛滂:北宋衢州人,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觚棱:宫殿的屋脊。这首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全词主要抒发词人怎样的感情?上片与下片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4分)【趁热打铁】(15届湖南益阳箴言中学二模)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柏舟 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流。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悔不少。静言思之,寤
9、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注释】微:非,不是。 鉴:镜子。 茹:度,或含。 据:依靠。 愬:告诉。 愠:怨恨。觏:遭逢。 闵:疼痛,引申为谗言。 摽:捶,打。4讲方法(1)积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适当加入,从而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
10、对空”式的分析。(3)了解修辞类题目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修辞术语),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加以赏析诗歌句。(4)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第三步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
11、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若修辞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简析第三联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考向二 表达方式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准确分析和鉴赏古典诗词常用表达方式。(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赏析其表达效果。抒情、描写方式是考查的重点。例1【2014年
12、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例2【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
13、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2讲基础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1)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a借景抒情就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
14、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c叙事抒情。就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d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e借古讽今。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这在咏史诗中很常见。(2)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15、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3讲典例【例1】(15届河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咏笛刘孝孙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 2021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讲练测 专题 15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限制150内